正文

第三篇 不悔與悔:“戊戌第七君子”徐致靖(5)

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 作者:傅國涌


附近的山崖上題詞,現(xiàn)在看到的“蕉石鳴琴”等都是他的手筆。1927年康在青島去世后,“康莊”逐漸衰敗。

徐致靖上折子保舉譚嗣同,譚因病遲遲未能進京,徐去電催促,到農(nóng)歷七月才姍姍來遲,從那時起,譚幾乎天天到徐家,或商量變法的事,或聽昆曲,常請徐唱《長生殿》的《酒樓》一折,康有為則喜歡聽《單刀赴會》中的“大江東去浪千疊”。

變法事敗,康有為出走,譚嗣同和梁啟超、徐仁錄乘一輛騾車到了日本使館,譚與日本參贊筆談:“梁啟超君應避死,留為大用,托君重義,使之不死”,自己則“義不應避死”。

“與譚最投契”的徐仁錄說,“譚瀏陽侃侃而談,神態(tài)堅定”,“他是一位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諾、明大義的豪杰,聯(lián)袁乃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被捕前一天,譚嗣同去看林旭,林問:“你走不走?”譚回答:“我不走。”林說:“我亦不走。”譚到徐家,徐致靖留他吃飯、喝酒,譚說:“變法維新失敗了,任公我已托日本使館掩護他到津,由海道赴日,賊黨追捕康先生甚急,吉兇未卜?!毙靻枺骸澳阕骱未蛩??”他用筷子敲了一下頭,“小侄已經(jīng)預備好這個了。變法、革命,都要流血,中國就從譚某開始?!?/p>

徐后來告訴外孫許姬傳:“譚先生在臨危時,談笑自如,慷慨激昂,真豪杰之士?!辈⒆载煟骸拔覍Σ蛔∽T瀏陽,如不保他內(nèi)調(diào),不致被害?!?/p>

垂老之年,徐致靖向外孫許姬傳解釋譚嗣同的絕命詩時,還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因為他的保薦,1898年8月11日,黃遵憲以三品京堂候補出使日本(此前曾任駐日使館參贊)。光緒帝被幽禁,黃在上海被捕,因日本的抗議兩天后獲釋,從此隱居著書寫詩,留下了《日本國志》《人境廬詩草》等。對他當年的舉薦,黃始終難以忘懷?!度司硰]詩草》中有十四首《己亥懷人詩》,第一首是陳寶箴,第二首即是徐致靖:

紛紜國是定維新,一疏驚人泣鬼神。尋遍東林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

第十一首是寫徐仁鑄,前兩句為:

臣罪當誅父罪微,呼天呼父血沾衣。

說的是徐仁鑄上書愿代父入獄的事。

在徐致靖保薦的5人中,與梁啟超關系最遠。光緒帝也沒有召見過梁,他后來解釋其中的原因是由于梁“粵音太重”。徐仁鑄與梁啟超關系則要密切得多,請梁到時務學堂就是在他任湖南學政時。

許姬傳回憶,進入民國,繼康有為到杭州之后,梁啟超也來了,身穿黑緞團花馬褂,藍緞團花袍子,頭戴美式呢帽,手拿文明棍,坐的是四人抬的綠呢大轎,還有四個警察保護。那天外公也不在家,等外公一進門,梁就下跪。他們的談話從徐仁鑄說起,當梁問及他有沒有回故鄉(xiāng)宜興,看看親友,他的聲音提高了,很激動地說:“戊戌變法我們失敗了,無面目見江東父老?!绷赫f:“年伯何必如此,我們都是為國家,不能以成敗論。”語氣中有點窘。梁啟超臨走前,拿出一把扇子,請他寫字留作紀念。送走了梁,他還自言自語:“梁卓如前呼后擁,跑到這里來擺架子,剛才我一句話說得他臉都漲紅了?!钡诙焖髁艘皇灼呗蓪懺谏茸由?,后面還有跋:“任公年世兄自京來杭,別十余年矣,不勝滄桑之感,因賦俚句,留作紀念?!?/p>

1915年梁啟超有一次杭州行,在劉莊停留了10日,當?shù)毓倭乓笄谡写?,熱情甚至超過了廣東故鄉(xiāng)。6月11日,他在杭州給女兒梁令嫻寫信,說自己在西湖邊不忍離開,甚至想在西湖邊買十多畝地,種茶、種烏桕,躬耕自得,做個“千戶侯”。當時袁世凱稱帝在即,他還要揮動如椽大筆去寫《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等雄文,躬耕西湖的夢終究做不成,沒能像他的老師康有為那樣在西湖“割據(jù)湖山少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