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關(guān)于吳宓辭研究院主任之職與張彭春被擠出清華園一事,情形頗為復雜,但總體而言是清華的吳宓一派與張彭春(字仲述)一派意見不合,相互傾軋所致。張彭春乃著名的南開大學校長、教育家張伯苓的胞弟。1910年,張彭春與趙元任、胡適等70人同期,以第10名的成績考取庚款留學生二期放洋留美(趙元任名列第2,胡適列55名),在克拉克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后轉(zhuǎn)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研究文學、歐美現(xiàn)代戲劇。1915年他獲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及教育學碩士學位,為著名哲學家杜威的得意門生,此后在美國任中國留美學生聯(lián)合會指導。1916年歸國,任南開中學部主任兼南開新劇團副團長,開始話劇創(chuàng)作活動。后來成為名人的周恩來、萬家寶(曹禺)等均為南開新劇團成員并成為張彭春親自栽培的學生。1919年,張氏再度赴美國攻讀哲學,192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離美,赴英、法、德、丹麥等國考察。1923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兼教務長。當時的張彭春與胡適、趙元任等庚款二屆留美同學往來密切,與以吳宓、梅光迪等學衡派成員(在南京以《學衡》雜志為根據(jù)地,鼓吹所謂的傳統(tǒng)文化),或支持學衡派者不甚和睦。吳宓進清華,乃學校正急需人才之時,且是曹云祥校長一手促成,作為教務長的張彭春與“暴得大名”的胡適都不好直接面對面地從中作梗,吳宓趁此空隙得以順利進入清華園。但自吳氏主持研究院日常事務后,情形逐漸變得復雜微妙起來。當校長曹云祥行將出國考察時,薦張彭春以自代。因張與吳圍繞校政施教方面的主張常有不同意見,終致徹底決裂,成為勢不兩立、你死我活的仇寇。由于這樣的關(guān)系和派系成見,吳與胡適、趙元任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生硬,幾乎成了冤家對頭。但此時深受校長曹云祥器重的張彭春,正處于青云直上、一飛沖天之勢,并不把吳宓放在眼里。事實上,無論從哪方面俗務來看,張彭春都有理由在吳宓面前驕傲并采取俯視姿態(tài)。1916年,當張彭春作為一只碩士銜的“海龜”,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回國時,吳宓剛從清華學校畢業(yè),翌年才放洋留美。而張最終戴著一頂耀眼閃光的美國高等學府的博士帽子榮歸故里,并順利進入清華任教授兼教務主任。而吳在美撲騰了幾年,只弄了一張灰不溜秋的碩士文憑歸國,這頂帽子在當時放洋的諸生看來并不足道。也就是說,無論是資歷還是學歷,吳氏比之張氏都差一個檔次。盡管吳宓放洋時號稱“哈佛三杰”之一,但類似這般稱孤道寡的榮譽稱號到了張彭春的耳朵里,可能只是被當做一個笑話嗤之以鼻罷了。
在張彭春的眼里,吳宓的為人為學皆不值一哂,并在人前人后對其表露出輕視意味,此點從吳宓日記中可以看出。1925年10月22日,吳宓初任研究院主任不久,正在志得意滿之際,受邀為清華普通科學生作“文學研究法”的講演。令他萬沒想到的是,演講完畢,卻被張彭春借機當場諷刺戲弄了一頓。為此,吳覺得自己“空疏虛浮,毫無預備,殊自愧慚。張仲述結(jié)束之詞,頗含譏訕之意。宓深自悲苦。緣宓近兼理事務,大妨讀書作文,學問日荒,實為大憂。即無外界之刺激,亦決當努力用功為學。勉之勉之。勿忘此日之苦痛也”。(見《吳宓日記》吳學昭整理,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年6月出版。)言辭中見出吳氏的書生本色,也透出其處境的尷尬與內(nèi)心的痛苦。
不過,時間不長,張彭春便在嚴酷的派系傾軋中,因弄權(quán)施術(shù)威脅到曹云祥的個人利益,被曹拋棄,辭職離?;靥旖蚰祥_,幫助其兄治校去了。吳宓于1926年1月18日記道:“此次張氏去職離校,如竟成事實,則實為權(quán)臣威加于主者之普通下場。各方反對雖烈,然已司空見慣,久已無足重輕。此次去張,純由校長自決。而校長之為此,必自有不得已之原因。或緣大權(quán)旁落,恐駕馭為難;或張竟有圖謀去校長而代之之舉動,為所覺察,故而出此?!?月3日吳宓又記云:“聞校長已與張仲述決裂,準張氏辭職。張氏今日方在寓宅收拾行李,即刻離校云。念及年來相處,及其中風潮,兔死狐悲,為之慨然?!保ㄒ姟秴清等沼洝返谌齼浴#?/p>
張去職后,派系傾扎更趨嚴重,吳宓很快就遭到了張派嫡系的暗算。在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史和教育史上留有光榮一頁的清華國學研究院,是吳宓生前身后久被人贊譽的輝煌,但最后迫于各方壓力,吳宓不得不向校長曹云祥遞交了辭職書。處于復雜考慮的曹云祥很快批準了吳的請求,并于3月16日把布告張貼到研究院主任室門口,“以作宓去職之正式表示”。(《吳宓日記》)與此同時,曹云祥索性來了個斬草除根,將其調(diào)離研究院,弄到大學部外文系任教授,研究院事務暫由曹本人“兼理”。從吳宓留下的日記可知其心境之凄涼悲苦,同時也見出即使如學術(shù)重鎮(zhèn)之堂堂清華學校乃至象牙塔之國學研究院,亦并非理想的圣潔之地。此時的吳宓在這種矛盾與相互傾軋的處境中被搞得暈頭轉(zhuǎn)向,悲不自勝,如自己所言“宓之不善自謀,到處悉然,可勝悲嘆?!保ㄒ姟秴清等沼洝?,第三冊,吳學昭整理注釋,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