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靈帝的討伐兵團(1)

曹操秘史:第一部 作者:南門太守


光和七年(184年)三月,靈帝下令調整帝國的軍事領導機構,升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坐鎮(zhèn)洛陽,指揮全國武裝力量,總司令部設在洛陽城內的都亭。這是繼梁冀、竇武之后,再次設立大將軍,并且繼續(xù)由外戚擔任。

同時組建討伐兵團,由何進兼任總司令。該兵團包括三支人馬,約五萬人左右。一支由新任命的北中郎將盧植統(tǒng)帥,負責討伐冀州的張角,另外兩支分別由剛任命的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俊統(tǒng)帥,討伐豫州刺史部潁川郡的黃巾軍。

東漢將軍的名號比較多,也比較亂,不弄清這些就會影響到對史料的理解。有一個笨辦法不一定準確,但卻比較簡單省事。

最高一級的是大將軍,可以理解為上將;其次是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衛(wèi)將軍以及所謂的四方、四征、四鎮(zhèn)將軍,四方是前將軍、后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四征是征西將軍、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北將軍,四鎮(zhèn)是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東將軍、鎮(zhèn)南將軍、鎮(zhèn)北將軍,這些都是沿襲前代的固定稱號,可以理解為中將;再下來,就是偏將軍、裨將軍以及雜號將軍,雜號將軍即臨時起個名號,也稱將軍,如奮武將軍、討虜將軍、揚威將軍等等,名目很多,均因事而設,事罷就撤,這些都姑且理解為少將。

這樣理解未必準確。大將軍的地位高于三公,車騎將軍、驃騎將軍等與三公同列,似乎把他們理解為元帥更妥當。但是,為了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為了便于閱讀和理解,上面的理解大體上還是可以的。

那么,中郎將就容易理解了,可以看作是準將,介于將軍和下面校、尉之間。以后大家遇到軍銜的時候可以先這么理解,至于東漢軍隊的具體編制,后面再作詳細講解。

在何進被任命為大將軍前,帝國軍隊擁有高級軍銜的將軍還比較少,地位最高的名將“涼州三明”(即段潁、張奐、皇甫規(guī)),除投靠了宦官、又在宦官內斗中被殺的段熲外,張奐、皇甫規(guī)此時分別承擔著西線和北線的防衛(wèi)作戰(zhàn)任務,他們的軍銜是護匈奴中郎將、護羌校尉,大體上是個準將或大校。再往上的軍銜,這時候基本上都空缺。

所以,靈帝一口氣任命了一個上將、三個準將,已經是很破例了。

何進、皇甫嵩的情況前面已有提及,現在看看另外兩個人的情況。

盧植字子干,幽州刺史部涿郡涿縣人。他有幾個明顯特征,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鐘”,八尺二寸約合現在一米九三,有資料顯示,當時的人平均身高普遍低于現在,所以盧植往人堆里一扎,絕對是大高個,東漢要是組建CBA聯(lián)賽,盧植即使打不了中鋒至少也能打個后衛(wèi)什么的。他聲音洪亮,適合做配音演員或者演舞臺劇?!逗鬂h書》還記載,說他酒量特別好,一次能喝一石酒(約合一斤裝的二鍋頭六十多瓶,這種酒量實在不好理解)。

但盧植沒有向體育界、娛樂界發(fā)展的打算,他的志向是做學問。他和日后的學術泰斗鄭玄一道拜大名士馬融為師。這個馬融,除了是個大學士,還是外戚,他的一個表姨當過皇后,所以被稱為“外戚豪家”。馬大師有一個愛好,喜歡一邊研修學問一邊請些女演員表演歌舞(列女倡歌舞于前)。馬大師性情超脫,他做這些事從來不避學生,講課講累了就把私人歌舞樂隊叫到講室里來消遣,別的學生都爭著看,可盧植“侍講積年,未嘗轉眄”,眼珠都不帶轉的。

盧植從馬氏民辦學院畢業(yè)回家,謝絕了馬老師的挽留,回家鄉(xiāng)涿縣當起了教書先生,他在教育方面挺有成就,因為他的學生里一口氣出了兩個名人:一個叫公孫瓚,一個叫劉備。

眼看就要混成一代名師了,但盧植心里很不滿足,因為他“剛毅有大節(jié),常懷濟世志”。靈帝熹平四年(175年),揚州刺史部九江郡的蠻人造反,盧植因為“才兼文武”而被公府選中,由布衣直接拜為品秩二千石的九江郡太守。盧植還真有兩下子,到任后三下五除二就把蠻人制服了,盧植的名聲大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