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YOYO”作戰(zhàn)和朝鮮語《東方紅》(1)

朝鮮戰(zhàn)爭 作者:王樹增


  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正式接到渡過鴨綠江的命令時,第三十八軍中一個名叫高潤田的排長獨自來到開原城郊的一座古塔下。他在雜草叢中挖了一個坑,把他的全部“家產(chǎn)”——幾枚解放東北、華北、滇南、中南的紀念章,一枚“勇敢頑強、艱苦奮斗”的勛章,一枚軍政大學的校徽,一本中共“七大”的黨章,一份入黨志愿書,一枚刻著他名字的印章,一個筆記本——用雨布包裹好,放在土坑里,上面扣上一個洗臉盆,然后用土嚴實地埋起來。這件事是秘密進行的,因為按照軍隊的一貫做法,個人的“家產(chǎn)”應該存放在留守處,以便萬一犧牲了,存放的東西可以轉(zhuǎn)交給他的親人。高潤田排長之所以這么做,是他堅定地認為不但自己的軍隊可以凱旋而歸,自己也一定會活著回來——“家產(chǎn)”埋藏的地點標志是明顯的,因為什么都可能改變,但這座古塔已經(jīng)在這里矗立幾百年了,它決不會在打美國鬼子的這幾天里消失了。
  
  做完這件事,高排長就跟隨部隊過江了。
  
  第十三兵團的四個軍,此時是一支從服裝上看沒有任何標志的軍隊。土黃色的單衣和棉衣混雜在一起,人和馱炮的騾馬混雜在一起,士兵的頭上頂?shù)氖菢渲淙~,胳膊上扎著白色的毛巾——這是中國軍隊統(tǒng)一配發(fā)的毛巾,上面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紅字已被剪掉。夜色沉沉,戰(zhàn)士們的腳步聲和騾馬的喘息聲在黑暗中顯得急促而雜亂。渡江在軍事上是絕對機密的行動,部隊全部是黃昏開進,拂曉暫時停止,第二天黃昏再次開始。
  
  首先越過中朝邊境的是第四十二軍作為先頭偵察部隊的一二四師三七○團,他們比大部隊的行動時間提前了三天。十月十九日黃昏十八時,第四十二軍五萬余人的隊伍從滿浦鐵橋和臨時搭建的浮橋上渡過了鴨綠江。他們前進的目標是朝鮮北部的長津地區(qū)。那一天風寒雨冷,軍長吳瑞林和政治委員周彪站在鐵路橋頭中國境內(nèi)的一邊,身邊經(jīng)過的是背著行李、扛著槍的長長的士兵隊伍,還有馱著彈藥和小炮的騾馬。吳瑞林和周彪背對著鴨綠江,向著祖國的方向看了好一會兒,除了零星的村落燈火之外,他們看見的是一個空曠而寧靜的夜晚。
  
  緊隨第四十二軍渡江的,是第三十八軍,他們集結的目標是江界——現(xiàn)在那里是北朝鮮的臨時首都。第三十八軍剛剛行軍到江邊,就接到立即渡江的命令,原因是前邊軍情緊急。過江的時候,有士兵在隊伍中說話,立即被干部制止了,說是別讓天上的美國飛機聽見,于是士兵們從此說話的聲音就極小了。
  
  第三十九軍的一一五師、一一六師從安東過江,一一七師從長甸口過江,目標是龜城、泰川?!拔易诩哲嚴?,伸手就可以摸到鴨綠江大橋,大橋像從兩國土地上伸出的一雙手臂,在江中相擁……”第三十九軍軍長吳信泉回憶道,“隊伍非常肅靜,每個人都在默默地走著,誰也沒說什么話,但我聽出有的戰(zhàn)士在數(shù)這座橋有多長——從中國到朝鮮只有一千五百步的距離。車過大橋中央,也就是兩國分界線,我聽到車旁隊伍中有戰(zhàn)士激動地問干部:‘連長,現(xiàn)在是幾點幾分?’”
  
  第四十軍的官兵也在安東過江。他們到達安東時,正是一個秋雨中的夜晚,整個小城空寂無人。安東市民對中國軍隊要到朝鮮打仗這件事心態(tài)已經(jīng)十分平靜了。安東沿街的玻璃窗都貼著防空的米字形紙條。由于事先的保密,沒有市民出來看大軍過江。第四十軍的四列縱隊走在積水的街道上,雨中的街燈留下?lián)u搖晃晃的影子。走上鴨綠江大橋時,官兵們的心跳聲和腳步踏在橋面上的聲音在夜空中顯得格外清晰。大橋中間,有一條中朝兩國士兵守衛(wèi)的白線十分醒目,那就是中朝國境線。當官兵們走過這條白線時,異樣的感覺油然而生。先頭部隊還沒有走下大橋,一輛蘇制吉普車鳴著短短的喇叭在橋上緩慢地超越長長的行軍隊列。士兵們習慣地為吉普車讓開通行的路,吉普車越過那條白線,迅速地消失在朝鮮境內(nèi)的夜色之中。沒有人給予這輛吉普車特別的注意,恐怕連第四十軍軍長溫玉成都不知道這輛吉普車里坐的是什么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