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距離戰(zhàn)爭爆發(fā)還剩六天,金日成再次建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和南朝鮮的國會聯(lián)合起來,建立單一的全朝鮮的立法機關以便統(tǒng)一祖國。遭南朝鮮方面再次拒絕。
關于南、北朝鮮到底是“誰打的第一槍”這個問題,至今還在不同國家的戰(zhàn)史學家那里爭論不休。但是,最終在“誰打的第一槍”問題上糾纏是沒有本質意義的。因為,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的性質是解決民族內部統(tǒng)一問題的內戰(zhàn),而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源是美蘇兩個大國在日本戰(zhàn)敗后對朝鮮的分割占領。沒有那個叫迪安的上校在朝鮮版圖上隨意畫出的三八線,就不會有后來發(fā)生在遠東的這場戰(zhàn)爭。
不出毛澤東所料,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的第二天,美國的第一個反應是:武裝封鎖臺灣海峽。
美國為什么在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對臺灣問題如此敏感?杜魯門為什么從他《關于臺灣問題的聲明》中如此迅速地轉變立場?這一直是歷史學家想徹底弄清楚的問題。戰(zhàn)后解密的檔案資料顯示,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十一天,美國國防部長約翰遜和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從遠東地區(qū)視察回來,帶回了一份美國駐遠東部隊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將軍的備忘錄。這份備忘錄在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的那天,由杜魯門在布萊爾大廈緊急會議上作了宣讀。備忘錄詳細闡述了臺灣目前的危機,引用外交人士的說法是:臺灣將在七月十五日前被共產黨中國占領。麥克阿瑟以遠東最高司令官的名義闡明了不讓共產黨中國占領臺灣對美國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利益:如果臺灣落入共產黨手里并能為蘇聯(lián)所用,那就等于給了我們的對手相當于數十艘航空母艦組成的艦隊,也就能給美國在沖繩和菲律賓的基地“將上一軍”。無法確定麥克阿瑟的備忘錄在布萊爾大廈的會議上對美國的決策者們產生了多大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麥克阿瑟的一句話在杜魯門心中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分量,麥克阿瑟說:臺灣是美國在遠東地區(qū)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于是,由國務卿艾奇遜提出的一項武裝干涉臺灣的建議被杜魯門接受了。當天晚上,杜魯門要求國防部長約翰遜就美國第七艦隊向臺灣海峽調動一事向麥克阿瑟發(fā)出指示。杜魯門迅速改變美國對臺灣問題政策的理由是,他認為共產黨在朝鮮的舉動是有計劃的全球擴張行動,對臺灣的封鎖能夠讓朝鮮問題局部化,并且顯示美國的力量,迫使共產黨退出南朝鮮。特別是,美國安全委員會警告說,由于一九四九年中國國民黨政權的垮臺,以及蘇聯(lián)爆炸了原子彈從而導致美國對原子彈壟斷地位的結束,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威信已經受到嚴重威脅。自此在世界任何角落的退讓都是不可容忍的,“因為現在對自由制度的進攻已經遍布全世界……”
美國的行動引起北京的強烈反應。武裝封鎖臺灣海峽不但使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臺灣的計劃受挫,而且在政治上產生了一個不是問題的新問題,這就是:“臺灣地位未定”。也就是說,臺灣是不是中國的領土,要等以后才能再討論。
作為影響了世界的偉人,毛澤東此時的目光已經從一個小小的臺灣島上移開,他從一開始就沒把美國干涉臺灣當成單純的干涉中國內政來考慮,他在言論中提出“帝國主義本質”這一概念,指出了美國在亞洲乃至全球的侵略野心。毛澤東說:“中國人民早已聲明,全世界各國的事務應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亞洲的事務應由亞洲人民自己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美國對亞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亞洲人民廣泛的和堅決的反抗。杜魯門在今年一月五日還聲明說美國不干涉臺灣,現在他自己證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于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xié)議。美國這樣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國主義面目,這對于中國和亞洲人民很有利益。美國對朝鮮、菲律賓、越南等國內政的干涉,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全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都將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決不會站在美帝國主義方面。他們將既不受帝國主義的利誘,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威脅。帝國主義是外強中干的,因為他沒有人民的支持。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