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理解斯大林的顧慮。這個農民出身的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長期的戰(zhàn)爭中樹立了一個影響了他一生的信念,那就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辦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毛澤東并沒把蘇聯的援助視為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但是,當他接到福建沿海前線的戰(zhàn)斗報告時,這個從來沒有出過海的偉人開始有了憂慮。解放金門島的戰(zhàn)斗,由于渡海工具的簡陋和渡海作戰(zhàn)的難度,解放軍傷亡巨大。沿海作戰(zhàn)尚且如此,打到臺灣去的難度就更可想而知了。毛澤東決定親自到蘇聯去。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莫斯科最寒冷的季節(jié),出生于中國溫暖的南方的毛澤東乘坐火車橫穿西伯利亞覆蓋著茫茫冰雪的荒原,來到蘇聯的克里姆林宮。這是毛澤東一生中第一次離開自己的祖國。
中國共產黨從她成立的那天起,就決心以蘇聯共產黨為榜樣,通過浴血奮戰(zhàn)建立起像蘇聯一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在蘇聯看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國民黨控制著絕大部分地區(qū),是中國的合法政府,而共產黨還很弱小,居于中國偏僻地區(qū)的一些角落。因此,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蘇聯把對中國的援助絕大部分給予了國民黨。直到一九四八年,共產黨的軍隊奇跡般地在四個多月的時間里消滅了國民黨正規(guī)軍一百四十四個師,加上非正規(guī)軍二十九個師,總人數在一百五十四萬以上時,蘇聯人才不禁大吃一驚。蘇共中央派米高揚到當時中共中央的駐地西柏坡,來探究中國的事情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米高揚回到蘇聯后的結論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階層是由一群精通馬列主義的極其有能力的精英所組成,國民黨的失敗是一種必然。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蘇聯還是提出共產黨與國民黨“劃江而治”。蘇聯的擔心是:一旦解放軍渡江解放全中國,美國就會參戰(zhàn),從而可能引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把蘇聯也拖進去。結果卻是,解放軍一直打到了國民黨的總統(tǒng)府,美國人沒管也沒救。
在劉少奇訪問蘇聯的時候,斯大林已經知道不可輕視中國共產黨人。他曾這樣問劉少奇:“我們是否妨礙了你們?”劉少奇回答:“沒有?!彼勾罅诌€是說:“妨礙了,妨礙了,我們不大了解中國。”
不大了解中國的斯大林,怎么可能了解毛澤東?
毛澤東率領的代表團是龐大的,名義上是來參加斯大林七十壽辰慶典。但是,毛澤東到達莫斯科后,蘇聯方面沒有馬上安排毛澤東與斯大林會面,以至后來見到斯大林的時候,毛澤東說:“我是個長期靠邊站的人?!痹谂c斯大林的會談中,毛澤東主張搞一個中蘇“友好條約”,拿他的話講,就是搞出一個“既好吃又好看的東西”,但斯大林認為簽訂這樣一個條約會違背《雅爾塔協議》。毛澤東堅持要簽訂這個條約,表示這件事不做好他就不離開蘇聯。毛澤東之所以能耐下心來身居異國他鄉(xiāng)長達幾個月,臺灣問題是一個重要原因。毛澤東第一次會見斯大林的時候,便把希望蘇聯援助解放臺灣的事提了出來,但得到的卻是斯大林十分含糊的回答:“這樣的援助不是沒有可能的,本來是應該考慮這樣做的,問題是不能給美國一個干涉的借口。如果是指揮和軍事人員,我們隨時都可以派給你們,但其他的形式還需要考慮。”斯大林甚至還說出這樣的話:“是否可以先向臺灣空投傘兵,組織起暴動,然后再進攻呢?”斯大林不想也不能破壞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會議上對戰(zhàn)后遠東政治格局劃分的共同承諾。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對蘇聯的對立和對美國的蔑視同時產生了,而正是這兩點,對未來爆發(fā)的朝鮮戰(zhàn)爭的規(guī)模、發(fā)展和結局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