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郭鳳蓮:歲月朝圣路上的一面金幡(1)

轉(zhuǎn)身 作者:王春元


   郭鳳蓮:歲月朝圣路上的一面金幡
  
  歷史總是容易被遺忘。僅僅過了三十年,曾在我們記憶里打下的深刻印記,火熱的激情,那些給我們成長帶來深刻影響的人物,就已經(jīng)淡出我們的視線。比如郭鳳蓮。現(xiàn)在三十左右的人都已經(jīng)不知道郭鳳蓮是誰了。但四十歲以上的人還能夠清晰地勾勒出那個時代的許多風景,還能想象出郭鳳蓮神采奕奕的樣子,這就是時代的烙印。
  
  我可以有一萬個理由不拍郭鳳蓮,但只有一個拍的理由:她是一個生存在兩個完全相悖的時代的女人,而且,都生活得不錯,都把人生發(fā)揮到了極致。在過去的六十年里,這樣的人并不多。在開拍《轉(zhuǎn)身》時,我首先想到大寨,想去看看郭鳳蓮。這是一種對過往歲月的朝圣,對過往精神的朝圣。在我們兒時的記憶里,有很多東西無法丟掉,我們需要用它們來填充精神的空間。
  
  三十年來,許多風云一時的人物大都已折戟沉沙,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比如張鐵生、蒯大富……為什么郭鳳蓮還在我們的視野里?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個女人踏歌而來,我們還會想起《我站在虎頭山上》那首歌。那種風華正茂,激情昂揚的東西一直在我們心里揮之不去。我們依然能在那高亢繚繞的聲音里面勾勒出郭鳳蓮來。
  
  看到郭鳳蓮時,我無法想象她已經(jīng)是六十多歲的老婦人。我不得不感慨歲月的無常,前三十年,她站在時代的風尖浪口,綻放出異樣的生命光彩。而后三十年,她又書寫了人生的另一種精采。她的人生春秋,對我們有一種巨大的誘惑。郭鳳蓮當時給我說的一句話,可以用來理解和詮釋她的人生:“人不能跟歷史賭氣。”她顯然是因為沒有賭前三十年的氣,才有了后三十年的精彩。
  
  重釋郭鳳蓮,將我們帶回一個巨大的精神空間和回味無窮的激情歲月。重拾郭鳳蓮,也是重拾我們這一代人曾有的激蕩人生,因為我們和她有一段人生的重合,我們國家有一段歲月和她的歲月重合。我很癡迷于已經(jīng)被歷史淡忘的人物。也許人向前看習慣了的時候,轉(zhuǎn)身向后看,會對歷史和未來看得更清楚。
  
  三十年前的郭鳳蓮是與農(nóng)業(yè)學大寨共生的。我們現(xiàn)在的年輕人已經(jīng)無法想象,六十年代的中國是什么樣的中國。從1958年到1961年,中國都在困難時期。1963年大寨遭受百年難遇的澇災。就像四川人遇到的汶川地震一樣。全國人民都伸出援手,所有的救濟物資錢都涌向了大寨。很多人給他們寄錢,三十元、五十元、八十元不等,當時八十塊錢可是天文數(shù)字??纱笳税阉芯葷腻X退了回去。這是翻身農(nóng)民的一種感恩。解放剛剛十來年的那種感情現(xiàn)代人體會不到。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把窮苦農(nóng)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他們才有了土地,所以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念這個國家。
  
  陳永貴書記帶領大寨人戰(zhàn)天斗地,一年多時間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恢復了,同年,取得了大豐收,還交了公糧。大寨的傳奇被山西省委書記說給毛主席聽。中國當時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是幾億人民如何吃飽肚子的問題。大寨這樣一個自力更生的農(nóng)村形象,無疑暗合了毛澤東的治國方略。毛澤東深深知道榜樣的力量,知道榜樣將在整個建國過程中發(fā)揮巨大作用。他想以大寨為榜樣,引導全國人民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于是,“農(nóng)業(yè)學大寨”就成了中國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在短短幾年里,中國就解決了七億人民吃飯的問題。當時“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作用不亞于現(xiàn)在的“改革開放”。這個歷史潮流中,誕生了像郭鳳蓮這樣的人物,他們應該被歷史記住。如果沒有戰(zhàn)天斗地的三十年,我們可能就沒有繼往開來的這三十年。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二者表面上背道而馳,但實際上又互為因果。我們痛定思痛之后,才會想到發(fā)財致富,才會想到要打開國門,不能以后三十年的成功而否定前三十年的探尋。
  
  在遠方的海面上,一艘巨輪在朝陽的照耀下正向我們駛來,一個精神昂揚的女人站立船頭,凝視著遠方,她就是郭鳳蓮。
  
  2008年5月15號,我踏上采訪郭鳳蓮之路。早上五點鐘就上了京石高速路,四百多公里路,我大概走了八小時,太舊高速那段全是拉煤的車。到大寨時已是中午了。親眼見到的大寨和我想象的大寨還是有距離,我想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因為精神和物質(zhì)永遠不相融。比如,親眼看到的意大利古跡和想象中的古羅馬不一樣。我們心中的記憶總有歷史課本的影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