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導手記(3)

新聞背后 作者:央視新聞評論部


這就是我的第一個開場白。為了找到一個經(jīng)歷、形象、表達都符合條件的例子,同時又不給對方帶來太大困擾,我一個人,沒帶攝像、也沒帶有臺標的話筒,厚著臉皮開始和招聘會上每一個稍微看上眼的人對話。只是我沒想到,這一聊竟然就聊了幾十個人,直到——

“你好,我是個記者,能和你聊聊嗎?”

“噢,你剛才已經(jīng)和我聊過了?!?/p>

“啊,真對不起,不好意思?!?/p>

哎,真丟人!不過,這次與民工的“親密接觸”還真是讓我感觸頗多。

雖然每一次開口前我的臉上都會堆滿善意的微笑,也沒帶什么拍攝設備,可我發(fā)現(xiàn)還是有很多人會窘迫地不知如何是好——轉身、使勁低頭、臉紅,這和那些經(jīng)常會三五成群、挽著褲腿在收工的路上高談闊論、高興了還會向城市里的漂亮姑娘吹口哨的經(jīng)典民工形象實在是相差太遠。這一刻我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種觸動,他們中的很多人是不是曾經(jīng)想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和維護自己的尊嚴呢?而他們的舉動在大多數(shù)城里人看來卻是粗俗的,只是粗俗。我們認為他們傷害了我們的尊嚴,卻很少有人會想起當我們用鄙視和厭惡的眼神去看他們時,又是否考慮過他們的尊嚴。在這個招聘會場里,我的尊重換來的是他們的坦誠,你會看到他們善良、樸實、甚至是靦腆的那一面。雖然有的人剛開口就知道他不符合我們的要求,可我還是愿意和他們多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故事。然而,這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卻是讓人心酸,甚至是不愿聽到的一面:微薄的卻又經(jīng)常被拖欠的工資、無休止的加班、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擠住在一間宿舍、“吃的連狗都不如”,雖然這種表達有些極端,可卻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憤怒。

“在過去的十二年中,珠三角地區(qū)的月平均工資只增長了六十八元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調(diào)查報告讓人汗顏,當我們在感慨“錢越來越不耐花,怎么一百塊錢破開后很快就沒了”時,這六十八塊錢對于民工們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

看到招聘廣告上關于“吃苦耐勞”的招工要求,聽到一些老板為如今的民工們“不能吃苦”了而大發(fā)牢騷,不由心發(fā)奇想,如果也像電影《甲方乙方》中那樣,讓這些大小老板和民工們換個位,不用長,幾天就行,也許到那時,這些發(fā)牢騷的人就會從骨子里明白“吃苦耐勞”的真正含義了。如果這只能是一個幻想,那就不如讓“民工荒”來得更猛烈些吧,我相信,“荒”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有人急著跳出來,給民工們安排一個更好的出路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