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明城垣博物館的辦公室,曾寫出《南京明城墻》專著的學者楊國慶,給我看他收集的當年一批城墻文件檔案復印件。其中有蔣介石親筆簽名的報告、南京特別市政府的呈文、南京國民政府的批復、徐悲鴻先生的電報。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當時南京特別市政府的市長劉紀文,將一份呈文上送國民政府。其中說,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和南京市特別市政府同意批準拆除一段城墻,所拆的城磚用于修建陸軍軍事學校的校舍。南京特別市政府查無此事。劉紀文否定了南京特別市政府的參與,實際上也就否定了蔣介石的提案。
蔣介石自然不爽,他讓何應(yīng)欽重新草擬一份報告,承認保護古跡的重要,重點保護臺城一帶的城墻,因為是六朝的古跡,具有保存的價值。但他主張拆除的是明代的這段城墻,從太平門一直到神策門,沒有保存必要,可以拆掉。
蔣介石簽署的這份軍方報告,令當時的國民政府不敢怠慢。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國民政府會議下發(fā)232號文件,決定同意南京特別市政府拆除這段城墻。這是正式發(fā)文,依此可以拆除這段城墻,并且由南京特別市政府公務(wù)局派員和陸軍軍事學校共同商討如何拆除,這段城墻具體位置從太平門到神策門。批文下達以后,當時南京市各大機關(guān)高度重視,認為既然有這樣的批文,拆除城墻以解決政府機關(guān)辦公建房的用磚問題就好辦了,于是打報告給南京特別市政府,要求提供城磚。
十一月三十日,南京特別市政府感覺到壓力太大,寫了一份報告給國民政府,提出這么多機關(guān)要城磚,究竟?jié)M足誰?這些城磚怎么給?國民政府下達批復:所有拆下的城磚,由南京特別市政府妥善保管與調(diào)配,各機關(guān)不得擅自做主。公文履行之間,南京城墻岌岌可危,就等著全面開工的拆除令了。
此時徐悲鴻正在上海,他剛被聘為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shù)系教授,還兼任南京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聽說南京明城墻將被拆除的消息,他萬分焦急。其他人還在議論,徐悲鴻卻拍案而起,當即給北平政治分會拍電報,堅決反對拆除這段明城墻。電文說,這段城墻在兩個方面有重要的保存價值。第一,在歷史上;第二,在藝術(shù)上。這份電文很快被轉(zhuǎn)發(fā)到南京國民政府,國民政府為此召開了緊急會議。
徐悲鴻作為一位社會名流,在發(fā)這個電文的同時向報界公布,在社會引起了極其強烈的反響。蔣介石惱火了,認為明代城墻沒有用處,保存它毫無必要,而陸軍軍事學校校舍各項工程已開工,急等城磚。于是他再寫一份呈文,以陸軍軍事學校校長的名義給國民政府,說工程全部開工,不能停止拆城磚。
在蔣主席、蔣校長對立面的,竟是一介書生徐悲鴻。他拍發(fā)電文,阻止當權(quán)者拆除古城墻,并且接受外國記者的采訪廣為宣傳。
徐悲鴻寫了文章《對南京拆城的感想》,以西湖雷峰塔倒地為例,痛陳南京拆城是“續(xù)貂之舉”,其中說:“而欲毀世界第一等之巨工,溯其謀乃利其磚。嗚呼!劉伯溫胡不推算,令朱元璋多制億版而甲比,埋之于今國民政府所欲建造之地,而使我四萬萬人拱戴之首都,失其低徊詠嘆,徜徉登臨,忘憂寄慨之樂國也?!?/p>
在世俗常人的眼里,這是一次不成比例的針鋒相對,一方只有丹青墨筆、勢單力薄,另一方卻手握中國的最高權(quán)柄。許多人為徐悲鴻捏了一把汗,但他毫不退讓。
徐悲鴻的呼吁得到多方面的響應(yīng),社會各界的支持之聲日高。蔣介石也不愿觸犯眾怒,于一九二九年三月下令停止拆除南京明城墻。
一位藝術(shù)家與一位政治人物的掌故,銘刻于白紙黑字之間,完好地保存在原民國政府的中央檔案館,現(xiàn)在的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大聲疾呼的徐悲鴻,最終順從民意的蔣介石,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南京城墻史上留下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