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強人西太后與宮廷宴
美滋滋地吃鴨舌
三十多年前,出生于海產(chǎn)品貿(mào)易商家庭的我們,并沒有把大量存放在倉庫里的青魚籽等東西當做貴重物品。即使這些東西從倉庫掉出來,我們也懶得撿起,而是隨便用腳踢著玩兒。那個時候的青魚籽,跟現(xiàn)在有“金黃色鉆石”美譽的青魚籽,本身都是一樣的,只是由于產(chǎn)量減少,才變得“物以稀為貴”了。
海參相當于海里的人參,之所以在中國很貴重,恐怕跟中國近海出產(chǎn)不多有關。人們認為海參對改善小孩的虛弱體質很有效,因此自古以來,海參在中國的售價都很高。
據(jù)好事者的記載,有人用驢鞭制成假冒海參,據(jù)稱味道也相近。無論怎么說,出現(xiàn)假貨說明本身有多么的了不得。
德川時代,長崎便將海參裝在草袋里遠銷海外。除了海參,還有干鮑和魚翅,這三種是對華出口的最高級海產(chǎn)品。反倒是在產(chǎn)地日本,好像幾乎無人食用。
雖然海參連假冒產(chǎn)品都出現(xiàn)了,但每個人的嗜好還是各不相同的。也有一些中國人跟日本人一樣,不喜歡海參的丑怪外形,所以對海參料理也敬而遠之。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西太后(1835—1908)。這位老太婆喜歡肉類,特別是鴨子,而對海產(chǎn)品沒什么興趣。
認為海參丑怪的西太后的嗜好是燉鴨舌和鹽水鴨。
西太后臉上妝容濃厚,眼窩滿是皺紋,美滋滋地咂嘴吃著一碗漂浮著二三十只鴨舌的燉湯。在我看來,這個樣子豈不比海參更加丑怪?
西太后是清朝末年一手掌握中國實權的女強人,或者應該說是女怪人。根據(jù)定下的規(guī)矩,她每次用膳要擺上整整一百道菜。當然菜式肯定是五花八門的。
不管有多丑怪,整整一百個盤子里的菜肴也不可能全部吃到。這個排場無非是為了炫耀帝王的權威而已,真是無聊透頂。
根據(jù)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回憶,在擺出的這么多盤子中,動筷子夾菜的只不過其中幾盤,而且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太監(jiān)會在旁邊一一指示說:“這個請陛下慢用。那個就不必了?!?/p>
后面的盤子全是“擺設”,沒什么特別的東西。不知道是幾天前用什么樣的材料做成的,因此如果不留神吃錯了,很可能會發(fā)生食物中毒。如此看來,還不如餐館的展示櫥窗里擺著的蠟制樣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