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首語 敦煌前史(4)

敦煌之旅 作者:(日)陳舜臣


  黑汗王朝分裂成東西兩個政權(quán)之后,西黑汗定都于八剌沙袞,東黑汗則以喀什為首都。距離現(xiàn)在的喀什十多公里以外的地方,還殘存有一點遺跡。1069年,在喀什皈依穆斯林世界之后用回鶻文寫成的首部大型文學(xué)作品《福樂智慧》(Kutadgu Bilig)便是在這里成書的。作者乃是御前侍優(yōu)素甫(Yusuf),該書名可直譯為“帶來幸福的知識”。
  
  第17窟畫著兩個供養(yǎng)人,或是兩個看上去像是隨從的人物,中間則是空白。我在原書稿中猜得沒錯:“兩棵樹中間的空白,大概原本是為了在前面擺放塑像而留的?!?br>  
  敦煌的石窟中,常常擺放著菩薩像和供養(yǎng)人像。其中當(dāng)?shù)厣撕檗q的塑像,無論從形制大小還是年代來看,都與第17窟所留的空白非常吻合。第16窟空間相當(dāng)大,而第17窟則像是其耳房(即如同耳朵一樣掛在正房側(cè)面的房間)。第17窟正是第16窟的開山堂,是為了紀(jì)念建立第16窟的人而開鑿的洞窟。
  
  851年,歸義軍通過武力從吐蕃手中奪回被占領(lǐng)的敦煌。洪辯令其弟子到長安向朝廷報告這一消息。唐王朝授予洪辯“河西都僧統(tǒng)攝沙州政法律三學(xué)教主”這一名稱長長的官職。
  
  為防西夏和黑汗王朝的侵?jǐn)_,洪辯的塑像被轉(zhuǎn)移到其他的洞窟中,歷經(jīng)將近千年的時間,從未被棄諸窟外。我在寫《敦煌之旅》時,對洪辯的事跡并不了解,后來即使聽說了,也并未對之進行考證。因此,像我這樣的一介游人,當(dāng)時不能妄下評論。
  
  在《敦煌之旅》發(fā)表之后我所獲得的新發(fā)現(xiàn),或所得出的有說服力的推理,在此一并補記。以后或許還會有新的追補。
  
  一九九五年八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