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毛澤東與四書五經(jīng)(7)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中國共產(chǎn)黨堅決支持張、楊的抗日愛國行動,主張在團結(jié)抗日的基礎(chǔ)上和平解決這次事變,派出了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人去西安與國民黨談判。
12月24日,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張、楊提出的八項抗日主張。
12月25日,張學(xué)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在臨上飛機前,蔣介石還向張、楊作了停止內(nèi)戰(zhàn)、改組政府、改變外交政策、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lǐng)袖等六項保證。但飛機一離開西安,蔣介石便翻了臉。
12月26日,安然回到南京的蔣介石即授意陳布雷寫了所謂《對張楊的訓(xùn)詞》,掩蓋西安事變的事實真相,并將陪他回南京的張學(xué)良軟禁;隨后又對東北軍和西北軍進行分化和調(diào)離,不久又囚禁了楊虎城將軍。
1936年12月28日,毛澤東針對蔣介石的《對張楊的訓(xùn)詞》,發(fā)表了《關(guān)于蔣介石聲明的聲明》。毛澤東從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局出發(fā),表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態(tài)度,誠懇地勸告蔣介石認清形勢,改正以往的錯誤,為國家民族利益考慮,與中國共產(chǎn)黨攜手抗戰(zhàn)。
在這篇義正辭嚴的聲明中,毛澤東說:
蔣氏已因接受西安條件而恢復(fù)自由了。今后的問題是蔣氏是否不打折扣地實行他自己“言必信,行必果”的諾言,將全部救亡條件切實兌現(xiàn)。全國人民將不容許蔣氏再有任何游移和打折扣的余地。蔣氏如欲在抗日問題上徘徊,推遲其諾言的實踐,則全國人民的革命浪潮勢將席卷蔣氏以去。語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笔Y氏及其一派必須深切注意。
這段話中,直接引用《論語》的兩處:
一處是“言必信,行必果”,此語出自《論語·子路》。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曰:“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br>
子路向孔子問什么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士”,孔子列舉了“士”的一些特征,其中有一條就是“言必信,行必果”,即說話一定講信用,行動一定有結(jié)果。
另一處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此語出自《論語·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大車無 ■ ,小車無 ■ ,其何以行之哉?”
古代的大車用牛拉,小車用馬拉。無論大車小車,車轅前面都是用來駕牲口的橫木。橫木兩端和車轅上鑿有小孔。用包有鐵皮的木銷釘插入圓孔,這樣就將橫木和車轅連接起來。大車的車銷釘叫“■”,小車的車銷釘叫“■”,沒有這兩個東西,就無法將牛和馬套起來,車子自然不會前行。這樣,孔子的這句話就很容易理解:做人不講信用,我不知道那怎么可以。這好比大車、小車沒有車銷釘一樣,沒有車銷釘車子怎么會被牲口拉著行走呢?
毛澤東順手拈來,恰切地引用《論語》中這兩句廣為人知的名言,對蔣介石及國民黨政府曉以利害,督促蔣氏認清敵友,認真履行自己的諾言,將全部抗日救亡條件不折不扣地予以兌現(xiàn)。否則,如果言而無信,失信于全國民眾,那么全國人民的革命浪潮必會將蔣介石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中。因為在禍急寇深、危及中華民族存亡的緊要關(guān)頭,“假抗日,真反共”者無疑是歷史的罪人,必將被歷史的大浪所淘汰!
4.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1943年4月份,抗日戰(zhàn)爭處于相持階段。身為中共華北局書記、八路軍副總指揮的彭德懷,在一次關(guān)于民主教育的談話中說,為了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國內(nèi)各階級、各黨派應(yīng)盡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中國共產(chǎn)黨堅決支持張、楊的抗日愛國行動,主張在團結(jié)抗日的基礎(chǔ)上和平解決這次事變,派出了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人去西安與國民黨談判。
12月24日,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張、楊提出的八項抗日主張。
12月25日,張學(xué)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在臨上飛機前,蔣介石還向張、楊作了停止內(nèi)戰(zhàn)、改組政府、改變外交政策、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lǐng)袖等六項保證。但飛機一離開西安,蔣介石便翻了臉。
12月26日,安然回到南京的蔣介石即授意陳布雷寫了所謂《對張楊的訓(xùn)詞》,掩蓋西安事變的事實真相,并將陪他回南京的張學(xué)良軟禁;隨后又對東北軍和西北軍進行分化和調(diào)離,不久又囚禁了楊虎城將軍。
1936年12月28日,毛澤東針對蔣介石的《對張楊的訓(xùn)詞》,發(fā)表了《關(guān)于蔣介石聲明的聲明》。毛澤東從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局出發(fā),表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態(tài)度,誠懇地勸告蔣介石認清形勢,改正以往的錯誤,為國家民族利益考慮,與中國共產(chǎn)黨攜手抗戰(zhàn)。
在這篇義正辭嚴的聲明中,毛澤東說:
蔣氏已因接受西安條件而恢復(fù)自由了。今后的問題是蔣氏是否不打折扣地實行他自己“言必信,行必果”的諾言,將全部救亡條件切實兌現(xiàn)。全國人民將不容許蔣氏再有任何游移和打折扣的余地。蔣氏如欲在抗日問題上徘徊,推遲其諾言的實踐,則全國人民的革命浪潮勢將席卷蔣氏以去。語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笔Y氏及其一派必須深切注意。
這段話中,直接引用《論語》的兩處:
一處是“言必信,行必果”,此語出自《論語·子路》。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曰:“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br>
子路向孔子問什么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士”,孔子列舉了“士”的一些特征,其中有一條就是“言必信,行必果”,即說話一定講信用,行動一定有結(jié)果。
另一處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此語出自《論語·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大車無 ■ ,小車無 ■ ,其何以行之哉?”
古代的大車用牛拉,小車用馬拉。無論大車小車,車轅前面都是用來駕牲口的橫木。橫木兩端和車轅上鑿有小孔。用包有鐵皮的木銷釘插入圓孔,這樣就將橫木和車轅連接起來。大車的車銷釘叫“■”,小車的車銷釘叫“■”,沒有這兩個東西,就無法將牛和馬套起來,車子自然不會前行。這樣,孔子的這句話就很容易理解:做人不講信用,我不知道那怎么可以。這好比大車、小車沒有車銷釘一樣,沒有車銷釘車子怎么會被牲口拉著行走呢?
毛澤東順手拈來,恰切地引用《論語》中這兩句廣為人知的名言,對蔣介石及國民黨政府曉以利害,督促蔣氏認清敵友,認真履行自己的諾言,將全部抗日救亡條件不折不扣地予以兌現(xiàn)。否則,如果言而無信,失信于全國民眾,那么全國人民的革命浪潮必會將蔣介石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中。因為在禍急寇深、危及中華民族存亡的緊要關(guān)頭,“假抗日,真反共”者無疑是歷史的罪人,必將被歷史的大浪所淘汰!
4.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1943年4月份,抗日戰(zhàn)爭處于相持階段。身為中共華北局書記、八路軍副總指揮的彭德懷,在一次關(guān)于民主教育的談話中說,為了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國內(nèi)各階級、各黨派應(yīng)盡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