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對日戰(zhàn)爭的失敗,使清政府極不滿意,光緒帝決定給予他革職留任的處分,并裭奪其黃馬褂。隨著威海衛(wèi)戰(zhàn)敗、遼陽戰(zhàn)敗,清政府非常擔心北京失守,于是清政府派出多人去和日本談判,但是均被驅回,日本方面暗示說,只有讓李鴻章來才可以。
1895年2月13日,朝廷命令李鴻章為頭等議和全權大使,取消處分賞還黃馬褂,讓他火速來京議事。李鴻章知道事關重大,接到命令之后,急急趕往北京。李鴻章無法做到讓自己置身于事外,高高掛起。此時的李鴻章只有一個念頭,只要大清帝國需要,就要為大清帝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此刻,自詡為泱泱大國的清朝,似乎除了李鴻章就沒有第二個人能擔當起這樣的使命。事實上,恐怕也沒有第二個人肯去擔當這樣的使命了。李鴻章在心里已經做了最壞的準備,在和朝廷談話時,表示自己無法擔當割地這樣的責任。最后朝廷給予他全權處理的權力。
1895年3月20日午后2時半,李鴻章與李經方和美國顧問科士達一行到達馬關,登上春帆樓。春帆樓上放著一張長方形會議桌,旁邊擺放著10多把椅子。日方還特別在李鴻章的座位邊安置了一只痰盂,大約是有意無意地提醒著大家,這位清國全權大臣已值暮年,垂垂老矣。伊藤博文為談判頒布了4條規(guī)定:一是除談判人員外,任何人不得進入會場;二是各報報道必須要經新聞檢查后方可付梓;三是除官廳外,任何人不得攜帶武器;四是旅客出入,均必須由官廳稽查。此外,伊藤博文還特別宣布:清政府議和專使的密碼密電,均可拍發(fā),公私函牘概不檢查。從表面看上去,好像日本人對李鴻章和清國使團非常客氣,其實,日本人已成功破譯清廷的密碼,而且,在談判過程中甚至了解到清國使團此次來日本的賠款底線是2萬萬兩白銀,因此早就成竹在胸。
3月21日,在與李鴻章的首次談判中,伊藤博文向李鴻章提出的停戰(zhàn)條件是:日軍占領大沽、天津、山海關一線所有城池和堡壘,駐扎在上述地區(qū)的清朝軍隊要將一切軍需用品交與日本軍隊;天津至山海關的鐵路由日本軍官管理;停戰(zhàn)期間日本軍隊一切駐扎費用開支由清政府負擔等等。伊藤博文明白,山海關、天津一線如果被日軍占領,將直接危及北京安全。這個停戰(zhàn)條件是清政府萬萬不會答應的。如果這一停戰(zhàn)條件被清政府駁回,日本正好就此再戰(zhàn)。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時隱藏了日軍正向臺灣開進的事實,企圖在日軍占領臺灣既成事實后,再逼李鴻章就范。
春帆樓上,中日兩國代表唇槍舌劍,談判僵持不下。恰在此時,一樁突發(fā)事件改變了談判的進程。在馬關的春帆樓上,李鴻章與日本全權代表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開始談判。經過三次談判之后,李鴻章感覺身心憔悴。因為耗費這么多天的精力,居然沒有什么任何意料中的進展。然而,意外卻不期而至——這天,同以前一樣,李鴻章無奈地走出春帆樓,即將到達所住的行館時,忽然,一個年輕的男子從人群中沖了出來,隨即以手槍向李鴻章射擊,子彈擊中了李鴻章的左頰。周圍自然是一片慌亂。原來,此人名叫小山,是一個極端的日本侵華分子。他希望中日戰(zhàn)爭一直打下去,不愿意和中國議和,所以決定刺殺李鴻章。李鴻章被刺,昏厥過去。隨行的西醫(yī)馬上采取急救措施。李鴻章醒來之后,表現(xiàn)得很鎮(zhèn)靜。李鴻章看著衣服被血染紅,長嘆一聲說,“此血可以報國矣”。由于子彈卡在他左眼下的骨頭縫里,沒有醫(yī)生敢在這個位置下手術刀,李鴻章給朝廷的電報只有六個字:“傷處疼,彈難出?!?/p>
李鴻章遇刺之后,國際輿論嘩然,紛紛譴責日本。日本害怕列強干涉,只得宣布無條件休戰(zhàn)。日本本來想見好就收漫天要價,結果行刺事件的發(fā)生使得日本的計劃被破壞。伊藤博文惋惜地說:此次事件的嚴重性,超過在戰(zhàn)場上一兩個師團的潰敗。日本天皇和皇后分別派出御醫(yī)和護士,讓他們好生給李鴻章治療。伊藤博文也以私人身份前去探望。順便說一下,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二人,在人生經歷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更為巧合的是兩個人都曾經遇刺。雖然發(fā)生了遇刺事件,李鴻章還得堅持談判。面對日本人割讓遼東、臺灣、澎湖,賠款軍費3億兩白銀的漫天要價,李鴻章實在難以認可。清政府在給李鴻章的電報中,均是模棱兩可的“著鴻章酌量辦理”。
4月10日,李鴻章傷勢稍好轉之后,中日雙方又就甲午戰(zhàn)爭展開第五次談判。中國的和約修正案送達日方。由于李鴻章的傷勢漸愈,親自參加了會議。陸奧宗光因病未能出席。中方出席人員有李鴻章、李經方、伍廷芳、馬建忠、羅豐祿。日方出席人員有伊藤博文、伊東巳代治、井上勝之助、中田敬義、陸奧廣吉、楢(yǒu)原陳政。
在最后簽字的前一天下午,日方的要求極其苛刻。只允許中方回答“允”或者“不允”,李鴻章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余地。李鴻章一直磨到天黑,希望能夠再減少兩千萬兩,最后,甚至含淚請求伊藤博文說,就算給我這個老頭子回家的旅費吧。伊藤博文根本不予理會。晚上,伊藤博文還威脅李經方說,如果明天你們還不簽字的話,你們這些代表能否安全回家,我怕都不能真正保證了。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代表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條約規(guī)定:清政府承認朝鮮“獨立自主”;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增開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開辟內河新航線;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1895年之后,李鴻章像被水淹過的一座土山一樣坍塌了,在此之前,這座山巒曾經氣沖霄漢,巍峨矗立。從某種意義上說,李鴻章猶如一個賭徒一樣,輸掉了自己畢生的積蓄。但李鴻章還是克制住自己巨大的悲傷,像一個職業(yè)外交家一樣,盡力用外交彌補自己的過失。而后,他把自己封閉在冷靜的沉默中,就像一只受了傷的老虎,一邊舔著自己的傷口,一邊思考著對策,隱忍,等待,夢想著伺機一擊。只可惜,李鴻章沒有等到出擊的那一天。以后的日子更加陰晦,在他面前的,是更多的麻煩和郁悶;是寒冷,那仿佛來自極地之側的冰寒。
1895年4月,李鴻章帶著《馬關條約》草約和臉上的繃帶,還有懊惱沮喪的心情回國時,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成了舉國之“公敵”。朝廷斥責他辦事不力,官員說他喪權辱國,民間傳說他拿了日本人的銀子。更有人公開聲明說,要不惜一切殺掉他,以雪“心頭奇恥大辱”。只有那一句話,讓李鴻章聞后不能不老淚縱橫。其時,全體軍機大臣集體上奏給光緒帝,奏折中有此一語:“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
當舉國上下一片討伐李鴻章之時,沙俄突然跳出來聲稱要幫助清政府討回遼東半島,這讓清政府眼前一亮。本來,俄國就一直打著朝鮮和中國東三省的主意,它是想伺機奪取不凍港,擁有自己的東方出海口。為此,沙俄從19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修建西伯利亞鐵路。他們夢想著鐵路能從中國東三省穿過,利用旅順和大連這兩個不凍港。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李鴻章請求沙俄調解,沙俄也是抱著觀望的態(tài)度,直到中國戰(zhàn)敗。
俄國并不希望這樣的結局。如果日本在控制朝鮮后,再控制了遼東半島,沙俄在華利益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失。于是,沙俄聯(lián)合了德國和法國為清政府說話,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德國和法國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法國是想通過俄國牽制德國,德國是想討好俄國,讓俄國把目光放在遠東地區(qū),自己好在歐洲下手。這就是所謂“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之起因。后來,“三國干涉還遼”成功了?!恶R關條約》最后是這樣的收場:清政府賠款2萬萬兩巨銀,并付給日本“贖遼費”3000萬兩白銀,割讓臺灣、澎湖。雖然今天我們可以客觀地看待李鴻章,不能把賣國的罪名安在他一個人的身上,但是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李鴻章從晚清政府的利益出發(fā),和晚清政府一起出賣了中國的部分主權和領土。
由于簽訂《馬關條約》而被免去顯赫職務的李鴻章心里并不怨恨清政府的處罰。李鴻章知道,大清帝國必須要懲辦一個“賣國賊”以平息眾怒,李鴻章必然成為大清帝國賣國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