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老師拿了一個玻璃杯,里面放了一個大石頭,差不多和杯子一樣大,老師問大家:杯子滿了嗎?一個學生回答:沒滿,還可以放沙子。待學生放完沙子,老師又問:滿了嗎?全班同學回答滿了,有一個男孩卻回答沒有滿,還可以放水。老師笑了,接著把沙子和石頭倒出來,杯子是空的。這回老師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問大家,杯子滿了嗎?如果要放石頭進去,該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來,先把石頭放進去。
老師讓學生們對此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各抒己見:
觀點一:看起來到了極限,其實還有很大空間;
觀點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應(yīng)該先放沙子;
觀點三:對,分量重的事應(yīng)該先做,比如大的石塊應(yīng)該先放進去。
觀點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根據(jù)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大事與小事Ⅰ
每天在生活中都發(fā)生許多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段內(nèi)容。每個內(nèi)容又有一段內(nèi)涵。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裝入自己腦子里,可是西瓜大的腦子能裝多少東西呢?這讓我想起老師曾在某年某月的某天給我們上的某堂課上講的某段故事,內(nèi)容大致是:在課堂上,老師拿了一個玻璃杯,里面放了一個大石頭,差不多和杯子一樣大,老師問大家:杯子滿了嗎?一個學生回答:沒滿,還可以放沙子。待學生放完沙子,老師又問:滿了嗎?全班同學回答滿了,有一個男孩卻回答沒有滿,還可以放水。老師笑了,接著把沙子和石頭倒出來,杯子是空的。這回老師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問大家,杯子滿了嗎?如果要放石頭進去,該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來,先把石頭放進去。
上那堂課的時候,我很替那杯子悲哀,好好的一個杯子不裝水,非要拿來裝什么沙子、石頭什么的,開始挺干凈的一個杯子,試驗做完里面全部都是一堆爛泥巴!黑糊糊、臟兮兮的,再用來裝水給大家喝,超人看兩眼也悠悠呢!不過試驗還挺生動的,也不白浪費老師煞費苦心糟蹋的一個杯子。
試驗結(jié)束后,老師讓我們發(fā)表下各自的看法,基本上那幾個好學生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堆,但總的來說也就這四個所謂的觀點而已。其一,“看起來到了極限,其實還有很大空間”;其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應(yīng)該先放沙子;其三,對,分量重的事應(yīng)該先做,比如大的石塊應(yīng)該先放進去;其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其實自己也蠻有觀點的,可老師就是沒把我叫起來,啞巴吃黃連,有觀點也咽肚子里,總不能滿學校追著老師去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吧!這樣搞不好會被誤會的。蹦出來個師什么戀的就不好了,閱卷老師你說對吧!所以還要感謝下你們出這個題目,可以讓我在這里好好地抒發(fā)下。當時那萬分激動的時刻,自己那豪情壯語的情感全部抒發(fā)出來。
字數(shù)差不多了,其實我寫太多了,手也累,閱卷老師看得也累(誰知道你看完沒看完呢)總的來說,我的觀點就是,西瓜大的腦袋裝不了多少事,就和杯子一樣,所以要學會光裝大事,這樣還可以裝小事。就像您閱卷一樣,高考是國家大事,您就多裝點,像我這一篇生動的作文是否能感染您是小事,您多擔待點,能多給幾分就幾分,滿分其實最好。如果光裝小事,給我作文分少的話,您那西瓜大的腦袋哪還能裝大事進去。所以說:裝小事不如記大事,這樣才顯得您的大度。最后祝愿所有閱卷老師過好每一天。
點評:腦子都“西瓜大”了,還嫌??!同學,真懷疑你是不是大頭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