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愛,很多很多的愛!”青青瞪著我的眼睛,決裂般地說完,然后轉(zhuǎn)身就跑開了。留下青青的媽媽和我,憂傷不已,彼此躲閃著對方的眼睛,此刻,不要說青青媽媽的心理感覺,連我,這個沒有與孩子血脈相連的人,都感到一陣揪心的恐慌和無力。這,就是隔代教育下的一個案例;這,就是一個留守兒童的心聲。孩子說的沒錯,她要的是暖暖的愛,而不是一堆堆沒有溫度的鈔票和每周末冰冷的等待。
作為一個從事幼兒教育研究多年的工作者,我一直認為自己很了解并接近孩子的心理,我也一直為認為家庭教育的最好的模式,莫過于三代同堂的其樂融融。但是,青青的那句“我要的是愛,很多很多的愛”卻如一個警鐘,重重地敲醒了我自以為是的驕傲,隨之帶來的是有關于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問題以及相關的一系列思考。像青青一樣千千萬萬的留守兒童,是多么多么需要和渴望“親子之愛”啊。
事情起源于一個QQ聊天。我和王文麗是大學同學,同班皆同宿舍,還是上下鋪,非常要好的朋友。畢業(yè)后王文麗留校成為一位大學老師,我則去了北京。我去北京那年夏天,兩個人手拉手依依惜別,王文麗說,她這輩子就我這一個好朋友,希望將來我們的孩子也是好朋友,異性就指腹為婚,同性就義結(jié)金蘭。我淚眼婆娑的答應了。八年后的一個周六晚上,我們再次在QQ上談起當時的“指腹為婚”,文麗笑著說,當年指腹為婚的小兩口還沒見過面呢,我當機立斷,說那就見面唄!于是,第二天上午,我和愛人就開車帶著小航去保定看望大他兩歲的“姐姐媳婦兒”。
到了王文麗家,一家人都在門口熱情地迎接我們,唯獨青青一臉冷清地斜視了一下,就連打招呼都是奶奶強押著給我們鞠躬的。七歲的青青顯然是個古怪又略顯孤僻的女孩子,不愛說話,人有乖張,尤其是非常不配合媽媽。比如吃飯的時候,媽媽給她夾任何菜,青青都表現(xiàn)得很嫌棄,直接丟在桌子上;照相的時候,媽媽想抱著青青與我們一家三口來個合影,她卻一頭扎在奶奶懷里,很敵視地看著媽媽;王文麗讓青青陪小航好好玩會兒,本來還和小航有說有笑的青青忽然板起臉,不再理會小航……
王文麗有點不知所措,很明顯她并不知道如何應對青青的種種表現(xiàn),也并不了解青青為什么會這么做,她一直哂笑道:“別介意,孩子一直就這樣,故意和我作對,也不知道是不是上輩子是冤家,這輩子找我報仇來了。”我沒有多說什么,示意小航進屋去與青青一起繼續(xù)看動畫片,我和王文麗則走到客廳的另一邊,邊喝茶,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