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無數(shù)人站在職場“大門”前,我覺得自己的理念、膽識、經驗、技巧、謀略和我的獨門求職法對大家會有所啟迪和幫助。我的經歷是一個生動的案例,可以從實踐的角度引導大家更好地求職應聘。于是,就有了本書。
除了講演、寫書之外,我今后還計劃在貴陽建立一個“求職就業(yè)展覽館”,我要把自己20多年來的職業(yè)歷程、經驗、精典求職案例、相關“文物”、文件、照片等一一展出,讓大家有更生動、更直觀、更真實的感受和感悟。
我歷經多年悟出了一個道理:求職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還未被認識的科學,它涉及很多內容,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每一次求職都需要很好的策劃。
我認為,如果大家都能像我一樣去對待求職,不斷地去動腦筋、想辦法,善于創(chuàng)新,多一些謀略,提早做好準備和準確定位,積極主動地參與競爭,毫不畏懼地拼搏,不斷提升競爭力,那么大家也一定會成為贏家!因為“先天不足”的我能成功,大家為什么不能?
當前,就業(yè)形勢的確很嚴峻,但對于廣大的求職者和大中專學生來說,我應該是他們自信的源泉,大家應從我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
每個人的職場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體制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或者為了能從事更適合自己的職業(yè),或者因為所在企業(yè)出現(xiàn)危機,我有過多次求職經歷,也有過起伏和挫折。想當年,我和現(xiàn)在的求職者、畢業(yè)生一樣,也曾在職場中面臨著困惑和煩惱。那時沒有職業(yè)咨詢和就業(yè)指導,全靠自己摸索總結。雖然我總地說來比較順利,但也是“磨”出來的,也走過一些彎路。今天我把自己的經歷、經驗和故事提煉出來,就是希望能讓廣大求職者和大中專學生們少走彎路。
我的職業(yè)有過變動和調整,但不管干什么,在哪里干,我都竭盡心力,對工作不僅認真負責,而且作出了成績,這也是我成功的地方。因為在職場,一切都要靠積累,前一階段是后一階段的基礎,在“上家”的表現(xiàn)往往決定了“下家”對你的取舍,從學校到職場,概莫能外。所以每段歷程都很重要,而我正好在不同的階段都把握住了自己,并很好地展現(xiàn)了自己,所以才會有招聘方爭搶著用我。
除了做事的“硬本領”外,我做人的“軟實力”也在不斷強化。所以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我得到了許多貴人的相助和喜歡,使我在職場的生存發(fā)展中變得更加自信和順利。我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本書中有詳細的講述,這些也很值得大家參考和借鑒。總之,我想讓本書不僅對“怎樣找工作”,而且對“怎樣干工作”都能帶來有益的幫助。我希望這是一本可以改變大家求職、就業(yè)命運的書。
我常常會思考職場中為何會出現(xiàn)“100多名碩士研究生登記失業(yè)”等這些令人吃驚的現(xiàn)象,通過對比,我發(fā)現(xiàn)在市場面前我比他們更有競爭力,這是我職業(yè)生涯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雖然我沒有職稱,學歷也比他們差,但市場為何偏偏青睞我?什么才是市場上真正的競爭力?我比他們強在什么地方?“大贏家”到底贏在哪里?看完此書,讀者就會找到答案了。
總結過去,我之所以能成為職場競爭的勝者,從大環(huán)境上講,完全得益于中國社會所發(fā)生的深刻變化,是經濟體制由計劃向市場轉型,改革開放不斷發(fā)展、擴大和深化的結果。所謂“職場贏家”,是市場化的產物。在改革開放之前的幾十年里,人們不認識“求職”,只知道“計劃和分配”。我的經歷從一個小小側面見證了中國社會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而我正是在這場大變革中獲得了豐富的職場經驗。我要感謝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和時代,為人才的成長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空間和機會。從微觀方面講,具體到我個人,我摸索著走出了一條有自我特色的、與眾不同的職場之路。因為有創(chuàng)新、有突破、有堅持,所以我才立于職場不敗之地。
盧文輝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