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漢武帝的陵墓,在今西安古城西北八十余里,陜西興平縣東北。茂陵是西漢眾多皇陵中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封上略呈方錐形,平頂。
茂陵始建于漢武帝建元二年,當(dāng)時屬槐里縣茂鄉(xiāng),故稱茂陵。
漢武帝為自己修建了陵墓,不會一個人孤單躺在里面,于是花巨資修建茂陵邑。漢武帝母親王太后是槐里人,茂陵建在槐里縣,含有光宗耀祖的意思。
建元三年,漢武帝為了鼓勵人民移住茂陵,給每一戶移民發(fā)放二十萬安家費,賜田二頃。從長安至茂陵修了一條直通大道,起點就是長安北面西頭第一門,稱便門,又稱平門。平、便二字古通用。便門,即平直方便之意。大道跨越渭水,這座渭水橋也被命名為便門橋。由于這條大道,茂陵與長安之間,交通十分方便。
茂陵修好了,誰去住呢?漢武帝采納了主父偃的建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亂眾民,皆可徙茂陵,內(nèi)實京師,外銷好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簡單的說就是把長安附近那些豪強地主能遷的都遷到茂陵去,以免他們尾大不掉。
主父偃這一高瞻遠矚的建議,既充實茂陵邑,又抑制天下豪強,正中漢武帝的下懷。
于是,漢武帝立馬下定詔書,讓豪強們都遷徙茂陵。
但誰是豪強地主也有一定的規(guī)定,那就是家產(chǎn)達到一定的數(shù)目。
織縣的郭解此時已經(jīng)聽到了消息,但他認為他家里的資產(chǎn)遠遠達不到所謂豪強的標準,也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遷徙名單中仍有郭解的名字。
郭解不明白,托人問原因。當(dāng)時赫赫有名的大將軍與郭解有過一面之緣,就在漢武帝面前替郭解求情:"郭解家貧,平日行俠仗義,素得百姓好評,他就不必遷徙了吧。"漢武帝卻說:"正是這樣的人更應(yīng)該遷徙。一個小小的布衣竟然會讓將軍替他求情,可見他并不是真正的貧困。"郭解這樣的人,曾經(jīng)處處與朝廷作對,漢武帝怎么能放過他呢?在漢武帝的眼中,郭解那些俠義之舉根本不值得一提,郭解這樣的游俠就是擾亂社會治安的極端分子,所以,漢武帝痛恨郭解,痛恨游俠。
這就是郭解的不幸了,他遇到了比他厲害十倍的帝王。
漢武帝勢必要找機會把這些游俠一網(wǎng)打盡。
于是,郭解不得不離開織縣,舉家遷往茂陵。
如果是郭解一個人遷徙那就好辦得多,可是現(xiàn)在不是他一個人,他還有成千上萬的門客。如何安置他們是一個大問題。郭解曾經(jīng)為了收留逃難的人,耗盡了自己的財產(chǎn)。如今,見郭解有難,很多正義之士紛紛前來幫助。他們駕著自己的馬車來到郭解的家門口,把那些無家可歸的人載回去自己收留。這是一件很秘密的事情,每天深夜幾乎都有十余輛車來拉載郭解收留的門客,可見郭解收留門客之多。
當(dāng)然也有誓死要跟隨郭解的,無論郭解飛黃騰達還是窮途末路,郭解走到天涯,他們就跟到海角。
對于這些鐵哥們,郭解一一撫慰,說等他去茂陵安頓好了,他們再去也不遲。
離開織縣那天,織縣幾乎是萬人空巷,男女老少都跑到大街上夾道歡送他們心目中的大俠,很多受過郭解恩惠的人忍不住流眼淚。
這樣的萬民擁戴在古代似乎只有那些皇帝和青天大老爺才可以享受,郭解作為一個平民還是頭一次。
遺憾的是,場面有些尷尬,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大俠不是坐在豪華的馬車上,而是被關(guān)在囚車里,漢武帝為了不讓那些豪強在途中逃脫,故采用押解的方式,把這些豪強們像罪犯一樣押往茂陵。
郭解的門客們心中憤憤不平,高聲嚷嚷,說郭解無罪。老百姓跟著他們一起喊,場面一時失控。在郭解的勸說下,老百姓才平息自己那顆火熱跳動的心。
老百姓又開始為郭解捐錢捐物,合計共有千余萬錢。郭解當(dāng)然不肯要老百姓的血汗錢,但是這些善良的老百姓跪在囚車周圍,說如果郭解不收下這些錢,他們就永遠不起來。
郭解感動萬分,男兒有淚不輕彈的他,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平生第一次留下了淚水。
郭解無奈,對老百姓鞠躬三下,高聲謝了他們,收下了那些錢。
老百姓把郭解送到織縣城門外,才一步三回頭的朝各自的家散去。
郭解走后,織縣突然變得很寂寞,像是一座空城。
漢武帝聞聽了此事,不經(jīng)大怒,小小的一介草民竟然有如此巨大的煽動力和凝聚力,幸好把他遷走了,否則料不定會干出什么事來。
漢武帝很慶幸自己明智果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