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探討

盛唐畫圣吳道子

洛陽隋唐研究(第二輯) 作者:郭紹林 主編


  郭可愨

  盛唐畫家吳道子(約685-785),被唐玄宗改名為吳道玄,在唐代即被稱為"畫圣"。他的藝術(shù)生涯,在文獻(xiàn)記載中帶著傳奇色彩。

  吳道子是陽翟人,陽翟即今河南禹州市。唐人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卷九說他好酒使氣,每次作畫前,一定要喝個半醉。起初,他追隨張旭、賀知章學(xué)習(xí)書法,沒取得多大進(jìn)展,就改行繪畫。他畫"蜀道山水,始創(chuàng)山水之體,自為一家"。他的書法像初唐書法家薛稷,"亦甚便利"。當(dāng)時人張懷瓘評論說:"吳生之畫,下筆有神,是張僧繇(南朝畫家)后身也。"張彥遠(yuǎn)認(rèn)為吳道子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歸根結(jié)蒂,是因為"書畫之藝,皆須意氣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作也"。在同書卷二《論顧陸張吳用筆》條中,張彥遠(yuǎn)評論道:"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畫家陸探微),后無來者。授筆法于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張既號書顛,吳宜為畫圣。神假天造,英靈不窮。眾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jǐn)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彎弧挺刃,植柱構(gòu)梁,不假界筆直尺,虬須云鬢,數(shù)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馀。當(dāng)有口訣,人莫得知。數(shù)仞之畫,或自臂起,或從足先,巨狀詭怪,膚脈連結(jié),過于僧繇矣。"《太平廣記》卷二百一十二《吳道玄》條共有四則記載。第一則說:吳道子年少孤貧,有繪畫天才,尚未成年,即"窮丹青之妙"。他來到東都洛陽,被唐玄宗召入宮中充當(dāng)供奉。他大抵師法張僧繇,"千變?nèi)f狀,縱橫過之"。他在長安、洛陽兩京的佛寺道觀,作壁畫40余間,即便是同一題材的經(jīng)變圖,畫出來"人相詭狀,無一同者"。著名的作品有長安興唐寺唐玄宗《御注〈金剛經(jīng)〉》院壁畫,慈恩寺塔前面的文殊、普賢像,西面的降魔、盤龍圖,景公寺的地獄、帝釋、龍神圖,永壽寺三門兩神等。吳道子畫永壽寺中門內(nèi)神時,每天都有數(shù)百長安市民前往觀看,競相施舍錢帛。人們看他最后畫圓光,風(fēng)落電轉(zhuǎn),一筆畫出月圓,于是"喧呼之聲,驚動坊邑,或謂之神也"。景公寺老僧玄縱說:吳道子來寺里畫出地獄變,市民們前來觀賞,害怕作孽輪回到地獄道中,都吃素行善,致使市場上的魚肉都賣不出去。開元年間唐玄宗巡幸洛陽,吳道子在這里與舞劍藝術(shù)家裴旻、草書大家張旭相遇,各自展示絕招。"裴劍舞一曲,張書一壁,吳畫一壁,都邑人士一日之中獲睹三絕。"吳道子還在洛陽邙山上玄元廟畫五圣(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千官壁畫,"宮殿冠冕,勢傾云龍,心若造化"。杜甫作《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稱贊道:"畫手看前輩,吳生遠(yuǎn)擅場。森羅回地軸,妙絕動宮墻。五圣聯(lián)龍袞,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發(fā),旌旆盡飛揚(yáng)。"唐玄宗想看嘉陵江山水圖,就派吳道子前往觀摩寫生。吳道子回到長安,唐玄宗問起情況,他回答道:"臣無粉本(畫稿),并記在心。"唐玄宗責(zé)成他在大同殿畫成壁畫,"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畢"。當(dāng)時,李思訓(xùn)也擅長畫山水,也在大同殿作壁畫,數(shù)月才完工。唐玄宗說:"李思訓(xùn)數(shù)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吳道子還在殿內(nèi)畫五龍,"鱗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吳道子"畫人物、佛像、鬼神、禽獸、山水、臺殿、草木,皆神妙也",被唐人推許為"國朝第一"。

  第二則說:開元年間,將軍裴旻喪母,請吳道子在洛陽天宮寺畫神鬼壁畫,以資冥助。吳道子說自己很長時間不作畫了,"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jié),舞劍一曲,庶因猛勵,獲通幽冥"。裴旻于是脫掉喪服,恢復(fù)平常的裝飾,騎馬飛奔,左旋右轉(zhuǎn),以各種姿勢舞劍。最后,他把劍拋向云端,高達(dá)數(shù)十丈,劍光閃閃,像閃電一樣,然后他手持劍鞘承接,劍從空中準(zhǔn)確地落入劍鞘中。吳道子受到裴旻舞劍套數(shù)的啟發(fā)和激勵,立即意興遄飛,揮毫作畫,頃刻功夫,墻壁上幻化出妖魔鬼怪,頓時覺得颯然風(fēng)起。"道子平生所畫,得意無出于此。"第三則說:吳道子造訪僧人,請僧人給自己茶水喝,僧人慢怠不理睬。他于是請僧人提供筆硯,在寺院墻壁上畫出一頭毛驢。一天夜里,這頭毛驢把僧人房中的家具踐踏得破爛不堪。僧人趕緊邀請吳道子來寺院中,懇求他修改壁畫,他"乃涂卻畫處",寺院從此平安無事。

  第四則說:洛陽敬愛寺"山亭院有雉尾若真,……寺西北角有病龍院,并吳畫"。

  《太平廣記》卷二百一十四《黃筌》條說:吳道子所畫的鐘馗捉鬼圖,鐘馗衣衫襤褸,一只腳用皮革包裹,一只眼近乎失明,腰里別著一根笏版,頭上裹著布巾,頭發(fā)凌亂,遮住鬢角,左手抓住一個鬼,用右手第二指去剜鬼的眼睛。"筆跡遒勁,實有唐之神妙。"有人將這幅作品真跡獻(xiàn)給后蜀國君孟昶,孟昶異常珍愛,一直掛在臥室內(nèi)。一天,孟昶召畫家黃筌來看,黃筌一見,再三稱贊絕妙。孟昶對他說:"此鐘馗若母指(拇指)掐鬼眼睛,則更校(較)有力。試為我改之。"黃筌回家后,觀摩數(shù)天,不敢輕易在畫面上修改,就另畫一幅以拇指掐鬼眼睛的鐘馗圖,連同吳道子的原畫一并進(jìn)呈。孟昶問道:"比令卿改之,何為別畫?"黃筌答道:"吳道子所畫鐘馗,一身之力,氣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母指,所以不敢輒改。筌今所畫,雖不及古人,一身之力,意思并在母指。"孟昶非常高興,賞給黃筌彩緞銀器,以表彰他的畫技和見識。

  北宋時期,尚能看到吳道子畫的壁畫,時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五介紹說:開封"大相國寺碑稱寺有十絕","佛殿內(nèi)有吳道子畫文殊、維摩像為一絕"。元人湯垕《畫鑒·唐畫》評論說:"吳道子筆法超妙,為百代畫圣。早年行筆差細(xì),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裝。"吳道子的作品,今天能夠知道的,有《天王送子圖》、《明皇受箓圖》、《十指鐘馗圖》、《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大護(hù)法神像》等,傳世者皆為后人摹本。前人比較吳道子和北齊曹仲達(dá)(中亞曹國人后裔)人物畫的區(qū)別,說:"吳帶當(dāng)風(fēng),曹衣出水。"按照《圖畫見聞志》卷一《論曹吳體法》的解釋,曹仲達(dá)所畫外國佛像,"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即胡族風(fēng)格;而吳道子所畫人物,"其勢圓轉(zhuǎn),而衣服飄舉",即中國的民族風(fēng)格。這可以看作是吳道子人物畫的特點。

  郭可愨,男,1975年出生,河南洛陽市人,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shù)大學(xué)藝術(shù)碩士,洛陽師范學(xué)院網(wǎng)絡(luò)與電化教育中心實驗師、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成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