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地人·精氣神·真善美(三)

大道有言:李燕杰演講精選 作者:李燕杰 著


  通過上述兩個方面,既減負,又增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使師生變得更加聰明,更智慧,敢于迎接新的挑戰(zhàn)。可是目前還有些值得重視的情況未能引起重視,現(xiàn)介紹兩封來信。

  一個中學生來信說--聽了您的報告,我們都十分高興,您真是我們的大朋友。我們非??释蠋煻寄芟衲菢永斫馕覀?。

  "青年是我?guī)?,我是青年友?/p>

  學生是我?guī)煟沂菍W生友。"我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第一次從老師那里聽到這種美好的語言。

  我們班主任如同警察,天天盯著我們,老讓我們緊張。

  他說:"我的耳朵特別靈,眼睛特別尖,你們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我如來佛的手掌心,你們在我這班上就得老實點。我教了十幾年書,把學生的心理早摸透了,別跟我玩貓膩,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損,有不怕死的就試試……"我們中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好的老師應當是有學識、有品格、有風度、有智慧的老師。他們睿智、幽默、風趣,待人以誠,與人平等,和學生打成一片,師生之間能互相理解,能和學生融為一體,對學生沒偏見,決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上課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

  可是我遇到的老師,這樣的比較少,所以我們前些天已決定舉行一次"中華全國壞老師選拔錦標賽"。

  虧了您來了,否則我們真要開賽了。我們班的班主任可能要名列前茅。

  聽了您的報告,我們懂得了其實每個老師都是為我們好。

  可是他們?yōu)槭裁床缓煤醚芯恳幌陆逃囆g呢?為什么不講講"學生是我?guī)煟沂菍W生友"呢?

  一位首都師大畢業(yè)生來信說--我從首都師大畢業(yè)后,來到中學,教了兩年書之后,我才真正體會到聽您的課沒白聽,選修教育藝術、演講美學,沒白選,真有用,真解渴。

  和我們一塊畢業(yè)的同學講:我們在系里學到不少知識,如果沒有學教育藝術就不會教;學到不少政治理論,如果沒有學演講美學就不會講。正因為我們學習了這兩門課,就形成了我們首都師大畢業(yè)生的一大特色。

  我們掌握了這兩門課之后,如虎添翼,在講課時,游刃有余,學生學變成美的享受,老師講也是美的享受。

  首都師大的特色就是使教育上升為科學,再上升為藝術,這一點我們得天獨厚。

  希望您繼續(xù)幫助我們,《教育藝術》雜志我們每期都讀,特別希望讀到青年教育藝術研究所老師們的文章。

  另外,我再介紹一些先進教師、知名講師對加入WTO后如何更新教學觀念的思考。

  一、教與學的過程不在于學生對教師多么禮貌,而在于師生之間能否互相尊重,共同追求真理與智慧。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二、教與學之間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識點,而在于共同提出多少新問題,時時有求知渴望,時時提出為什么。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三、教與學的過程,師生之間不在于死記硬背了多少條文與公式,而在于創(chuàng)造出共同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

  四、教與學的過程,不在于留了多少作業(yè),而在于學生在與教師的共同探討中,能否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與興趣。形成好奇心、探求欲、創(chuàng)新欲,教學才能有實效。

  五、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在于老師給學生"填鴨"多少,灌輸多少,而在于師生之間在相互切磋中,不斷地形成是與非的判斷力,弄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

  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在于對某些權威的信任度,而在于師生間不受權威的制約,強化自信力。

  七、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間不在于了解并掌握了社會與自然的哪些現(xiàn)象,而在于認清了社會與自然的法則與規(guī)律。

  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在于用了多少時間,而在于是否形成了教與學的美的享受,逐步地增進著彼此的智慧。

  總之,加入WTO,既是引"狼"入室,也是與"狼"共舞;既要不違反國際游戲規(guī)則,又要善于競爭博弈,爭取勝利。這時我們的教育培訓就不只是簡單增加幾種常識,掌握幾項定理,也不只是掌握幾種方法,而是需要不斷地增加學生的智慧。

  凡不重視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滅亡的民族。

  一個善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才是有智慧的民族,才是有發(fā)展前途的民族。

  這些,都啟發(fā)我們要全面提高教與學的質量,進而培養(yǎng)一批有高智慧并有創(chuàng)造力的全面發(fā)展的"四有"新人。具體怎么辦?我主要講以下幾個方面。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育。

  有意識地進行無意識的教育。

  使學生成為教與學的主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形成研究性的教學。使學生主動地學,既學得已知,更能掌握未知。

  校長領導教師進行研究性教學及創(chuàng)造性教學。

  今天,我想從外孫女的教育入手,談六個力度,這樣講可能會做到深入淺出。

  一次,我?guī)蓺q的外孫女小京京在校園散步,一位老教授問她:為什么還沒上幼兒園?

  答:我還沒學歷哪!

  問:你有什么?

  答:我就有點學問。

  問:長大了想干什么?

  答:攻一回博士后。從這個問答中,可以感到:為了孩子的成長,需要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孟母三遷"為了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今后我們校長、老師也應考慮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環(huán)境。

  又一次,一位女同志和一位男同志到我家,小京京一邊送水,一邊對客人說:

  "Wonderful--真棒!""Beautiful--真漂亮!"學外語不僅要有一個語言環(huán)境,還要會聽,會說。要有感知力、記憶力,并要有判斷力、聯(lián)想力及創(chuàng)造力。

  一次,一位研究《易經(jīng)》的老先生和我聊《易經(jīng)》,小京京問這位老先生:"您懂《易經(jīng)》嗎?您不懂我告訴您,《易經(jīng)》有三個方面:

  一、變易,二、不易,三、簡易。春夏秋冬是變化變易。

  客觀規(guī)律是不變的。懂得了規(guī)律就簡單了。"這個問答體現(xiàn)了孩子的一種勇氣與自信,敢于在長者面前發(fā)表意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