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篇

竇嬰,不識時務(wù)的大丈夫(一)

最恨生在帝王家 作者:納蘭秋


  檔案

  姓名:竇嬰,字王孫
  籍貫:河北衡水人
  出生:不詳
  卒年:公元前131年
  享年:不詳
  最得意的事情:協(xié)助景帝平滅七國之亂
  最失意的事情:因崇尚儒術(shù)而遭竇太后冷遇
  最不幸的事情:陷入與新外戚田蚡的爭斗之中
  最痛心的事情:知交灌夫與田蚡交惡
  最擅長的事情:俠義為人,赤誠待人
  非正常死亡方式:因糊里糊涂的"矯詔罪"而遭棄市

  存照

  不知通融的竇王孫

  一個風(fēng)雨如晦的夜晚,竇嬰在病榻之上迎來了漢武帝的使者。使者宣讀詔書,以竇嬰矯先帝遺詔的罪名,論罪棄市。詔書讀完,偌大的魏其侯身心俱頹,坍塌在床榻之上,兩眼中流露的冤枉和悲憤的神情,更添加了雨夜的凄涼。

  竇嬰的死在西漢初年算得上是一件大案,也是一件震驚天下的冤假錯案。然而起因卻是微乎其微的,不過因為灌夫在武安侯田蚡的婚宴上鬧酒的一件小事。但沖突的爆發(fā)總是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jié)果,如果沒有量變,質(zhì)的飛躍也不容易發(fā)生。

  而這里的量變就是以田蚡為首的新外戚集團與以竇嬰為首的舊外戚集團長期的無休無止的斗爭,灌夫鬧酒把這個矛盾推向了頂峰,使得田蚡下決心要除掉竇嬰,拔掉這枚阻礙自己撈取更大政治利益的眼中釘。

  竇嬰的死正是新舊外戚之間矛盾不可調(diào)和的結(jié)果,因此有其必然的因素在里面,可是,為什么是竇嬰而非田蚡去死呢?

  原因很簡單,竇嬰家族依靠的是孝文皇后竇太后,也就是漢武帝的奶奶,而田蚡則依靠她的姐姐王皇后,即漢武帝的母親。竇太后在世時,尚未成為皇后的王美人和其弟田蚡依附尚恐不及,何談觸動和打擊竇氏集團的利益?然而勢隨人去,竇太后一死,竇氏集團就失去了憑依,而漢武帝專政后,王皇后的勢力如日中天,田蚡自然就會排擠打擊甚至摧毀竇氏集團的力量。

  隨著權(quán)力重心由舊外戚向新外戚傾斜,竇嬰淪為了這種政治勢力轉(zhuǎn)換的犧牲品。

  外戚政治的形成,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伴隨著漢朝的建立就產(chǎn)生了??梢哉f,漢朝自打初始建立,通俗地講就是一個夫妻店。何謂夫妻店呢?就是夫與妻共主政,丈夫作為皇帝主政是理所當(dāng)然的,并無非議,然而妻子作為皇后干涉政事則名不正言不順,不為人們認(rèn)可,但是偏偏有漢一代,對皇后或太后干政的做法情有獨鐘?;屎蠡蛱蟾烧馕吨囟〞才抛约杭易宓某蓡T擔(dān)當(dāng)朝中位高權(quán)重的官職,形成權(quán)傾朝野的外戚政治集團。

  漢高祖的老婆呂雉雖大字不識一斗,卻是一個野心家。劉邦死后,呂雉以太后之尊,獨攬大權(quán),廢除了劉邦那個非劉姓不封王的白馬之盟,大封呂氏家族的人為王。她死后,劉姓藩王反攻,呂姓諸王遭到屠戮,但這并不意味著外戚政治的終結(jié),而僅僅是個開始。呂姓外戚倒下了,還有后來的竇姓、田姓、衛(wèi)姓、霍姓……外戚的種子是不會枯死的,只要中央集權(quán)專制的皇帝還在。

  西漢政府自始至終都是皇帝與外戚共同執(zhí)政的一個局面。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是皇帝有所作為,占據(jù)對外戚的優(yōu)勢,可以借助其力量鞏固自身的統(tǒng)治,但若干年下來,皇帝墮落或是年幼繼位,抑或壽命短暫,外戚力量就會膨脹,占據(jù)對皇帝的優(yōu)勢,皇帝不得已交出權(quán)柄,任其擺布。

  外戚的做大和膨脹都是相對的和暫時的。隨著皇帝更替,皇后和太后的老死或變更,新舊外戚的力量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新的淪為舊的,更新的外戚勢力也會涌現(xiàn),外戚與外戚之間的矛盾既不可調(diào)和也不可終止。

  皇帝與外戚之間的矛盾,可以精辟地比喻為彈簧力?;实蹚妱t外戚的勢力就會收斂,為皇帝所用,以此外戚制衡彼外戚,以新外戚制衡舊外戚,使朝廷內(nèi)部達(dá)到一種微妙的和平共處的境界。皇帝弱則外戚的勢力就會擴張,皇帝為外戚所脅迫,朝政亦為外戚所把持,這種局面意味著大黑暗時代的降臨,其產(chǎn)生大概離王朝的滅亡不會太遠(yuǎn)了。

  能和外戚較勁的只有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何謂藩王?就是皇帝的一家子,即宗室。宗室往往封王,而外戚充其量也只能封侯,但為什么身為龍子龍孫的宗室勢力會遭到壓制,而外戚力量會崛起并做大呢?原因出在皇帝的繼承權(quán)上。

  面對皇位的繼承權(quán),皇帝面臨著來自同姓藩王的威脅。同姓的藩王也有皇位的繼承權(quán),這不是信口而言的,而是有此前例。漢文帝就是如此,漢高祖死了以后,他的兒子漢惠帝繼位,漢惠帝死了以后,惠帝沒有兒子,只好把他的兄弟漢文帝從藩王的位置上請進京城來,請他做皇帝。

  這就意味著一旦在位的皇帝死了,沒有子嗣,就不得不到同姓的宗室藩王里面去找一個人來繼承皇位。所以皇帝對藩王都懷有戒心,因為他們都夢想著能當(dāng)上皇帝。藩王的心里也總是忿忿不平,總覺得自己有當(dāng)皇帝的資格,你姓劉我也姓劉,你是高祖的子孫,我難道就不是嗎?憑什么你當(dāng)我不能當(dāng),所以劉濞想造反,劉安也想……

  而那些外戚,諸如姓竇的、姓田的、姓衛(wèi)的……等等,本來就不姓劉,沒有資格做皇帝,要做的話就是謀反,大逆不道,就可以依律定罪處死。這對皇帝來說,相對反而安全。所以,皇帝在政治上會傾向于外戚而不是藩王。

  正是因為皇帝的顧忌,才使得藩王在與外戚斗爭的過程中束縛了手腳,反制的力量大打折扣。外戚成了西漢政治中最活躍的力量。

  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的發(fā)生和平定,更是打擊了諸藩王的勢力,抬升了外戚的地位,尤其是以竇嬰為首的竇氏集團在平定七國之亂后,更是炙手可熱,竇嬰也因此封侯,顯赫一時。

  竇嬰所歷孝景、孝武兩朝,皇帝都有可夸耀的地方,前者以孝治天下,創(chuàng)下了為后代史家推崇不已的"文景之治",后者文治武功,光輝熠熠,秦皇漢武相提并論,可見其在史家心中的地位。

  這兩個皇帝當(dāng)政期間,外戚政治也十分活躍,但始終操縱在皇帝的手中,為皇帝所利用,沒有發(fā)生皇帝與外戚之間的激烈爭斗。但外戚與外戚之間,卻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其間明槍暗箭,陰謀陽謀,滄桑也好,殘酷也罷,總讓后世為之扼腕。

  竇嬰則是最讓人嘆惋的一個人物。

  竇嬰的死,灌夫鬧酒只是一個臨界點,考察其真實的原因,相當(dāng)復(fù)雜??梢哉f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都牽涉其中,難脫干系?;钪娜巳鐫h武帝、王皇后和田蚡,死去的人如竇太后、漢景帝和灌夫,都是竇嬰棄市而死的悲劇的推波助瀾者,竇嬰的死在這些人身上早就預(yù)伏了引線。

  當(dāng)然,竇嬰自身的原因也是其悲劇發(fā)生的根源所在。司馬遷將其歸結(jié)為"不知時變",倒也恰如其分,但是對于竇嬰的為人,倘若跟得上時事變遷,成了一個識時務(wù)乃為俊杰的圓通之士,竇嬰還成其為竇嬰嗎?

  苛責(zé)是毫無意義的,只能大吼一聲,好一個不識時務(wù)的竇王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