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農(nóng)夫,他的地在一片蘆葦?shù)氐呐赃?。蘆葦?shù)乩锍3S幸矮F出沒,他擔心自己的莊稼被野獸毀壞了,就總是拿著弓箭到莊稼地和蘆葦?shù)亟唤绲牡胤絹砘匮惨暋?/p>
這一天,農(nóng)夫又來到田邊看護莊稼。一天下來,沒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黃昏時分。農(nóng)夫見還安全,又感到確實有些累了,就坐在蘆葦?shù)剡呅菹ⅰ?/p>
忽然,他發(fā)現(xiàn)葦叢中的蘆花紛紛揚起,在空中飄來飄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沒有靠在蘆葦上搖晃它,這會兒也沒有一絲風,蘆花怎么會飛起來呢?也許是葦叢中來了什么野獸在活動吧。"
這么想著,農(nóng)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來一個勁地向葦叢中張望,觀察是什么東西藏在那里。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看清原來是一只老虎,只見它蹦蹦跳跳的,時而搖搖腦袋,時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興得不得了。
老虎為什么這么撒歡呢?農(nóng)夫想了想,認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謙虛使你的胸懷寬廣,能容得下萬事萬物;謙虛使你的眼光廣闊,能超越萬水千山。為人謙虛禮讓,不僅敬人而且敬己。得意之時,當思危機四伏,以免剛脫苦海,又墮深淵。借力而行--三言兩語的人生忠告么獵物了。老虎得意忘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圍會有什么危險,屢次從葦叢中跳起,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農(nóng)夫的視線里。
農(nóng)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準了老虎現(xiàn)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躍起,脫離了葦叢的隱蔽的時候,就一箭射過去,老虎立刻發(fā)出一聲凄厲的叫聲,撲倒在葦叢里。
農(nóng)夫過去一看,老虎前胸插著箭,身下還枕著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興萬分,卻沒料到會中箭而死,真可謂是樂極生悲。人生在世,應該謹慎從事,不要被一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得意而忘乎所以,以至于喪失了對危險的警惕,埋下災禍的隱患。
借力而行--三言兩語的人生忠告
謙虛使你的胸懷寬廣,能容得下萬事萬物;謙虛使你的眼光廣闊,能超越萬水千山。
為人謙虛禮讓,不僅敬人而且敬己。
得意之時,當思危機四伏,以免剛脫苦海,又墮深淵。
儉以養(yǎng)德
《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儉樸、儉省、儉約
儉,jiǎn儉?。呵凇?jié)~│省吃~用│~以養(yǎng)廉?!緝€樸】jiǎnpǔ儉省樸素:服裝~│生活~。【儉省】jiǎnshěng愛惜物力;不浪費財物:精打細算,過日子~?!緝€約】jiǎnyuē〈書〉儉省。
勤儉,持久之道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農(nóng)耕社會,講究精打細算,不鋪張、不浪費,在這樣的生產(chǎn)方式的基礎上,產(chǎn)生了勤儉持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即使時間已經(jīng)進入了21世紀,人們并沒有忘記勤儉二字,祖祖輩輩依舊語重心長的叨念,奉為圭臬。
勤儉是人類的美德。古代人關于勤儉有過精辟的論述,左丘明認為"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jié)儉和奢侈是人的道德領域內(nèi)的兩個集大成的對立準則。節(jié)儉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共同擁有的德行,為世人所推崇;奢侈卻是所有邪惡的品性中最為邪惡的,豪奢最為世人所不齒。諸葛亮也說,"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高尚的道德情操來源于儉樸的生活,只有這樣為人才可以"明志"、"致遠"。明志就是申明志向,致遠就是到達高遠,兩者都渲染淡泊高尚的境界,為人心所欣欣向往。
世事盛衰無常,繁華景象總是匆匆而過,盛筵即使有千人開懷暢飲,到頭來終要各奔東西。于是人們總是感嘆事事不能持久,稍縱即逝。但慧心獨具的哲人發(fā)現(xiàn),放棄浮華,回歸儉樸,放棄競逐,回歸寧靜,就可以得到持久的精神享受。幾千年的農(nóng)耕社會總結出來的智慧告訴我們,惟有勤儉持家,才能保證家道不頹,家運綿長,這一點于今天的物質(zhì)生活仍有借鑒的意義。
對于一個家族來說,繁盛一時是非常榮耀的事情,但也非常短暫。惟有勤儉才能維持家業(yè)的延續(xù)和家族的長久。對于一個國家來講也是這樣。如果一個國家形成節(jié)儉勤勞的風氣,上至領袖下至百姓,人人克勤克儉,國家沒有不興盛的道理。相反,家國上下爭相競豪逐奢,攀比富貴,汰侈無度,這樣的國家一定會隱患重重,滅亡的時候也不遠了。
晉朝的時候,王愷與石崇斗富,王愷是晉武帝的舅舅,晉武帝賜給他很多奇珍異寶,可是拿到石崇那里一比便相形見綽,有人就到晉武帝那里告石崇太奢侈了,竟超過了皇帝的排場。晉武帝聽后,非但不生氣,反而默認了王愷和石崇斗富,而且也跟他們一起荒淫奢侈,揮霍無度。最終,西晉終成一個短命的朝廷,這不能不說和君臣的汰侈有重大的干系。
治理國家要儉約,不可以開導奢侈的風氣。奢侈之風一旦熏染國家百姓的日常生活,國家的實力就會遭受嚴重的損耗。對于一個王朝來說,往往開國君主知道江山來之不易,克勤克儉治理國家,使國家慢慢興盛繁榮。漢高祖劉邦布衣得天下,君與臣共乘牛車衣粗布;隋文帝厲行節(jié)儉,開創(chuàng)了開皇之治;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一個節(jié)儉的皇帝。
朱元璋出身貧苦農(nóng)家,不僅深深體會到農(nóng)民生活的艱辛、物力的艱難,而且他還身體力行,帶頭倡導節(jié)儉。明朝建立后,按計劃要在南京營建宮室。負責工程的人將圖樣送給他審定,他當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墻壁上畫了許多怵目驚心的歷史故事做裝飾,讓自己時刻不忘歷史教訓。有個官員想用好看的石頭鋪設宮殿地面,被他當場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朱元璋用的車輿器具服用等物,按慣例該用金飾,但他下令以銅代替。主管這事的官員說,這用不了多少金子,朱元璋說,"朕富有四海,豈吝惜這點黃金。但是,所謂儉約,非身先之,何以率天下?而且奢侈的開始,都是由小到大的。"他睡的御床與中產(chǎn)人家的睡床沒有多大區(qū)別;每天早膳,只有蔬菜就餐。
在朱元璋的影響下,宮中的后妃也十分注意節(jié)儉。她們從不刻意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過幾次的。有個內(nèi)侍穿著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發(fā)現(xiàn)了,朱元璋嚴厲批評了他,氣得他痛哭了一頓。一個散騎舍人穿了件十分華麗的新衣服,朱元璋問他:"這衣服用了多少錢?"舍人回道:"五百貫。"朱元璋痛心地說:"五百貫是數(shù)口之家的農(nóng)夫一年的費用,而你卻用來做一件衣服。如此驕奢,實在是太糟蹋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