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健康老人必讀篇

心梗發(fā)病“高峰”在冬季清晨

洪昭光健康養(yǎng)生精華集 作者:洪昭光


  研究發(fā)現,在清晨這個時間段,心腦血管病發(fā)病率最高,比其他的時間要高出50%,所以有些外國專家把清晨叫做魔鬼時間。就是說,這個時間段對于心腦血管患者來說,死神容易找上門來。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最嚴重的心血管病之一,發(fā)病率、死亡率、致殘率都很高,近年來不僅發(fā)病率繼續(xù)增高,而且還呈現低齡化趨勢,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在最近國家公布的各類醫(yī)保都必須覆蓋的6種最嚴重的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緊隨腫瘤之后,名列第二。

  一年之中冬季多,一天之中早晨多。其實一百多年前,學者們已經觀察到心肌梗死的季節(jié)性和時辰性規(guī)律了。上世紀80年代,世界衛(wèi)生組織開展的全球性"莫尼卡"研究,在北京74萬自然人群的檢測中也發(fā)現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與氣溫呈明顯的逆相關,即氣溫越低,發(fā)病率越高。夏天酷暑的時候很熱,出汗很多,血液濃縮,血黏度高,腦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也會增多。

  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季節(jié)和時辰規(guī)律呢?   人體的一個生物鐘一個節(jié)律。人體的生理心理變化跟外界的環(huán)境、日出日落、白天黑夜有關系。每當旭日初升的時候,交感神經一興奮,心跳加快,血壓也上升,心肌耗氧量就增多。因為我們白天要干活、要工作,所以只要太陽起來,心肌耗氧就多了;太陽下山,慢慢就減少了。另外,像周末和星期一這幾天心肌耗氧也多,因為生活不規(guī)律了,暴飲暴食、活動多、熬夜,星期一又要上班了。

  另外,天氣寒冷,氣溫下降,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小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加,纖溶活性下降,血液處于高凝低溶狀態(tài),同時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于形成動脈血栓。在清晨,由于生物鐘效應,隨著太陽升起,大腦思維開始活躍,交感神經張力增高,血中腎上腺素、兒茶酚胺,及皮質激素濃度升高,體內生理代謝增強,綜合一系列變化,使心腦局部血管狹窄及缺血加重,并促使不穩(wěn)定的粥樣硬化斑塊損傷或破裂,造成動脈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

  一天當中,血壓一般在上午10點、11點左右到了高峰;到12點吃飯、休息,一會兒血壓就下來;到晚上6~8點回家事多,又是一個小高峰;到夜里10點、12點以后、2點處在最低。人的整體功能最佳狀態(tài)都是下午,在三四點、四五點時最活躍,所以國外很多重要會議都在下午開。

  此外,我們一夜沒有喝水了,但是夜間呼吸、出汗和泌尿也在丟失水分,一夜8小時大約失水600~700毫升,因此血液黏度在夜里越來越高,在天亮的時候達到了最高的程度。

  老年人因生理功能下降,代償能力減退,加上原有病變,使冷天及清晨的不利影響如雪上加霜,表現得更加明顯。

  近來北京安貞醫(yī)院在一組連續(xù)2年共580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的研究中發(fā)現:冬季(11月~次年2月)發(fā)病226例,占全年39%。其中在60歲以上的老年組中,春、夏、秋三季8個月的月平均發(fā)病為23例,而冬季4個月的月平均發(fā)病為33例,冬季比其他三季的月平均發(fā)病人數增高43%。研究還發(fā)現,急性心梗發(fā)病還與時辰有關,尤其在60歲以上老年組中更明顯,早上5~6點,發(fā)病率最低;7~8點是5~6點的2倍;8~9點是5~6點的3.1倍,與美國學者報告的約40%的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在上午這個"魔鬼時段"基本一致。

  人體的生物節(jié)律在每天、每周、每年的一定時段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動,與健康有很大關系,這是一種天人相應現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