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大自然中走出來的。長期遠離大自然,使我們的很多天賦與靈感甚至生存智慧都日漸衰微了。很多哲學家認為,萬事萬物的規(guī)律正是人類尋求自救的基本途徑,因此,效法自然,回歸自然,應是教育的一種大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體驗自然中成長,是孩子走向健康人生的活動保障。
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由于遠離大自然,往往對大自然中的事物一無所知。而他們的父母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其他方面差點也沒關系,能否讓孩子去野外接觸大自然并不重要,學習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務。事實上,大自然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么無關緊要,相反,它是人們獲得聰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培養(yǎng)人們獲得生存能力的基地。
善于觀察的人會發(fā)現(xiàn),很多成功者都親近大自然,喜歡大自然,大自然不僅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想象力,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牛頓尚未出生父親便已病逝,母親生下他就改嫁了,因此,他無人管教。牛頓小時候,整天在野外跑呀玩呀,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的生活使他能與各種各樣的自然事物相接觸,漸漸養(yǎng)成了熱愛自然的習慣,后來從蘋果落地中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達爾文在少年時代就整天在大自然中玩耍,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由此對小蟲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最終促使他成了一個偉大的劃時代的生物學家……
在大自然里也能學習,而且能學到書本上無法找著的東西,活生生的事物要勝過死板的文字。與大自然的接觸不僅會加深孩子對事物的認識,還會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和對學習的興趣。
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還能增強孩子的求生能力。
每一位父母都想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精心呵護下健康成長,卻很少想過要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讓他們增強野外生存能力。
遠離大自然可能會使孩子失去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求生技能,有這樣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
初秋時節(jié),一群高二的學生來到了一個蓄水湖。午后的太陽很毒,當活動告一段落后,大家都熱得汗流浹背了。這時有人提議去游泳,得到不少男生的贊同。有幾個男生脫下衣服就撲通撲通跳下了水。岸上有一個男生在猶豫著,他剛喝了點啤酒,由于酒量不大,早就已經(jīng)面紅耳赤,全身發(fā)熱了。當他看見別的同學下水游泳時也很想下去,然而他明白自己的水性并不太好,不過沒有猶豫多久也跳了下去。大家玩得很愉快,但過了一會兒,這位同學竟然獨自一人游到遠離人群的地方,溺水了。由于他離人群太遠,沒人能聽到他的呼救聲,就這樣溺水身亡了。
這位同學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酒后下水,又不諳水性,是隨時會溺水的。孩子們平時很少接觸大自然,一旦在大自然中遇到困難,就不會尋找解決的辦法,自我生存能力很差。如果這位同學有一點這方面的常識,也不會造成這樣的悲劇。
有許多父母嚴格地限制著孩子,平時把孩子關在家里,生怕孩子在外面摔著磕著,孩子的娛樂活動只限制在家中,以為這是對孩子負責,是對孩子好??墒牵瑳]想到就是這樣的呵護造成了一幕幕的悲劇。我們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但是我們可以培養(yǎng)他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孩子才有可能平平安安。
遠離大自然不僅使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受到制約,還會使孩子喪失基本的生存能力。學習不是孩子唯一的任務,孩子還需要生活。父母要想孩子能健康成長,應盡量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如何讓孩子走進大自然,接觸大自然呢?我的建議是:
? 陪同孩子去郊游、旅行。父母可以在放假的時候,陪同孩子多去一些自然風景區(qū),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在和孩子游玩的同時,告訴孩子一些有關自然的基本常識以及突發(fā)意外事故的解決辦法,并增強孩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 多學習有關自然的知識。父母也要注意經(jīng)常學習一些自然知識、生活常識,這樣在帶孩子去野外的時候,就能自如地回答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