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洋務運動史 作者:夏東元


  前言 《洋務運動史》的醞釀、發(fā)展、變化過程①是曲折的,單提綱就五易其稿。1962年中國青年出版社約我寫一本《洋務運動》作為青年的讀物。我那時正在寫“李鴻章傳”,因此書與我寫“李傳”可以結合,故答應了,約寫8萬字,于1963年冬交稿。這時正是在“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氣氛中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開展之際,這種書的出版當然不會被提上日程(直至粉碎“四人幫”后我將該稿索回,該出版社要我修改寄去,我未應)。書雖未能出版,卻啟發(fā)了我寫20萬字洋務運動史的動機。我在該書交稿后即擬了一個分為10章的洋務運動史寫作提綱。“文革”后上海人民出版社與我議定寫一本較大型的洋務運動史,于是在1963年提綱的基礎上擬定了新的寫作提綱,并按題積累資料。1981年應人民出版社之約,擬訂共為28章連“導言”29個單元,打算寫50—60萬字的《洋務運動史》。1983—1984年間即著手寫作,但在寫作中,到處遇到總攬洋務工業(yè)企業(yè)大權的盛宣懷其人,感到如不比較深入地研究盛宣懷,而要把洋務運動史寫好,是不可思議的。于是將本擬置于洋務運動史之后寫作的《盛宣懷傳》提到了前面,洋務運動史則暫時擱下。1987年《盛宣懷傳》完稿并很快于1988年出版,于是乃著手寫《洋務運動史》。這時又出現(xiàn)另一種想法,即打算將此書寫成邏輯發(fā)展史,改書名為“洋務運動興衰成敗”,并擬訂了12個單元的提綱。以之征諸有關同行,一般均認為還是寫成《洋務運動史》好,因為它既有系統(tǒng)的知識,又能突出我的研究體系;既是學術專著,又可作為教材,對于讀者尤其是青年們幫助更大些;如果改寫為邏輯史,勢將突出理論而減弱知識性。于是基本上仍按1981年分為28章的那個提綱加以修訂,改為19章,即現(xiàn)在本書中的章節(jié)。

  本書從第一個提綱開始到完稿,經(jīng)歷了27年,寫作上困難是很多的。所幸有我歷屆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幫助。他們或收集材料或革擬某些章節(jié),對于我的寫作起了不少作用。他們中主要有:于醒民、楊曉敏、黃繼宗、趙曉雷、汪智和、姜進、陳彪、吳福環(huán)、聶資魯、易惠莉、沈毅等同志。其中幫助草擬者有:聶資魯、張能政草擬第二章第三、四節(jié),于醒民草擬第三章相當一部分內容,楊曉敏草擬第四、五、六三章中某些部分,吳福環(huán)草擬第十一章中的“開平煤礦”,趙曉雷草擬第十二章中的“漢陽鐵廠”,張能政草擬第十四章中的二、三、四節(jié)。我的夫人薄芳同志從50年代后期起抄寫了許多關于洋務運動資料卡片供我在寫作中運用,本書中不少附表均出于她之手,此外還作了核對資料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謝。

  本書集中了我30余年來有關洋務運動的研究成果。對于學術界這方面研究成果的吸取則很欠全面,望同行們諒解。

   夏東元1990年11月于華東師范大學寓所

  

 ?、訇P于我的洋務運動史研究體系及其形成過程,請看本書“附錄”《我和洋務運動史研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