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之降 據清朝官修史書載,洪承疇因受到太宗的寬赦而感激涕零。他說:臣……自分應死。蒙皇上矜憐,不殺而恩養(yǎng)之。今令朝見,臣自知罪重,不敢入。①太宗則回答說,他不會因其在松山時為其主子崇禎皇帝效力而責怪洪承疇。但現在天命已移,因而他希望得到同樣的忠誠。清軍攻克松山,“皆天也”;天知清帝欲恩養(yǎng)人民?!盃柕铍迵嵊鳌保谡f,“盡心圖報可耳。”②其實太宗非常高興,以至在殿內以國賓之禮盛宴慶賀洪承疇歸附。太宗本人因在元妃喪中不能親自出席,還令大學士希福向洪承疇轉達了歉意。①。事后,諸貝勒大為不悅,想知道太宗為何對一個起初并非主動表示愿意歸順的明朝俘虜如此恭敬。太宗反問道:“吾儕所以櫛風沐雨者,究欲何為?”眾人回答:“欲得中原耳?!碧谒煨χf:“譬之行者,君等皆瞽目,今得一引路者,吾安得不樂?”。②松山陷落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朝廷上下都以為洪承疇已經戰(zhàn)死。③過了兩年多,人們才得知他其實還活著,并已投降了清朝。④而當時,京城的士大夫紛紛為他舉哀;崇禎皇帝為激勵臣屬盡職效忠,還下令在正陽門西側的大士廟為他立祠。⑤與此同時,崇禎皇帝也開始暗中與清朝議和。⑥清廷漢官大多反對同明朝議和。祖可法上疏力勸太宗一心一意征服天下,拋棄任何其他念頭?!爸v和之策”,疏中寫道,“利于彼,而不利于我”,并警告說,明朝會利用停戰(zhàn)之機,“募訓練,修防御”,還會說服蒙古部落共同抗清。他堅持認為,清軍現有實力足以打敗明朝軍隊?!胺浇耔F騎如云,加以蒙古之眾,取天下有余力。明雖大國,勢已極弱?!彼€指出,關鍵的一步是奪取山海關,山海關既下,關外的錦州、寧遠等城唾手可得,然后便可進圍北京,切斷其東西通道。他堅信北京一定可破,因為北京的防御力量甚至比大凌河還要薄弱,而一旦拿下北京,那么整個天下就會望風迎降,承認大清的統(tǒng)治。①不過,清廷內部關于議和與否的爭論很快就結束了,因為明朝的復古派在北京對綏靖政策發(fā)起了聲討,而崇禎帝則決定先發(fā)制人,1642年4月2日令吳三桂襲擊阿濟格營,而不是遣使議和。②明朝否決了議和的主張。③因此,清朝決定加緊攻打錦州。該城被困已一年有余,總兵祖大壽不得不再次目睹部下以人肉充饑的慘狀。④ ① 《貳臣傳》第三卷,第6頁。根據鄭天挺的看法,是張存仁使洪承疇改變了主意。他曾在太宗面前自告奮勇,要求奉命為洪承疇剃發(fā)。鄭天挺:《清史探微》,第52頁。 ② 《貳臣傳》第三卷,第6頁。關于洪承疇降清一事,有許多想象出來的描述。1644年以后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他被俘后曾絕食9天,經強行灌入參湯后才蘇醒過來。但此后他仍以自己是朝廷大臣,又是南人,而拒絕背叛明朝。清人見勸降無效,便將他放掉,并派甲士護送。將入關時,他遇見一個家仆。此人告訴他,京師中人人都以為他已經死了,并特別提醒他說,他如今是“所統(tǒng)三軍俱沒,地方俱失?!庇谑?,洪承疇感到除了回去尋求清朝皇帝的保護之外,已經別無出路了。抱陽生:《甲申朝事小紀》第五卷,第14頁。還有一些記載,或說是由于范文程的極力說服,洪承疇才放棄了絕食而死的念頭;或說是皇太極讓他年輕美貌的妃子蒙古科爾泌貝勒塞桑之女博爾濟吉特氏去服侍洪承疇,使他恢復了健康;或說是皇太極親至其室,解貂裘而與之服,使洪承疇大為感激,遂叩頭請降了。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199—200頁;李光濤:《洪承疇》,第241頁。產生這些傳說的原因之一,也許是洪承疇本人的特殊性。雖然后來有許多身居高位的南方士大夫為清朝效力,但在這個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加入清政權及早已歸附的遼東漢人集團,勢必使人感到震驚。文秉:《甲乙事案》,第35頁。不加深究地把洪承疇說成是亂臣賊子,總是很容易的;但人們對這一令人困惑的事件,顯然渴望得到更詳盡的解釋。 ① 《東華錄》,1642年6月1日條。引自李光濤:《洪承疇》,第242頁。 ② 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00頁。洪承疇很快就贏得了這些貝勒的信任和尊重,被他們視為清政府中最好的漢官。鄭克晟:《多爾袞》,第8頁。后來,洪承疇在陜西時的幾員部將也在他的影響下叛明降清,其中包括總兵李本深和劉澤清。李本深率手下10.3萬人歸降于多鐸。劉澤清在背叛南明而降清時曾寫信與洪承疇聯(lián)絡。《明清史料》丙編,第91頁,引自李光濤:《洪承疇》,第255—256頁。 ③ 1642年5月10日,圣旨稱他“節(jié)烈彌篤”,令“速與優(yōu)旌”。5月25日,兵部公布了吳三桂手下一人的報告,描述了洪承疇臨死前每日面朝西南向明朝皇帝叩拜的情景。《明清史料》乙編,第398頁,引自李光濤:《洪承疇》,第242頁。 ④ 1644年2月27日關于洪承疇之死的一次廷議。見萬言:《崇禎長編》,第81頁。 ⑤ 抱陽生:《甲申朝事小紀》第五卷,第15頁。該祠后來使明朝頗感為難,遂改奉觀音了。根據一種記載,洪承疇的一個家仆,為了籌集一筆盤纏將洪承疇的妻妾及十名家仆送回福建老家,而上疏崇禎皇帝,極為詳細地描述了其主人盡忠死節(jié)的經過。崇禎皇帝讀后感動得熱淚盈眶,遂親至洪承疇祠祭奠,而不顧大臣們對此報告之真實性的懷疑?;噬霞热灰呀浌_對洪承疇表示了哀悼,所有遼東籍官員便都不敢將洪承疇仍然活著的傳聞上奏了。張怡:《諛聞續(xù)筆》第一卷,第20頁;李光濤:《洪承疇》,第228—229、243—244頁。 ⑥ 謝國楨:《黨社運動》,第90頁。 ① 《貳臣傳》第二卷,第15—19頁。佟圖賴完全贊同這一觀點,也以同樣內容上疏皇太極。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796頁。 ② 《清太宗實錄》第五十九卷,第10頁。 ③ 但太宗并未完全放棄與明朝議和的念頭。1642年10月,阿巴泰準備率軍入關騷擾,太宗囑咐他說:“若明國差人來講和,爾等可答之云:‘我皇上命我率兵征討,敢不奉命行事。爾國果欲講和,可與我皇上請命’?!绷硪环矫妫谟謱Π吞┱f:“若遇流賊兵,亦對他說:‘爾等見明無道逆行,故興師征討。我國與爾同意,……流賊若差人來,就帶他的人來?!编嵖岁桑骸抖酄栃枴?,第5頁。 ④ 李光濤:《洪承疇》,第2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