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稱帝 1634—1635年間,后金征討察哈爾部的勝利,還有一項始料未及的收獲,即奪取了元朝的傳國玉璽。這意味著皇太極可以自稱為成吉思汗及元朝皇帝的繼承者了。①這一新的名號不僅提高了他在中亞的地位,使他進一步獲得了當地共主的身份,包括蒙古族信奉的西藏喇嘛教教主的身份;同時,這還為他登上中國皇帝寶座,確立了比作為金朝后裔更充分的權利。②皇太極對將來統(tǒng)治天下懷有矛盾心理。他想當皇帝,但未必渴望北京的龍床。他的主要漢族謀士寧完我(1635年因醉心于賭博 而失寵)、范文程和馬國柱,經常勸他出兵明朝,占領中原。①但皇太極堅持說,他并非“好殺掠而興兵”。相反,他與明朝交兵是因為對方拒絕響應他的和平建議。②圍攻大凌河時,皇太極曾致書祖大壽,表示誠懇希望與明朝議和,而明朝大臣卻將議和錯誤地比作南宋的綏靖政策?!叭粻柮髦?,非宋之裔,朕亦非金之后,彼一時也,此一時也?!雹鄄痪茫浯蟪加謩袼O法奪取北京,他被認為多少有些自負地說,明朝不以后金為友,討之甚易,但他知道推翻中國皇帝是多么難以容忍的舉動。④皇太極還意識到高度的中央集權與中原王朝的歷史關聯(lián)。就像1140年以后直接統(tǒng)治中國北方的金朝的歷史所揭示的那樣,金朝大汗通過稱帝,以部落貴族的利益為代價,大大強化了自己的權力。①但問題是,漢化在提高皇帝權威的同時,也腐蝕了女真將士的戰(zhàn)斗力。這一歷史很容易在滿洲人身上重演?;侍珮O則深恐其人民會由勇敢的獵手與斗士變?yōu)椤坝问肿詩省敝?。②因此,皇太極在其統(tǒng)治前期,曾大力提倡對滿漢官員子弟進行儒學教育,并公然偏愛漢族合作者;而自17世紀30年代中葉以后,他卻更為關心保持滿洲人的價值觀和部落制的優(yōu)勢了。③這時,恰恰由于成“大事”的可能性比以往更大了,皇太極對漢化的憂慮也更為強烈。由于大多數蒙古部落已被統(tǒng)一在他的旗幟之下,朝鮮也在名義上成了后金的附庸,皇太極感到,需要一個與金朝君主或喇嘛教教主的歷史傳統(tǒng)大不相同的中國式的皇帝稱號,以維護自己的專制權力。他將女真改稱“滿洲”之后,又于1636年5月14日改國號為“清”。④按儒教禮制,這象征著新紀元的開創(chuàng);而在其臣民眼中,他的皇帝稱號更為明確醒目;此后,他主要是以漢式廟號“太宗”,而不是以滿、蒙式名號“汗”、“皇太極”,著稱于世。然而,就在太宗自稱獲得了在漢語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天命”,拋棄了僅具特殊意義的源于女真族系的統(tǒng)治合法性,而創(chuàng)建了新王朝的同時,這位剛剛登基的大清皇帝仍然在回顧金朝的歷史,以尋求有益的指導。因為他希望在依照漢族模式制定政策的同時,避免滿族社會的漢化;而了解了金朝的歷史,就可以對目前提供有益的借鑒。1636年12月9日,太宗召見所有親王、貝勒、固山額真、文館大臣及其他高級官員,要求他們閱讀《金世宗(1161—1189年在位)本紀》。他說,世宗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可與上古賢君堯舜媲美,被稱為“小堯舜”。其原因在于,征服中原的金初二帝(太祖,1115—1122年在位;太宗,1123—1134年在位)之盛世結束后,金朝曾一度衰落。熙宗(1135—1148年在位)“效漢人之陋習”,耽于酒色。①而世宗即位后,女真舊俗又迅速恢復起來。他禁止子孫仿效漢人習俗,從而使金朝的武功得以長盛不衰。②太宗說,滿洲人應以此為鑒,若仿效漢人服飾制度,寬衣大袖,左側挾弓,廢騎射之術,則社稷將傾,國家將亡。朕發(fā)此言,實為子孫萬世之計也。在朕身豈有變更之理?恐日后子孫,忘舊制,廢騎射,以效漢俗,故常切此慮耳。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于騎射,所以野戰(zhàn)則克,攻城則取。天下人稱我兵曰: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③ 太宗之意十分清楚:他將效法金世宗,維護部落舊俗,以使其民族之武功長盛不衰。這就是滿族為了使其尋求擴張與成功的努力能達到預期目的而為自己確定的方針。①此后幾年間,太宗繼續(xù)擴大滿族對亞洲東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1638年12月,他洗劫了中原的保定之后,又派遣滿、蒙、漢八旗軍,及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都已受封為王)部,出兵朝鮮,不到兩個月便征服了朝鮮國王。②隨后,清軍便將目標轉向了由尚可喜的宿敵軍閥沈世魁駐守的明朝海上要塞皮島。清軍(包括尚可喜部)對皮島發(fā)動了猛攻。沈世魁戰(zhàn)死,其侄沈志祥率皮島4000軍民逃至明朝另一海上要塞石城。但不久,沈志祥與明廷發(fā)生了爭吵,遂率眾降清。③到1639年,太宗已征服了朝鮮和內蒙,并完全控制了遼東沿海及直隸海灣北部地區(qū)。側翼威脅既除,他又遣軍北上至黑龍江流域征服當地部落,同時派人南下刺探明軍長城一線的防務。祖大壽答應為他打開錦州城門,到現在畢竟已有六年了,這位大清皇帝顯然認定采取行動的時機已經成熟。多鐸、尚可喜和孔有德率軍攻打 錦州。但盡管馬光遠的炮兵對城墻進行了轟擊,攻城部隊還是被祖大壽軍及蒙古援軍擊退了。1640年,第二次進攻也失敗了。于是,1641年,皇太極決定親自率軍全力攻打錦州和離錦州僅18里、由3000明軍駐守的另一重鎮(zhèn)松山。① ① 羅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79頁。 ② 鴛淵一:《清朝前朝社會雜考》,第306頁。蒙古汗國與喇嘛教的結合,是16世紀時由阿勒坦汗完成的。1578年,經他邀請,拉薩黃教首領與蒙古貴族代表在庫庫淖爾河畔見面。這位西藏高僧得到了“達賴喇嘛”的稱號;而他則宣布阿勒坦汗是忽必烈帝再生。當滿族勢力迅速崛起之時,土謝圖汗——他曾作為外蒙戈壁灘北部喀爾喀蒙古的領袖接受達賴喇嘛的拜訪——又宣布自己的兒子是“活佛”和彌勒佛的化身。不過,這一欲將喀爾喀蒙古統(tǒng)一在一個兼有宗教與政治權威的領袖之下的努力,因克魯倫河流域以塞特森(Setsen)汗為首的東喀爾喀拒絕承認西喀爾喀的統(tǒng)治而失敗了。早在1637年,一些喀爾喀部落就開始向滿族納貢?!睹鞔嗣o典》,第8—9頁;羅賽比:《中國和亞洲腹地》,第112—115頁;摩西斯:《蒙古佛教的政治作用》,第92—93、104—106頁。皇太極私下曾對蒙古人信仰佛教表示輕蔑,認為這有損于他們的文化特性。“蒙古貴族正在拋棄蒙古語言;他們的名字也都模仿喇嘛?!比欢?637年,他邀請達賴五世來到沈陽;1638年,他修建了一座黃教寺廟,供奉元代的瑪哈噶刺像,一個周身火焰的濕婆形象;1640年,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致書皇太極,承認他為菩薩,并稱他為“滿洲大帝”。戴維·M·法夸爾:《大清帝國統(tǒng)治中作為菩薩的皇帝》,第19—21頁;沃爾瑟·海西格:《蒙古人的宗教》,第32頁。 ①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第一卷第1頁,第二卷第9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592頁;奧克斯南:《馬背上的統(tǒng)治》,第30頁。1633年,皇太極曾經問眾貝勒,應該首先征服明朝,還是首先征服蒙古察哈爾部。多爾袞,即日后的攝政王,主張先征服明朝,建議攻打燕京(北京)。祖可法表示贊同,指出一旦攻下燕京,明朝其他地方就會望風而降。但皇太極仍感到力量不足。1635年3月21日,早已歸順后金的明朝生員沈佩瑞上疏皇太極,提出了同樣的建議。他指出,明軍主力現在正忙于鎮(zhèn)壓西部地區(qū)的農民起義,后金可以趁機從東面進攻,這至少能迫使明朝與后金議和,從而達成有利于后金的和約。鄭克晟:《多爾袞》,第4—5頁。同年,張文衡也主張:“今正取天下之時,入中原之機……明之東南,苦于徭役,必不堪一擊。今明國東西不能相顧,正吾發(fā)兵中原之機……汗若乘此天賜良機,國人爭勸之時,決意進取,則天必佑汗?!绷_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36—137頁;又見《皇清開國方略》,第387頁。 ② 張春被俘后,達海對他說,金明交兵是因為皇太極致和書六七次,而明朝政府竟無一言相報?!肚逄趯嶄洝返诰啪?,第45頁。 ③ 《清太宗實錄》第九卷,第31頁。 ④ 康熙皇帝后來曾引用過皇太極的這番話。史景遷:《中國皇帝》,第144頁。大凌河城陷落后,一些漢官試圖說服皇太極乘勝南下。1632年5月8日,寧完我上疏指出,大凌河的勝利是明朝“內患”的結果,認為進軍“南朝”,圍攻山海關的時機已經成熟(稱明為“南朝”,包含這樣一層意思,即后金已取得了與明朝平等的地位,今后將要與明朝爭奪霸權,就像1004年宋遼澶淵之盟所明確規(guī)定的那樣;見蘇珊·E·卡希爾:《宋代宮廷中的道教》,第24頁)。羅振玉:《史料叢刊初編》第三冊“奏議”第一卷,第14頁。1633年8月26日,祖可法對皇太極說,一旦攻下北京,明朝其他城市都會投降;而欲攻下北京,必須先奪取山海關。同上書第四冊“奏議”第二卷,第32—33頁。但皇太極仍然否定了這一建議。1634年,皇太極進軍中原并已打到大同城下時,仍表示他的愿望是議和。任長正:《清太祖太宗時代明清和戰(zhàn)考》,第49頁。 ① “其結果是改革了女真族的部落組織形式,建立了漢化的政治制度,而且,其中央集權的程度比北宋王朝還高?!碧諘x生:《中國政治制度中女真統(tǒng)治的影響》,第127頁。1635年7月4日,皇太極:下令對金、遼、宋、元的歷史要特別重視?!痘是彘_國方略》,第373頁。 ② 羅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81頁。隨著皇太極對滿洲后人可能忘卻本族文化的擔憂與日俱增,他對多爾袞的態(tài)度逐漸產生了矛盾。他把極大的權力交給多爾袞,但又因多爾袞主張實現更全面的漢化而對他懷有戒心。鄭克晟:《多爾袞》,第1頁。 ③ 羅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54—155頁。 ④ 據《實錄》載,5月12日,皇太極召集眾官舉行了更改年號(改天聰為崇德)和國號(改金為清)的儀式。皇太極——自此以后史稱太宗——宣稱此次改號符合天意,并強調說他已征服了朝鮮(當時其使臣在場),統(tǒng)一了蒙古,因而鴻名偉業(yè),丕揚天下?!肚逄趯嶄洝返诙司?,第17—22頁。滿族人相信,君主需要遵從天命來建立自己的統(tǒng)治。戴維·M·法夸爾:《滿洲之蒙古政策的起源》,第201、204頁。奧克斯南認為,“阿巴海(即皇太極)清楚地認識到,擺出一副能使中國擺脫明朝腐朽統(tǒng)治的架式,而非以金朝女真征服者的姿態(tài)出現,這具有宣傳價值?!眾W克斯南:《馬背上的統(tǒng)治》,第35頁;又見薛虹:《試論滿族共同體的形成》,第1頁。 ① 《清太宗實錄》第三十二卷,第8頁。熙宗是第一個熱衷于漢化的金朝皇帝。陶晉生:《12世紀中國女真的漢化研究》,第99頁。 ② 世宗的排外運動,還強調了狩獵的重要性。陶晉生:《女真的漢化》,第76—83頁。 ③ 《清太宗實錄》第三十二卷,第9頁;又見奧克斯南:《馬背上的統(tǒng)治》,第36—37頁;羅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81—183頁。 ① 太宗日益增強的排外主義傾向,使他對力求改善漢人俘虜之地位的漢族官員,不像以往那樣言聽計從了。1638年,于努爾哈赤時代降金的祝世昌,對將俘獲的良人婦女賣充樂戶的作法提出批評。為此太宗斥祝世昌為身雖在清、心猶在明的叛徒。鄭克晟:《多爾袞》,第9頁。 ② 吳衛(wèi)平:《八旗興衰》,第34頁;《皇清開國方略》,第420—426頁;羅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65—170頁;鄭克晟:《多爾袞》,第2頁。引起這場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朝鮮拒絕承認太宗的地位高于明朝皇帝。另一重要原因是滿足經濟方面的需求。此前,正白旗之韃靼人英俄爾岱,一直負責向朝鮮征收糧草。1636年,朝鮮國王將英俄爾岱軟禁起來,并停止向清朝納貢。其后,朝鮮軍隊被擊潰,其國王逃走,英俄爾岱又繼續(xù)在朝鮮履行其職責了。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394—395頁。 ③ 沈世魁死后,沈志祥繼承了他的軍隊和總兵頭銜。明廷對此頗為不滿,沈志祥遂率眾降清了。此后,沈志祥成了清軍一員猛將,曾在山海關攻打李自成,又助孔有德攻占湖南,以戰(zhàn)功受封公爵?!顿E臣傳》第七卷,第20—21頁。 ① 《清太宗實錄》第五十五卷,第4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769頁;《皇清開國方略》,第527—5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