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代用字、改字、新造字、隱語與方言 在太平天國的文書中,常有代用字、改字、新造字及隱語、方言。茲分條標(biāo)釋於左〔一〕一、代用字甲皇上帝、耶穌、天王、圣、神等代用字天 凡用以添字代。圣 凡用以勝字、盛字代。上 除上帝可用外,馀以尚字代。老 除上帝外,馀都以考字、邁字代。神 除上帝外,馀以辰字代。主除上主皇上帝、救世主、真主、幼主、贖病主、主將、主宰的主可用,馀都以司字、專字、柱字代。華 凡用以花字代?;?凡用以居字代。督 凡用以總字、統(tǒng)字代。耶 凡用以乎字、也字代。穌凡用以蘇字代。君王 唯上帝、基督、洪秀全的父母、洪秀全及洪天貴福可稱此君王二字,楊秀清、蕭朝貴的兒子可稱君字,凡王姓可改汪或改黃或用■字代。
乙避天王、天王父、天王子及各王名諱的代用字火 凡用以煷、伙、夥、炎等字代。洪 凡用以鴻、宏字代。秀 凡用以繡、繡字代。全 凡用以銓、詮等字代。鏡 洪秀全父名,凡用以鑒字代。?;蛴靡屡浴⒒蛴脧?fù)、復(fù)、馥等字代。光明 唯洪秀全兒子光王、明王可用,其馀若取名字,加水旁,作洸■字樣。清 凡用以菁字代。朝 凡用以潮字代。貴 改用桂字。云 凡用以蕓字代。山凡用以珊字代。正 凡用以政字代。昌 凡用以瑲字、菖字代。輝 凡用以暉字代。達(dá) 凡用以闥字代。開 凡用以偕字、來字代。曾 凡用以永字代,賊情匯纂說洪秀全有一個兒子名曾,后死不復(fù)諱。
丙其他德 凡用以得字代。龍 凡用以隆字代。榮 凡用以容字代。師 先師、后師、軍師可用此字,馀用司帥、司長、司傳、出司,不得泛用師字。龍凡用以宥字代。溫 凡用以吞字代。高 凡用以交字代。仙 凡用以先字代。
二、改字甲年月日干支所改各字年 改歲。月 改期。日 改旦。后因?qū)懩暝氯詹荒軓娪涀裥?,此三字漸廢。丑 改好。卯 改榮。亥 改開。天酉 單是清道光十七年丁酉洪秀全死去復(fù)蘇那一年稱為天酉,以志天恩,馀仍用丁酉。
乙其他國 太平天國改作國,其他列邦及人地名都以郭字代???凡寫魂、魄、愧、魏等字都從人,寫作■、魂、■、■、■字樣。韃加犬傍作■字。
三、新造字太平天國后期濫行封爵,字書上的字用完了,就造了許多新字供封爵之用。從殘存的一些幼主封爵詔旨和冊簿中,便看見不少。那些新字只是作為封爵的稱號,沒有多大的意義,本書不錄?,F(xiàn)將見於文獻(xiàn)中的幾個字著錄於后。
■ 欽定敬避字樣在■、■二字下解釋說:「有金玉之分」。案天王、幼天王的印,金制的作■,玉制的作璽。這是新造的字。
■ 欽定敬避字樣在君王兩字下說:「凡王姓可添用此■字避之」。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后列王封多,又無可改,王加頭上三點,以為■字之封,人心格而不服」。案此字為小王二字連寫,即作小王解,其讀音未詳〔一〕。
■ 天情道理書說:「戊申歲三月,天父大開天恩,親身下凡,出頭作主,托東王金口,教導(dǎo)兄弟姊妹乃■天下萬郭人民」。又說:「至金田團營,時維十月初一日,天父大顯權(quán)能,使東王忽然復(fù)開金口,耳聰目明,心靈性敏,掌理天國軍務(wù),乃■天下弟妹」。考張曉秋粵匪紀(jì)略說太平天國改「埋字為■」。案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釋「豈可開口自由,埋口自由」聯(lián)語說:「埋猶言合」。我家鄉(xiāng)廣西貴縣說傷口痊愈后為「埋口」,埋也作合解。又考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說:「好得我四兄乃埋牽帶,方得成人」。張汝南金陵省難紀(jì)略記東試題說:「乃埋世人水深長」。張德堅賊情匯纂卷九記太平天國講道理說:「天王、列王皆天父差下凡間為太平真主,乃埋(賊中以此二字作救字解)世人」。知「乃■」原作「乃埋」?;浄窖月褡骱献纸?,賊情匯纂說作救字解是大錯的。因不懂粵方言的人照埋字本義作埋葬解,如張汝南便解作「餓死埋之地獄」。太平天國為防誤解起見,故把「埋」改為「■」,「乃埋」改為「乃■」?!浮觥故呛瞎矁勺趾铣傻男伦?。其取義就是合共起來。
■ 天父詩四百零三首說:「一樣不■是不虔,詐盲詐啞是瞞天」。四百一十首說:「萬樣不論論道理,頭光髻■好道理」。案此字為正心二字連寫,據(jù)上引兩首詩看來,其義應(yīng)作正解,其音亦應(yīng)讀作正。
四、隱語高老 指上帝。禾王 指洪秀全。禾乃 指楊秀清。小天堂 指天朝。山山 即出字。真草 即真心。反草 即變心。變妖 即逃亡。升天死叫做升天。云中雪 即刀。紅粉 即火藥。長龍 即抬槍。順子 即短刀。矛桿 即挑子。招衣 即號衣。先鋒包 又名紅粉包,即火彈。泥籠 稱清兵營盤?;P(guān) 就是臀部,打臀部叫做打化關(guān),廁所叫做化關(guān)房。運化即大便。潤泉 即小便。
五、方言咁 粵方言,讀如敢,作這樣解。天父下凡詔書第一部說:「天父咁大權(quán)能,我等跪謝天恩」。天父詩四百十七說:「因何逆旨咁瞞天」。
冇 粵方言,讀如母,作沒有解。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釋「冇乜所謂」聯(lián)語說:「冇猶言無」。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又冇才情」。
乜 粵方言,讀如物,作什么解。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釋「動說冇乜所謂」聯(lián)語說:「乜猶言何」。天父詩四百二十說:「人有乜福福在爺,心不就爺享乜?!?。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并無是乜才情」。
畀 粵方言,音比,作給解。本古代漢語,見於書經(jīng)、詩經(jīng),今保留於粵方言中。太平天日說:「主有時戰(zhàn)餓,其天母及眾小妹摘高天甘果畀主食,其色甚黃,其味甚香」。天父詩一百五十七說:「行營面不畀人見,因何賤樣不脫完」。
不好 粵方言,作不可解。天條書說:「第二天條不好拜邪神」。
好得 粵方言,作幸虧解。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說:「今日我們一班弟妹,真真好得我四兄乃埋牽帶,方得成人」。
識得 粵方言,即懂得。東王楊秀清答復(fù)英人三十一條質(zhì)問英人五十條誥諭說:「爾各國拜上帝咁久,有人識得上帝面何樣色否?」
知到 粵方言,即知道。李秀成自述原稿說:「除此六人外,并未有人知到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又說:「后有人奏聞到,天王知到此事」。
崽 粵方言,讀如宰,作兒子解,十救詩說:「媽別崽,崽別媽」。又作小孩解,如娃崽。
飛子 粵方言,叫票為飛,如買戲票為買飛,領(lǐng)物的票為領(lǐng)飛,所以太平天國叫憑證為「飛子」。馬壽齡金陵癸甲新樂府領(lǐng)飛子說:「三更傳將令,四更領(lǐng)飛子,五更不許發(fā),天明詰奸宄」。周邦福蒙難述鈔說:「真長毛給我黃布條四個。小長毛向我說:「各人帶在面前」,條上寫的「翼殿右參雜聽使」,名曰飛子」。
契爺 粵方言,即義父。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張國梁與向帥拜為契爺」。
龜婆 粵方言,叫鴇母為龜婆。太平天日記洪秀全斥六烏廟神詩說:「龜婆無怪作家婆」。
千祈 粵方言,等於古代丁寧語千萬。天命詔旨書說:「眾兵將千祈遵天令」。天父詩三百二十一說:「千祈千祈莫講偏,講偏一句是瞞天」。
少何 粵方言,作少有解。李秀成自述原稿說:「自成知情之事,具(俱)一全登,少何失漏」。
頂頸 粵方言,一般指兩人爭論,互不服氣說,有時也指后輩不服教訓(xùn),頂撞長輩說。天命詔旨書記天兄下凡諭眾人說:「倘教導(dǎo)之后,爾各人尚有犯天條者,尚有不遵令者,尚有忤逆頂頸者,尚有臨陣退縮者,爾莫怪我高兄發(fā)令誅爾也」。
硬頸 粵方言,不聽教訓(xùn)叫硬頸。天父詩十七說:「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拗頸 粵方言,執(zhí)拗不聽從叫拗頸。天父詩三百六十七說:「大話大聽細(xì)細(xì)聽,因何拗頸不遵從」。
對緊 粵方言,即對著。「緊」是說明動作正在進(jìn)行的詞尾。一個動詞加上「緊」這個詞尾,就表示動作正在進(jìn)行。例如國語說:「我吃著飯」,粵方言說:「我食緊飯」。天命詔旨書記天王詔令說:「各軍各營眾兵將,各宜為公莫為私,總要一條草(心),對緊天父天兄及朕也」。
拜隘 粵方言,抑郁悲傷狀。天父詩六十三說:「不用拜隘不用愁」。
番生 粵方言,即復(fù)蘇。天王打死六獸夢兆詔說:「見四虎俱死,單二烏狗一條已死,有一條番生,朕用手擒住復(fù)打」。
定疊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即把事情辦妥的意思。天父詩四百二十六說:「千祈定疊莫慌忙」。李秀成自述原稿說:「過到金山,齊兵定疊」。
和儺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儺讀如挪,作共同商量,大家同意,融洽無間解。天情道理書記天王詔旨說:「高天萬人只條心,各煉和儺好酌斟」。李秀成給侄容椿子容發(fā)諄諭說:「爾等已過紹郡,可與陸主將和儺斟酌,好守紹郡,計克寧波」。
鋪排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作安排解。天命詔旨書記天王詔令說:「此是前時行營、坐營鋪排如是,今宜聽東王調(diào)遣」。
鋪派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一般作布置解。李秀成給侄容椿子容發(fā)諄諭說:「一切已面囑該員協(xié)力助攻,聽爾鋪派,早成大功,國之幸也」。李秀成此處鋪派一詞用於軍事,則含有調(diào)遣的意義。
一齊 大齊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都同作大家一起解。天父詩二百二十說:「一齊及好一齊好,一齊不及一帶了」。李秀成給宿衛(wèi)軍大佐將陸順得諄諭說:「以便率眾官兵大齊歡呼,敬拜天父」。
落跪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即跪下。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各大齊落跪」。
正將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即方才把。在動詞上加個「正」字,是表明時間的關(guān)系,便如「正畀我」,就是「方才給我」。李秀成自述原稿說:「第五重用英王陳玉成,第六方是秀成也。英王死后,正將英王之事,交與我為」。就是說以前英王負(fù)擔(dān)的職務(wù),并不是他做,是到英王死后,方才交給他做。曾國藩不懂這個方言,妄改為「英王死后,主將英王之事,交與我為」,便與李秀成的原意不同了。
到步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一般作到達(dá)目的地解,也可用作到來解。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得翼王帶曾錦兼、張瑞謀等引軍到步助戰(zhàn)」。又說:「今我主死國亡,我亦被擒到步」。
包荒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作包容解。本易經(jīng)用語,今保留於潯、梧方言中。李秀成諭李昭壽書說:「本主將事事包荒」。
橋水 廣西貴縣方言,作計謀解。王次 長兄親目親耳共證福音書說:「是上帝教朕橋水,使世人同聽而不聞也」。張汝南金陵省難紀(jì)略記天王詔旨說:「神爺試草橋水深,如何吃粥就變心」?
修悠 廣西貴縣方言,作從容不迫、閑暇自得解。十全大吉詩說:「升天享福正修悠」。
〔說明〕我是廣西貴縣城區(qū)人。貴縣城區(qū)是個商業(yè)區(qū)。城區(qū)說的是貴縣方言,商行則說粵方言,城區(qū)的本地人和商行交往也說粵方言。但這種粵方言是比較復(fù)雜的,因為到來做生意的人并不只廣州人,廣東各縣的方言就有些不同。我這里說的粵方言,就是根據(jù)我在貴縣聽到和說的來說的,是會與南海、番禺說的純粹廣州話的口音有些不同的。又我這里說的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有些是我聽潯州、梧州的同學(xué)說過的,有些是根據(jù)李秀成自述原稿的,李秀成廣西梧州府藤縣人。至於貴縣方言,則是我在貴縣聽到,而未在其他地方聽過的。說到方言,必須廣訪周咨,調(diào)查研究,而我只憑聽聞,接觸面又很狹窄,一定會有差錯,敬請讀者教正!又廣州系語說他為渠,說睡為困,說即時為登時等等,查字書都說是「俗謂」,當(dāng)不是只廣州系語如此,不能作為粵方言論,所以本書不列在方言內(nèi),并此說明。
乙避天王、天王父、天王子及各王名諱的代用字火 凡用以煷、伙、夥、炎等字代。洪 凡用以鴻、宏字代。秀 凡用以繡、繡字代。全 凡用以銓、詮等字代。鏡 洪秀全父名,凡用以鑒字代。?;蛴靡屡浴⒒蛴脧?fù)、復(fù)、馥等字代。光明 唯洪秀全兒子光王、明王可用,其馀若取名字,加水旁,作洸■字樣。清 凡用以菁字代。朝 凡用以潮字代。貴 改用桂字。云 凡用以蕓字代。山凡用以珊字代。正 凡用以政字代。昌 凡用以瑲字、菖字代。輝 凡用以暉字代。達(dá) 凡用以闥字代。開 凡用以偕字、來字代。曾 凡用以永字代,賊情匯纂說洪秀全有一個兒子名曾,后死不復(fù)諱。
丙其他德 凡用以得字代。龍 凡用以隆字代。榮 凡用以容字代。師 先師、后師、軍師可用此字,馀用司帥、司長、司傳、出司,不得泛用師字。龍凡用以宥字代。溫 凡用以吞字代。高 凡用以交字代。仙 凡用以先字代。
二、改字甲年月日干支所改各字年 改歲。月 改期。日 改旦。后因?qū)懩暝氯詹荒軓娪涀裥?,此三字漸廢。丑 改好。卯 改榮。亥 改開。天酉 單是清道光十七年丁酉洪秀全死去復(fù)蘇那一年稱為天酉,以志天恩,馀仍用丁酉。
乙其他國 太平天國改作國,其他列邦及人地名都以郭字代???凡寫魂、魄、愧、魏等字都從人,寫作■、魂、■、■、■字樣。韃加犬傍作■字。
三、新造字太平天國后期濫行封爵,字書上的字用完了,就造了許多新字供封爵之用。從殘存的一些幼主封爵詔旨和冊簿中,便看見不少。那些新字只是作為封爵的稱號,沒有多大的意義,本書不錄?,F(xiàn)將見於文獻(xiàn)中的幾個字著錄於后。
■ 欽定敬避字樣在■、■二字下解釋說:「有金玉之分」。案天王、幼天王的印,金制的作■,玉制的作璽。這是新造的字。
■ 欽定敬避字樣在君王兩字下說:「凡王姓可添用此■字避之」。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后列王封多,又無可改,王加頭上三點,以為■字之封,人心格而不服」。案此字為小王二字連寫,即作小王解,其讀音未詳〔一〕。
■ 天情道理書說:「戊申歲三月,天父大開天恩,親身下凡,出頭作主,托東王金口,教導(dǎo)兄弟姊妹乃■天下萬郭人民」。又說:「至金田團營,時維十月初一日,天父大顯權(quán)能,使東王忽然復(fù)開金口,耳聰目明,心靈性敏,掌理天國軍務(wù),乃■天下弟妹」。考張曉秋粵匪紀(jì)略說太平天國改「埋字為■」。案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釋「豈可開口自由,埋口自由」聯(lián)語說:「埋猶言合」。我家鄉(xiāng)廣西貴縣說傷口痊愈后為「埋口」,埋也作合解。又考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說:「好得我四兄乃埋牽帶,方得成人」。張汝南金陵省難紀(jì)略記東試題說:「乃埋世人水深長」。張德堅賊情匯纂卷九記太平天國講道理說:「天王、列王皆天父差下凡間為太平真主,乃埋(賊中以此二字作救字解)世人」。知「乃■」原作「乃埋」?;浄窖月褡骱献纸?,賊情匯纂說作救字解是大錯的。因不懂粵方言的人照埋字本義作埋葬解,如張汝南便解作「餓死埋之地獄」。太平天國為防誤解起見,故把「埋」改為「■」,「乃埋」改為「乃■」?!浮觥故呛瞎矁勺趾铣傻男伦?。其取義就是合共起來。
■ 天父詩四百零三首說:「一樣不■是不虔,詐盲詐啞是瞞天」。四百一十首說:「萬樣不論論道理,頭光髻■好道理」。案此字為正心二字連寫,據(jù)上引兩首詩看來,其義應(yīng)作正解,其音亦應(yīng)讀作正。
四、隱語高老 指上帝。禾王 指洪秀全。禾乃 指楊秀清。小天堂 指天朝。山山 即出字。真草 即真心。反草 即變心。變妖 即逃亡。升天死叫做升天。云中雪 即刀。紅粉 即火藥。長龍 即抬槍。順子 即短刀。矛桿 即挑子。招衣 即號衣。先鋒包 又名紅粉包,即火彈。泥籠 稱清兵營盤?;P(guān) 就是臀部,打臀部叫做打化關(guān),廁所叫做化關(guān)房。運化即大便。潤泉 即小便。
五、方言咁 粵方言,讀如敢,作這樣解。天父下凡詔書第一部說:「天父咁大權(quán)能,我等跪謝天恩」。天父詩四百十七說:「因何逆旨咁瞞天」。
冇 粵方言,讀如母,作沒有解。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釋「冇乜所謂」聯(lián)語說:「冇猶言無」。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又冇才情」。
乜 粵方言,讀如物,作什么解。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釋「動說冇乜所謂」聯(lián)語說:「乜猶言何」。天父詩四百二十說:「人有乜福福在爺,心不就爺享乜?!?。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并無是乜才情」。
畀 粵方言,音比,作給解。本古代漢語,見於書經(jīng)、詩經(jīng),今保留於粵方言中。太平天日說:「主有時戰(zhàn)餓,其天母及眾小妹摘高天甘果畀主食,其色甚黃,其味甚香」。天父詩一百五十七說:「行營面不畀人見,因何賤樣不脫完」。
不好 粵方言,作不可解。天條書說:「第二天條不好拜邪神」。
好得 粵方言,作幸虧解。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說:「今日我們一班弟妹,真真好得我四兄乃埋牽帶,方得成人」。
識得 粵方言,即懂得。東王楊秀清答復(fù)英人三十一條質(zhì)問英人五十條誥諭說:「爾各國拜上帝咁久,有人識得上帝面何樣色否?」
知到 粵方言,即知道。李秀成自述原稿說:「除此六人外,并未有人知到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又說:「后有人奏聞到,天王知到此事」。
崽 粵方言,讀如宰,作兒子解,十救詩說:「媽別崽,崽別媽」。又作小孩解,如娃崽。
飛子 粵方言,叫票為飛,如買戲票為買飛,領(lǐng)物的票為領(lǐng)飛,所以太平天國叫憑證為「飛子」。馬壽齡金陵癸甲新樂府領(lǐng)飛子說:「三更傳將令,四更領(lǐng)飛子,五更不許發(fā),天明詰奸宄」。周邦福蒙難述鈔說:「真長毛給我黃布條四個。小長毛向我說:「各人帶在面前」,條上寫的「翼殿右參雜聽使」,名曰飛子」。
契爺 粵方言,即義父。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張國梁與向帥拜為契爺」。
龜婆 粵方言,叫鴇母為龜婆。太平天日記洪秀全斥六烏廟神詩說:「龜婆無怪作家婆」。
千祈 粵方言,等於古代丁寧語千萬。天命詔旨書說:「眾兵將千祈遵天令」。天父詩三百二十一說:「千祈千祈莫講偏,講偏一句是瞞天」。
少何 粵方言,作少有解。李秀成自述原稿說:「自成知情之事,具(俱)一全登,少何失漏」。
頂頸 粵方言,一般指兩人爭論,互不服氣說,有時也指后輩不服教訓(xùn),頂撞長輩說。天命詔旨書記天兄下凡諭眾人說:「倘教導(dǎo)之后,爾各人尚有犯天條者,尚有不遵令者,尚有忤逆頂頸者,尚有臨陣退縮者,爾莫怪我高兄發(fā)令誅爾也」。
硬頸 粵方言,不聽教訓(xùn)叫硬頸。天父詩十七說:「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拗頸 粵方言,執(zhí)拗不聽從叫拗頸。天父詩三百六十七說:「大話大聽細(xì)細(xì)聽,因何拗頸不遵從」。
對緊 粵方言,即對著。「緊」是說明動作正在進(jìn)行的詞尾。一個動詞加上「緊」這個詞尾,就表示動作正在進(jìn)行。例如國語說:「我吃著飯」,粵方言說:「我食緊飯」。天命詔旨書記天王詔令說:「各軍各營眾兵將,各宜為公莫為私,總要一條草(心),對緊天父天兄及朕也」。
拜隘 粵方言,抑郁悲傷狀。天父詩六十三說:「不用拜隘不用愁」。
番生 粵方言,即復(fù)蘇。天王打死六獸夢兆詔說:「見四虎俱死,單二烏狗一條已死,有一條番生,朕用手擒住復(fù)打」。
定疊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即把事情辦妥的意思。天父詩四百二十六說:「千祈定疊莫慌忙」。李秀成自述原稿說:「過到金山,齊兵定疊」。
和儺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儺讀如挪,作共同商量,大家同意,融洽無間解。天情道理書記天王詔旨說:「高天萬人只條心,各煉和儺好酌斟」。李秀成給侄容椿子容發(fā)諄諭說:「爾等已過紹郡,可與陸主將和儺斟酌,好守紹郡,計克寧波」。
鋪排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作安排解。天命詔旨書記天王詔令說:「此是前時行營、坐營鋪排如是,今宜聽東王調(diào)遣」。
鋪派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一般作布置解。李秀成給侄容椿子容發(fā)諄諭說:「一切已面囑該員協(xié)力助攻,聽爾鋪派,早成大功,國之幸也」。李秀成此處鋪派一詞用於軍事,則含有調(diào)遣的意義。
一齊 大齊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都同作大家一起解。天父詩二百二十說:「一齊及好一齊好,一齊不及一帶了」。李秀成給宿衛(wèi)軍大佐將陸順得諄諭說:「以便率眾官兵大齊歡呼,敬拜天父」。
落跪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即跪下。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各大齊落跪」。
正將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即方才把。在動詞上加個「正」字,是表明時間的關(guān)系,便如「正畀我」,就是「方才給我」。李秀成自述原稿說:「第五重用英王陳玉成,第六方是秀成也。英王死后,正將英王之事,交與我為」。就是說以前英王負(fù)擔(dān)的職務(wù),并不是他做,是到英王死后,方才交給他做。曾國藩不懂這個方言,妄改為「英王死后,主將英王之事,交與我為」,便與李秀成的原意不同了。
到步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一般作到達(dá)目的地解,也可用作到來解。李秀成自述原稿說:「得翼王帶曾錦兼、張瑞謀等引軍到步助戰(zhàn)」。又說:「今我主死國亡,我亦被擒到步」。
包荒 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作包容解。本易經(jīng)用語,今保留於潯、梧方言中。李秀成諭李昭壽書說:「本主將事事包荒」。
橋水 廣西貴縣方言,作計謀解。王次 長兄親目親耳共證福音書說:「是上帝教朕橋水,使世人同聽而不聞也」。張汝南金陵省難紀(jì)略記天王詔旨說:「神爺試草橋水深,如何吃粥就變心」?
修悠 廣西貴縣方言,作從容不迫、閑暇自得解。十全大吉詩說:「升天享福正修悠」。
〔說明〕我是廣西貴縣城區(qū)人。貴縣城區(qū)是個商業(yè)區(qū)。城區(qū)說的是貴縣方言,商行則說粵方言,城區(qū)的本地人和商行交往也說粵方言。但這種粵方言是比較復(fù)雜的,因為到來做生意的人并不只廣州人,廣東各縣的方言就有些不同。我這里說的粵方言,就是根據(jù)我在貴縣聽到和說的來說的,是會與南海、番禺說的純粹廣州話的口音有些不同的。又我這里說的廣西潯州、梧州一帶方言,有些是我聽潯州、梧州的同學(xué)說過的,有些是根據(jù)李秀成自述原稿的,李秀成廣西梧州府藤縣人。至於貴縣方言,則是我在貴縣聽到,而未在其他地方聽過的。說到方言,必須廣訪周咨,調(diào)查研究,而我只憑聽聞,接觸面又很狹窄,一定會有差錯,敬請讀者教正!又廣州系語說他為渠,說睡為困,說即時為登時等等,查字書都說是「俗謂」,當(dāng)不是只廣州系語如此,不能作為粵方言論,所以本書不列在方言內(nèi),并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