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船運 太平天國初期,轄境西至湖南岳州,長江都歸掌握,擁有船只以萬計。當時交通以船運為主。船運首先給太平天國的軍事運輸以極大的便利。每作戰(zhàn),都用船運軍隊,行則帆如疊雪,住則墻若叢蘆,船多勢盛,所向無前,乘風急駛,飄忽靡常,使敵猝不及防,要取的城池,不戰(zhàn)即得,敵人兵單無船,莫不望風披靡,完全喪失了防御的力量〔一〕。
船運同時給天京解決了糧食運輸的大問題。天京糧食仰給于上游,以湖北、江西、安徽為大供給所,必須解決運輸的大問題,始能夠保證天京糧食的供應。東王楊秀清對這一個問題十分重視,他一再誥諭所司,其中有一道誥諭說道:「著爾某某乘坐水營左三軍船一千三百條,配帶兵士,前赴江西南昌、湖北武昌一帶,收貢收糧,解歸天京,不得違悮」!旋又誥諭所司說道:「爾某官某弟用船一千八百條,將黃州、漢陽妖魔驚走,所辦糧米速用船全數裝載天京,切勿違悮,務宜靈靈,不可為妖魔所搶」。復有誥諭褒奬恩賞丞相張子朋等說道:「湖北、黃陂、孝感、德安各處廣有糧米,爾能駭走妖魔,解到糧米二萬三千石,全行收到,足見靈靈有干」。當時天京糧食全靠船運,長江幾千里,帆墻如林,糧米源源運入天京〔一〕。在癸好三年底,天京就存穀一百二十七萬石,米七十五萬石〔二〕。
同時,在商業(yè)方面,長江上下游商業(yè)運輸也全靠船運。當時太平天國用船運淮鹽到湖北興郭、蘄州、黃州一帶賣于民間,回航又將湖北的布疋、棉花運回賣與安徽、江南百姓。運輸便利,成本低廉,故商業(yè)繁盛,民生樂利。船運之功為多。
自甲寅四年,曾國藩水師東犯,船只初被焚于湘潭,再被焚于城陵磯,復被焚于漢陽小河、田家鎮(zhèn)兩役,計前后損失船只七、八千艘,船運局勢從此不振。當時反革命分子就已經叫囂說,太平天國今后不但不能運兵四出,且不能運糧回天京,認為焚船「為一偉績」〔三〕。其后武昌、九江相繼淪陷,船只被毀更多,長江轄境也愈蹙,船運就愈益衰微了。但是,在安慶還雄峙的時候,安慶以下的長江交通還在太平天國掌握,那時候,徵收江南數郡的糧米運出太乎郡城,徵收江北數郡的糧米運出裕溪口,用船運并輸天京,清朝江南大營雖在城外圍困,而太平天國仍擅長江船運的便利,挹不竭的來源〔一〕,故雖在危難之中,仍得爭取時間,轉危為安。及到辛酉十一年,安慶失守后,曾國藩從安慶進犯,蕪湖、東西梁山、太平郡城、裕溪口等要隘都失陷,長江全為敵有,太平天國船運遂全部喪失,而天京的安全就受到根本性的威脅了。
壬戌十二年夏,曾國藩派其弟曾國荃帶湘軍進犯到天京。天王詔忠王李秀成從松江率軍回救。李秀成回到蘇福省開軍事會議,指出敵人「由上而下,利在水軍,我勞其逸,水道難爭」,上奏天王主張堅守以老敵師。天王不從。這年九月,李秀成率各軍回天京,進攻曾國荃湘軍。在戰(zhàn)事開始后十二天曾國藩在安慶就看出了太平軍不能持久,他自己已操勝算。他寫信給曾國荃說:「季弟所守江濱一段,系糧運至要之地,……季能穩(wěn)慎有條,……又能聯絡水師使之樂為我用?!龠^十日,賊若無如弟何,自必潰而之他。賊數聞以十萬計,每日須食米千石,若無大舟搬運,何能持久。吾在徽用兵二載,深知陸路運米之難,即在金陵城內運至穀里村一帶,數十里之內,月運三萬石,經理亦極不易。況城賊之米未必肯多搬出耶?守事既穩(wěn)以后,余惟多辦銀米、子藥接濟,弟可放心,斷不缺乏。寧國守城之事已有把握。此后只求金柱關一帶水師不挫,則處處皆穩(wěn)矣」〔一〕。這一役,太平軍的威力,雖然使曾國藩「心已用爛,膽已驚碎」〔二〕,但是,大戰(zhàn)了四十三天,竟因為缺糧和運不到冬衣,無法持久,結果沒有把敵人攻下而不得不撤退。雙方的勝負,竟決定於誰的運輸方便或困難。當時船運關系的重大可以想見。
船運同時給天京解決了糧食運輸的大問題。天京糧食仰給于上游,以湖北、江西、安徽為大供給所,必須解決運輸的大問題,始能夠保證天京糧食的供應。東王楊秀清對這一個問題十分重視,他一再誥諭所司,其中有一道誥諭說道:「著爾某某乘坐水營左三軍船一千三百條,配帶兵士,前赴江西南昌、湖北武昌一帶,收貢收糧,解歸天京,不得違悮」!旋又誥諭所司說道:「爾某官某弟用船一千八百條,將黃州、漢陽妖魔驚走,所辦糧米速用船全數裝載天京,切勿違悮,務宜靈靈,不可為妖魔所搶」。復有誥諭褒奬恩賞丞相張子朋等說道:「湖北、黃陂、孝感、德安各處廣有糧米,爾能駭走妖魔,解到糧米二萬三千石,全行收到,足見靈靈有干」。當時天京糧食全靠船運,長江幾千里,帆墻如林,糧米源源運入天京〔一〕。在癸好三年底,天京就存穀一百二十七萬石,米七十五萬石〔二〕。
同時,在商業(yè)方面,長江上下游商業(yè)運輸也全靠船運。當時太平天國用船運淮鹽到湖北興郭、蘄州、黃州一帶賣于民間,回航又將湖北的布疋、棉花運回賣與安徽、江南百姓。運輸便利,成本低廉,故商業(yè)繁盛,民生樂利。船運之功為多。
自甲寅四年,曾國藩水師東犯,船只初被焚于湘潭,再被焚于城陵磯,復被焚于漢陽小河、田家鎮(zhèn)兩役,計前后損失船只七、八千艘,船運局勢從此不振。當時反革命分子就已經叫囂說,太平天國今后不但不能運兵四出,且不能運糧回天京,認為焚船「為一偉績」〔三〕。其后武昌、九江相繼淪陷,船只被毀更多,長江轄境也愈蹙,船運就愈益衰微了。但是,在安慶還雄峙的時候,安慶以下的長江交通還在太平天國掌握,那時候,徵收江南數郡的糧米運出太乎郡城,徵收江北數郡的糧米運出裕溪口,用船運并輸天京,清朝江南大營雖在城外圍困,而太平天國仍擅長江船運的便利,挹不竭的來源〔一〕,故雖在危難之中,仍得爭取時間,轉危為安。及到辛酉十一年,安慶失守后,曾國藩從安慶進犯,蕪湖、東西梁山、太平郡城、裕溪口等要隘都失陷,長江全為敵有,太平天國船運遂全部喪失,而天京的安全就受到根本性的威脅了。
壬戌十二年夏,曾國藩派其弟曾國荃帶湘軍進犯到天京。天王詔忠王李秀成從松江率軍回救。李秀成回到蘇福省開軍事會議,指出敵人「由上而下,利在水軍,我勞其逸,水道難爭」,上奏天王主張堅守以老敵師。天王不從。這年九月,李秀成率各軍回天京,進攻曾國荃湘軍。在戰(zhàn)事開始后十二天曾國藩在安慶就看出了太平軍不能持久,他自己已操勝算。他寫信給曾國荃說:「季弟所守江濱一段,系糧運至要之地,……季能穩(wěn)慎有條,……又能聯絡水師使之樂為我用?!龠^十日,賊若無如弟何,自必潰而之他。賊數聞以十萬計,每日須食米千石,若無大舟搬運,何能持久。吾在徽用兵二載,深知陸路運米之難,即在金陵城內運至穀里村一帶,數十里之內,月運三萬石,經理亦極不易。況城賊之米未必肯多搬出耶?守事既穩(wěn)以后,余惟多辦銀米、子藥接濟,弟可放心,斷不缺乏。寧國守城之事已有把握。此后只求金柱關一帶水師不挫,則處處皆穩(wěn)矣」〔一〕。這一役,太平軍的威力,雖然使曾國藩「心已用爛,膽已驚碎」〔二〕,但是,大戰(zhàn)了四十三天,竟因為缺糧和運不到冬衣,無法持久,結果沒有把敵人攻下而不得不撤退。雙方的勝負,竟決定於誰的運輸方便或困難。當時船運關系的重大可以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