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后期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 太平天國爆發(fā)天京事變,給革命以致命的傷害,迫使在東西兩線的進攻不得不改變?yōu)榉烙?,使敵人得到反撲的機會,革命形勢急劇地逆轉。其后,中外反革命勢力又聯(lián)合起來向太平天國進攻。在這一次又一次極度險惡的風濤里面,太平天國的英雄們,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為扭轉危局,推進革命,進行了長期艱甘卓絕的戰(zhàn)斗。
天京事變起於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七月。在西線,這年十一月,武昌、漢陽就因為糧盡援絕被迫撤退,曾國藩湘軍水陸師立即長驅(qū)直犯,兵臨九江城下。在東線,清江南大營卷土重來,於丁巳七年(一八五七年)六月,攻陷江蘇句容,十一月,攻陷鎮(zhèn)江,十二月,就進犯到了天京,寬掘長濠,堅筑高壘,連營百余里,四面合圍。曾國藩估計天京就要在這年冬天被江南大營攻陷[一]。到戊午八年(一八五八年)三月,石達開放棄百戰(zhàn)經(jīng)營的江西,曾國藩又叫囂說:太平天國「不患今歲不平」[二]。四月,九江失陷,西線敵人就進攻廬州和安慶。曾國藩更加以為太平天國「尤極窮蹙」[一],滿以為「計日可平」[二]。當時形勢的險惡,到了何等危急的地步!
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們,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擔負起力挽狂瀾的重任,把長江北岸清朝統(tǒng)治區(qū)內(nèi),因年荒糧盡的廣大饑民編為軍隊,使實力受到嚴重損失的太平軍得到新的補充。又積極聯(lián)絡在淮河流域起義的捻軍,封捻軍首領張洛行為征北主將,爭取捻軍在太平天國的旗幟下共同戰(zhàn)斗。
當時擺在太平天國面前的首要任務,是解救天京的圍困。而要達到這一個目的,就必須采取攻勢防御,在西擊敗湘軍,保住安慶,控制安徽;在東線消滅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在杰出軍事家陳玉成和李秀成的指揮下,戊千八年八月,先發(fā)動浦口戰(zhàn)役,攻破江北大營,打通天京北岸的交通。十月,揮軍西上,在廬州三河鎮(zhèn)殘滅來犯的曾國藩湘軍里面一枝最兇狠的李繼寶部隊。由於取得了這兩役有決定性的勝利,才扭轉了天京事變後瀕臨覆亡的形勢,粉碎了敵人攻取天京的企圖,從而穩(wěn)定了太平天國後半期的戰(zhàn)局。
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十二月廿二日,浦口江邊營壘、隘卡盡被江南大營攻陷,第二天,保衛(wèi)天京興北岸及水上交通的九洑洲要塞又失陷,天京再被合圍,「困如鐵桶一般」。庚申十年(一八六0年)二月,太平天國定計先以輕兵襲破江南大營的餉源杭州,迫使江南大營調(diào)動精兵去救,然后迅速回師,在安徽建平集中大軍,三月二十六日(夏歷閏三月十五日),一戰(zhàn)而粉碎了江南大營,天京解圍。這一役,用的就是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戰(zhàn)略,也是太平天國的一個傳統(tǒng)的戰(zhàn)略,而這一役連用得更精妙,充分表現(xiàn)出軍事藝術的杰出才能,就是反革命頭子曾國藩也不得不承認為太平天國「得意筆」[一]。這是農(nóng)民起義戰(zhàn)史上一個杰作。
天京既解圍,天王登朝慶祝大勝利,并詔群臣議進取良策,決定先東進、後西上的戰(zhàn)略。於是乘勝東進,四月十六日(夏歷四月初六日)克常州。二十三日(夏歷四月十三日)克蘇州。五月初六日(夏歷四月二十六日)克浙江嘉興。於是以蘇州為省會建立起蘇福省,建設成天京的東南屏障和物資供應基地。正如幼主所說的:「富庶之區(qū)首蘇福,陪輔京都軍用豐」
[二]。這是太平天國後期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年。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地在長江下游,要保衛(wèi)天京,必須虎踞上游武昌、九江、安慶三重鎮(zhèn)。自天京事變後,武昌先失,九江繼陷,天京最後一道屏蔽只有安慶。太平天國守得住安慶,在軍事上可以阻擋敵人東下進攻天京,在政治上可以保衛(wèi)基層政權最鞏固的安徽地區(qū),在經(jīng)濟上可以保衛(wèi)江南、江北產(chǎn)糧區(qū)的生產(chǎn),使天京得到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干王洪仁玕借用古人把長江比作長蛇,湖北為頭,安徽為腰,江南為尾,說:「今湖北未得,倘安徽有失,則蛇中既折,其尾雖生不久」[一],形像地指出了安徽那時的戰(zhàn)略地位,關系到太平天國的存亡。所以,東征告一段落,西上的戰(zhàn)斗任務即緊接上了日程。西上的目標,是上取湖北,在戰(zhàn)略上是力爭上游,取得勝利,以粉碎湘軍對安慶的圍攻。
庚申十年冬,太平天國以英王陳玉成統(tǒng)北路軍,從皖北進蘄、黃,以李秀成統(tǒng)南路軍,從皖南進江西,會師武昌,合取湖北。北路軍於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二月,攻克湖北黃州,時武昌空虛,聞太平軍將到,城中已發(fā)生混亂,唾手可得。那時候,英國海軍提督何伯(J.Hope)帶船隊到漢口,出來干涉,陳玉成有了顧慮,他把進攻武昌的軍隊,改向麻城、德安一帶進軍。到了三月,又把精兵調(diào)回下游去救安慶。南路軍也於辛酉十一年四月底進入湖北,克復了大冶、鄂城、通城、通山、興郭、咸寧、嘉魚、蒲圻等州縣,再進則武昌動搖,敵人也要被迫撤退安慶的圍師。而李秀成卻從湖北退兵,經(jīng)江西入取浙江。當南路軍到了江西還未進入湖北時,曾國藩在寫給他的兒子曾紀澤的一封信里,暴露出他圍攻安慶形勢的險惡。他說太平天國這一次「救安慶,取勢乃在千里以外,如湖北則破黃州,破德安,破孝感,破隨州、云夢、黃梅、蘄州等屬,江西則破吉安,破瑞州、吉水、新淦、永豐等屬,皆所以分兵力,丞肆以疲我,多方以誤我」,驚嘆太平天國「之善於用兵,似較昔年更狡、更悍」。他雖然厚著臉皮說什么「吾但求力破安慶一關,此外皆不遽與之爭得失」[一],實際上他已被迫處於被動地位,搖動了他對安慶的圍攻。如果當日北路軍於三月攻取武昌,或南路軍於六月兵臨武昌城下,他圍攻安慶的軍隊就必定要撤走。後來李秀成被俘,他的機要秘書趙烈文與李秀成談話,說南路軍到了湖北南部,「更進則武昌動搖,皖圍撤矣」[二]的話,正是吐露出他的實情??墒牵愑癯伞⒗钚愠啥季构μ澮换I,沒有進行到底,遂致良謀碩算,付之東流。這年七月二十六日(夏歷八月初一日),安慶就給敵人攻陷。從此敵人以安慶為大本營,「踞上游之勢,建瓴而下」[三],向天京進攻。南路軍於八月入浙,雖收復浙江,卻補救不了安慶的失陷。北路軍於安慶失陷後,退駐廬州,旋向西北遠征,陳玉成孤軍留在廬州,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四月,突圍走到壽州被俘,壯烈犧牲。長江以北,失了這一枝大軍的支持,保衛(wèi)天京便困難了。
當庚申十年夏克復蘇州、嘉興後,太平天國即向上海進軍。那時候,英、法侵略聯(lián)軍和清政府的戰(zhàn)事尚未結束,已經(jīng)由一此地主、官僚、賈辦雇傭美國流氓華爾(F.T.Ward )為著抗拒太平天國而組成一枝洋槍隊。但這枝武裝的流氓隊擋不住太平軍向上海推進。到七月,太平軍進抵上海時,英、法侵略軍便起來抗拒。這一役,太平軍因嘉興方面戰(zhàn)事告急,沒有交兵就撤退。
在太平天國進軍上海後兩個月,清政府向英、法侵略者屈服,簽訂了賣國的北京條約,批準了天津條約。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雙方都感到有合作的必要。到辛酉十一年十一月,太平天國於攻克杭州後,分兵五路向上海大舉進攻的時候,以英國為首的外國侵略者,就由英國海軍提督何伯、陸軍提督士迪佛立(StaveIey)指揮的英國軍隊,法國海軍提督卜羅德( Protet)指揮的法國軍隊,和美國流氓華爾指揮的洋槍隊聯(lián)合起來,叫囂要為「肅清上海周圍三十英里的地區(qū)」而戰(zhàn)。這時候,清政府已確定了和外國軍事合作的方針,以曾國藩為首的反動勢力趕緊配合外國侵略者的軍事行動。他一面派李鴻章率領新成立的淮軍乘趕到安慶迎接的英商輪船去上海,一面派曾國荃率領湘軍從安慶出動向天京進犯,同時,又派左宗棠率領湘軍從衢州進攻浙江。中國的和國際的反動勢力結合起來從事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以反封中國人民。英、法、美供給清朝軍隊以軍械、彈藥。英、法、美各國軍官得到本國政府正式許可投入清軍,進行清軍的訓練工作。
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春,太平軍把外國侵略者從太倉州、嘉定、南翔、奉賢、青浦、寶山一路掃蕩。在奉賢南橋鎮(zhèn)擊斃法國海軍提督卜羅德,在青浦生擒常勝軍副管帶法爾思德(E.Forrester),把英國陸軍提督士迪佛立率領的英、法侵略軍圍在嘉定城。士迪佛立焚城竄走上海,不敢應戰(zhàn)。而曾國荃的湘軍卻正在這個時候,趕急進犯到了天京,洪秀全一日下三道詔令,把進攻上海的大軍撤退回救天京。
大軍回到蘇福省,開了兩次軍事會議,集議全局,向天王奏陳湘軍有水師運輸子藥物資,難與爭鋒,建議將蘇福省糧食軍火運回天京,廣為積貯,用固守以制敵策,使敵頓兵堅城,待兩年後,師老力疲,形見勢絀,然後一舉把它消滅。洪秀全不從,嚴命立即遵詔,并把在浙江湯溪前線抗擊左宗棠湘軍進犯的侍王李世賢軍隊也調(diào)回天京作戰(zhàn)。九月,東線大軍西上,向逼扎雨花臺的湘軍猛攻。在戰(zhàn)事後十一天,曾國藩就看出太平軍以十萬之眾,每日須食米千石,沒有大舟運糧,「何能持久」。自己只要守得住江濱通水師糧運的道路,太平軍就「自必潰而之他」[一]。後來猛攻四十多天,攻勢的激烈,雖然曾經(jīng)使曾國藩「心已用爛,膽已敬驚碎」[二],但竟因運輸困難,軍隊「未帶冬衣」,「兵又無糧」[三],攻打不下,果不出這個反革命頭子所料。
由於蘇、浙大軍西調(diào)回天京作戰(zhàn),中外反動勢力就乘機在東線向太平天國發(fā)動風狂的進攻。在江蘇方面,先由美國流氓華爾帶領,華爾被擊斃後,由英國軍官戈登(C.G.Gordon)帶領的常勝軍協(xié)助李鴻章淮軍以上海為基地,向蘇州進攻。在浙江方面,以英國海軍總兵呟樂德克( R.Dew)組織的常安軍、定勝軍,法國海軍參將勒伯勒東(A.E.Le Brethon de Caligny )、寧波稅務司法國人日意格(Prosper Giquel)組織的常捷軍協(xié)助左宗棠湘軍向浙江進攻。這樣,太平天國就陷於兩面作戰(zhàn)的泥坑之中。
攻打湘軍營壘不下,十月,天王采用進北攻進戰(zhàn)略,命李秀成率大軍渡江,向上游進攻,迫使曾國藩撤退進犯天京的湘軍以救上游。又命李世賢率軍攻金柱關,通寧國、太平糧道,以接濟天京。李世賢力戰(zhàn)皖南,沒有奏功,而湯溪於癸開十三年正月失陷,浙東金華、紹興等地全部被迫撤退。李秀成率領的大軍進到皖北,給饑餓所困,死喪了幾萬人,從六安州狼狽歸。五月回到天京,而敵人已攻陷太倉州、昆山,就要向蘇州進攻了。
八月,敵人攻陷浙江富陽城,來犯馀杭,進逼杭州。十月,蘇州失陷。這時候,由於中外反革命軍隊把太平天國區(qū)域搶光、燒光,徹底破壞了生產(chǎn),造成安徽、江蘇、浙江廣大地區(qū)「男婦逃避,煙火斷絕,耕者無顆料之收,相率廢業(yè)」,其中如「徽、池、寧國等屬,黃茅白骨,或竟日不逢一人」[一]的情況。尤其嚴重的是「南京附近三百里之地區(qū),全部被蹂躪為荒野地,不能生產(chǎn),渺無居民,復變回遠古未開辟的荒地?!涿准Z所出產(chǎn)之地盡成荒墟焦土」[二]。在這種情況下,使太平天國軍隊「行無民之境,猶魚行無水之地」,太平天國政權「居不耕之鄉(xiāng),猶鳥居無木之山」[三]。而「沿江三千里,名城要隘」,已為敵有,「浙東列郡,蘇、松各屬」,又先後失陷,「凡山川筋脈之地,米糧百產(chǎn)之源」,太平天國全部喪失[四]。
天京已不可能再守,當時太平天國唯一的救亡良策,只有放棄天京,取道皖南,入江西,繞湖北,與攻克陜西漢中的西北遠征軍會合,踞西北,以圖中原。白聚文(一譯白齊文,H.A.Burgevine)曾向李秀成建議:「最好放棄蘇州和南京,集中太平軍力量攻打北方」[一]。呤唎也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軍事行動,這就是放棄所有容易受到威脅的地方退往內(nèi)地,因為英軍無法到內(nèi)地去和他們作戰(zhàn),清軍也無法在內(nèi)地阻遏他們的軍事行動,制止他們增添兵力,阻礙他們未來的發(fā)展」[二]。蘇州失守後,李秀成就回京奏請洪秀全執(zhí)行這個救亡戰(zhàn)略。洪秀全斷然拒絕,硬要死守天京,把突破危亡形勢轉向有利地區(qū)以保存和發(fā)展革命力量的最後機會失掉了。
甲子十四年(一八六四年)正月,天京被包圍。在去年十一月,洪秀全就特命干王洪仁玕出京到丹陽、常州、湖州等地去催兵解圍。各處軍隊因天京無糧都不應命。而天京這樣大的城池祇留一萬人防守,也還在缺糧。二月,杭州失守。這時候,蘇、浙兩省從城池撤出的軍隊都因缺乏糧食,不可能在當?shù)乩^續(xù)作戰(zhàn),高喊「與其餓死江南,不如戰(zhàn)死江西」[三]的口號,沖到江西去。三月下旬,奉詔急救天京的西北遠征軍從陜西趕回到皖北邊境,也因蘇、皖地區(qū)遍地餓荒,被迫停留,無法抵達天京。四月,天王洪秀全因病逝世。六月,天京遂在激戰(zhàn)中陷落,太平天國中央政權傾覆。
天京陷落後,太平天國革命,由長江兩岸太平軍及苗民、回民起義軍肩負起來,繼續(xù)進行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在長江以南的軍隊,由侍王李世賢領導,轉戰(zhàn)江西、福建、廣東三省,乙好十五年十二月(一八六六年二月),在廣東嘉應州壯烈犧牲。在長江以北,由杰出名將遵王賴文光用太平軍編制改編安徽蒙、毫起義的捻軍,成為一枝嶄新的太平天國後期的新軍,縱橫於安徽、江蘇、湖北、河南、山東、陜西、山西、直隸八省。丙寅十六年(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九月,在河南分為兩路,賴文光統(tǒng)率東路軍留在中原地區(qū)作戰(zhàn),以梁王張宗禹統(tǒng)率西路軍入西北,連結陜甘回民起義軍。這一枝軍隊,把歷代農(nóng)民戰(zhàn)爭流動性作戰(zhàn)的戰(zhàn)術,高度地發(fā)展為一種游擊性運動戰(zhàn),以無敵的威勢,在曹州殺死兇暴昭著的清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在鐘祥俘虜淮軍大將郭松林,在西安殲滅清陜西巡撫劉蓉部湘軍於霸橋十字坡,在安陸打垮淮軍名將劉銘傳,在蘄水殺死湘軍大將彭毓橘,威震清京,使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班反革命大頭子疲於奔命。但由於不能解決流動作戰(zhàn)與根據(jù)地的矛盾,竟為敵人用書河圈地兜圍戰(zhàn)略所制。丁榮十七年(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十二月,東路軍先在山東壽光縣彌河覆敗。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七月,西路軍也在山東從駭河覆敗。己巳十九年(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四月,留在陜西的西路軍袁大斜部隊,最後在保安縣老巖窯全部犧牲。
在太平軍覆沒後,清朝統(tǒng)治者才得把兵力調(diào)去西南和西北鎮(zhèn)壓各族人民起義軍。一八七二年(清同治十一年),貴州苗民起義軍被鎮(zhèn)壓。明年,陜甘回民起義軍被鎮(zhèn)壓。又明年,云南回民起義軍也被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至此結束。
天京事變起於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七月。在西線,這年十一月,武昌、漢陽就因為糧盡援絕被迫撤退,曾國藩湘軍水陸師立即長驅(qū)直犯,兵臨九江城下。在東線,清江南大營卷土重來,於丁巳七年(一八五七年)六月,攻陷江蘇句容,十一月,攻陷鎮(zhèn)江,十二月,就進犯到了天京,寬掘長濠,堅筑高壘,連營百余里,四面合圍。曾國藩估計天京就要在這年冬天被江南大營攻陷[一]。到戊午八年(一八五八年)三月,石達開放棄百戰(zhàn)經(jīng)營的江西,曾國藩又叫囂說:太平天國「不患今歲不平」[二]。四月,九江失陷,西線敵人就進攻廬州和安慶。曾國藩更加以為太平天國「尤極窮蹙」[一],滿以為「計日可平」[二]。當時形勢的險惡,到了何等危急的地步!
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們,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擔負起力挽狂瀾的重任,把長江北岸清朝統(tǒng)治區(qū)內(nèi),因年荒糧盡的廣大饑民編為軍隊,使實力受到嚴重損失的太平軍得到新的補充。又積極聯(lián)絡在淮河流域起義的捻軍,封捻軍首領張洛行為征北主將,爭取捻軍在太平天國的旗幟下共同戰(zhàn)斗。
當時擺在太平天國面前的首要任務,是解救天京的圍困。而要達到這一個目的,就必須采取攻勢防御,在西擊敗湘軍,保住安慶,控制安徽;在東線消滅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在杰出軍事家陳玉成和李秀成的指揮下,戊千八年八月,先發(fā)動浦口戰(zhàn)役,攻破江北大營,打通天京北岸的交通。十月,揮軍西上,在廬州三河鎮(zhèn)殘滅來犯的曾國藩湘軍里面一枝最兇狠的李繼寶部隊。由於取得了這兩役有決定性的勝利,才扭轉了天京事變後瀕臨覆亡的形勢,粉碎了敵人攻取天京的企圖,從而穩(wěn)定了太平天國後半期的戰(zhàn)局。
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十二月廿二日,浦口江邊營壘、隘卡盡被江南大營攻陷,第二天,保衛(wèi)天京興北岸及水上交通的九洑洲要塞又失陷,天京再被合圍,「困如鐵桶一般」。庚申十年(一八六0年)二月,太平天國定計先以輕兵襲破江南大營的餉源杭州,迫使江南大營調(diào)動精兵去救,然后迅速回師,在安徽建平集中大軍,三月二十六日(夏歷閏三月十五日),一戰(zhàn)而粉碎了江南大營,天京解圍。這一役,用的就是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戰(zhàn)略,也是太平天國的一個傳統(tǒng)的戰(zhàn)略,而這一役連用得更精妙,充分表現(xiàn)出軍事藝術的杰出才能,就是反革命頭子曾國藩也不得不承認為太平天國「得意筆」[一]。這是農(nóng)民起義戰(zhàn)史上一個杰作。
天京既解圍,天王登朝慶祝大勝利,并詔群臣議進取良策,決定先東進、後西上的戰(zhàn)略。於是乘勝東進,四月十六日(夏歷四月初六日)克常州。二十三日(夏歷四月十三日)克蘇州。五月初六日(夏歷四月二十六日)克浙江嘉興。於是以蘇州為省會建立起蘇福省,建設成天京的東南屏障和物資供應基地。正如幼主所說的:「富庶之區(qū)首蘇福,陪輔京都軍用豐」
[二]。這是太平天國後期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年。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地在長江下游,要保衛(wèi)天京,必須虎踞上游武昌、九江、安慶三重鎮(zhèn)。自天京事變後,武昌先失,九江繼陷,天京最後一道屏蔽只有安慶。太平天國守得住安慶,在軍事上可以阻擋敵人東下進攻天京,在政治上可以保衛(wèi)基層政權最鞏固的安徽地區(qū),在經(jīng)濟上可以保衛(wèi)江南、江北產(chǎn)糧區(qū)的生產(chǎn),使天京得到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干王洪仁玕借用古人把長江比作長蛇,湖北為頭,安徽為腰,江南為尾,說:「今湖北未得,倘安徽有失,則蛇中既折,其尾雖生不久」[一],形像地指出了安徽那時的戰(zhàn)略地位,關系到太平天國的存亡。所以,東征告一段落,西上的戰(zhàn)斗任務即緊接上了日程。西上的目標,是上取湖北,在戰(zhàn)略上是力爭上游,取得勝利,以粉碎湘軍對安慶的圍攻。
庚申十年冬,太平天國以英王陳玉成統(tǒng)北路軍,從皖北進蘄、黃,以李秀成統(tǒng)南路軍,從皖南進江西,會師武昌,合取湖北。北路軍於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二月,攻克湖北黃州,時武昌空虛,聞太平軍將到,城中已發(fā)生混亂,唾手可得。那時候,英國海軍提督何伯(J.Hope)帶船隊到漢口,出來干涉,陳玉成有了顧慮,他把進攻武昌的軍隊,改向麻城、德安一帶進軍。到了三月,又把精兵調(diào)回下游去救安慶。南路軍也於辛酉十一年四月底進入湖北,克復了大冶、鄂城、通城、通山、興郭、咸寧、嘉魚、蒲圻等州縣,再進則武昌動搖,敵人也要被迫撤退安慶的圍師。而李秀成卻從湖北退兵,經(jīng)江西入取浙江。當南路軍到了江西還未進入湖北時,曾國藩在寫給他的兒子曾紀澤的一封信里,暴露出他圍攻安慶形勢的險惡。他說太平天國這一次「救安慶,取勢乃在千里以外,如湖北則破黃州,破德安,破孝感,破隨州、云夢、黃梅、蘄州等屬,江西則破吉安,破瑞州、吉水、新淦、永豐等屬,皆所以分兵力,丞肆以疲我,多方以誤我」,驚嘆太平天國「之善於用兵,似較昔年更狡、更悍」。他雖然厚著臉皮說什么「吾但求力破安慶一關,此外皆不遽與之爭得失」[一],實際上他已被迫處於被動地位,搖動了他對安慶的圍攻。如果當日北路軍於三月攻取武昌,或南路軍於六月兵臨武昌城下,他圍攻安慶的軍隊就必定要撤走。後來李秀成被俘,他的機要秘書趙烈文與李秀成談話,說南路軍到了湖北南部,「更進則武昌動搖,皖圍撤矣」[二]的話,正是吐露出他的實情??墒牵愑癯伞⒗钚愠啥季构μ澮换I,沒有進行到底,遂致良謀碩算,付之東流。這年七月二十六日(夏歷八月初一日),安慶就給敵人攻陷。從此敵人以安慶為大本營,「踞上游之勢,建瓴而下」[三],向天京進攻。南路軍於八月入浙,雖收復浙江,卻補救不了安慶的失陷。北路軍於安慶失陷後,退駐廬州,旋向西北遠征,陳玉成孤軍留在廬州,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四月,突圍走到壽州被俘,壯烈犧牲。長江以北,失了這一枝大軍的支持,保衛(wèi)天京便困難了。
當庚申十年夏克復蘇州、嘉興後,太平天國即向上海進軍。那時候,英、法侵略聯(lián)軍和清政府的戰(zhàn)事尚未結束,已經(jīng)由一此地主、官僚、賈辦雇傭美國流氓華爾(F.T.Ward )為著抗拒太平天國而組成一枝洋槍隊。但這枝武裝的流氓隊擋不住太平軍向上海推進。到七月,太平軍進抵上海時,英、法侵略軍便起來抗拒。這一役,太平軍因嘉興方面戰(zhàn)事告急,沒有交兵就撤退。
在太平天國進軍上海後兩個月,清政府向英、法侵略者屈服,簽訂了賣國的北京條約,批準了天津條約。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雙方都感到有合作的必要。到辛酉十一年十一月,太平天國於攻克杭州後,分兵五路向上海大舉進攻的時候,以英國為首的外國侵略者,就由英國海軍提督何伯、陸軍提督士迪佛立(StaveIey)指揮的英國軍隊,法國海軍提督卜羅德( Protet)指揮的法國軍隊,和美國流氓華爾指揮的洋槍隊聯(lián)合起來,叫囂要為「肅清上海周圍三十英里的地區(qū)」而戰(zhàn)。這時候,清政府已確定了和外國軍事合作的方針,以曾國藩為首的反動勢力趕緊配合外國侵略者的軍事行動。他一面派李鴻章率領新成立的淮軍乘趕到安慶迎接的英商輪船去上海,一面派曾國荃率領湘軍從安慶出動向天京進犯,同時,又派左宗棠率領湘軍從衢州進攻浙江。中國的和國際的反動勢力結合起來從事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以反封中國人民。英、法、美供給清朝軍隊以軍械、彈藥。英、法、美各國軍官得到本國政府正式許可投入清軍,進行清軍的訓練工作。
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春,太平軍把外國侵略者從太倉州、嘉定、南翔、奉賢、青浦、寶山一路掃蕩。在奉賢南橋鎮(zhèn)擊斃法國海軍提督卜羅德,在青浦生擒常勝軍副管帶法爾思德(E.Forrester),把英國陸軍提督士迪佛立率領的英、法侵略軍圍在嘉定城。士迪佛立焚城竄走上海,不敢應戰(zhàn)。而曾國荃的湘軍卻正在這個時候,趕急進犯到了天京,洪秀全一日下三道詔令,把進攻上海的大軍撤退回救天京。
大軍回到蘇福省,開了兩次軍事會議,集議全局,向天王奏陳湘軍有水師運輸子藥物資,難與爭鋒,建議將蘇福省糧食軍火運回天京,廣為積貯,用固守以制敵策,使敵頓兵堅城,待兩年後,師老力疲,形見勢絀,然後一舉把它消滅。洪秀全不從,嚴命立即遵詔,并把在浙江湯溪前線抗擊左宗棠湘軍進犯的侍王李世賢軍隊也調(diào)回天京作戰(zhàn)。九月,東線大軍西上,向逼扎雨花臺的湘軍猛攻。在戰(zhàn)事後十一天,曾國藩就看出太平軍以十萬之眾,每日須食米千石,沒有大舟運糧,「何能持久」。自己只要守得住江濱通水師糧運的道路,太平軍就「自必潰而之他」[一]。後來猛攻四十多天,攻勢的激烈,雖然曾經(jīng)使曾國藩「心已用爛,膽已敬驚碎」[二],但竟因運輸困難,軍隊「未帶冬衣」,「兵又無糧」[三],攻打不下,果不出這個反革命頭子所料。
由於蘇、浙大軍西調(diào)回天京作戰(zhàn),中外反動勢力就乘機在東線向太平天國發(fā)動風狂的進攻。在江蘇方面,先由美國流氓華爾帶領,華爾被擊斃後,由英國軍官戈登(C.G.Gordon)帶領的常勝軍協(xié)助李鴻章淮軍以上海為基地,向蘇州進攻。在浙江方面,以英國海軍總兵呟樂德克( R.Dew)組織的常安軍、定勝軍,法國海軍參將勒伯勒東(A.E.Le Brethon de Caligny )、寧波稅務司法國人日意格(Prosper Giquel)組織的常捷軍協(xié)助左宗棠湘軍向浙江進攻。這樣,太平天國就陷於兩面作戰(zhàn)的泥坑之中。
攻打湘軍營壘不下,十月,天王采用進北攻進戰(zhàn)略,命李秀成率大軍渡江,向上游進攻,迫使曾國藩撤退進犯天京的湘軍以救上游。又命李世賢率軍攻金柱關,通寧國、太平糧道,以接濟天京。李世賢力戰(zhàn)皖南,沒有奏功,而湯溪於癸開十三年正月失陷,浙東金華、紹興等地全部被迫撤退。李秀成率領的大軍進到皖北,給饑餓所困,死喪了幾萬人,從六安州狼狽歸。五月回到天京,而敵人已攻陷太倉州、昆山,就要向蘇州進攻了。
八月,敵人攻陷浙江富陽城,來犯馀杭,進逼杭州。十月,蘇州失陷。這時候,由於中外反革命軍隊把太平天國區(qū)域搶光、燒光,徹底破壞了生產(chǎn),造成安徽、江蘇、浙江廣大地區(qū)「男婦逃避,煙火斷絕,耕者無顆料之收,相率廢業(yè)」,其中如「徽、池、寧國等屬,黃茅白骨,或竟日不逢一人」[一]的情況。尤其嚴重的是「南京附近三百里之地區(qū),全部被蹂躪為荒野地,不能生產(chǎn),渺無居民,復變回遠古未開辟的荒地?!涿准Z所出產(chǎn)之地盡成荒墟焦土」[二]。在這種情況下,使太平天國軍隊「行無民之境,猶魚行無水之地」,太平天國政權「居不耕之鄉(xiāng),猶鳥居無木之山」[三]。而「沿江三千里,名城要隘」,已為敵有,「浙東列郡,蘇、松各屬」,又先後失陷,「凡山川筋脈之地,米糧百產(chǎn)之源」,太平天國全部喪失[四]。
天京已不可能再守,當時太平天國唯一的救亡良策,只有放棄天京,取道皖南,入江西,繞湖北,與攻克陜西漢中的西北遠征軍會合,踞西北,以圖中原。白聚文(一譯白齊文,H.A.Burgevine)曾向李秀成建議:「最好放棄蘇州和南京,集中太平軍力量攻打北方」[一]。呤唎也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軍事行動,這就是放棄所有容易受到威脅的地方退往內(nèi)地,因為英軍無法到內(nèi)地去和他們作戰(zhàn),清軍也無法在內(nèi)地阻遏他們的軍事行動,制止他們增添兵力,阻礙他們未來的發(fā)展」[二]。蘇州失守後,李秀成就回京奏請洪秀全執(zhí)行這個救亡戰(zhàn)略。洪秀全斷然拒絕,硬要死守天京,把突破危亡形勢轉向有利地區(qū)以保存和發(fā)展革命力量的最後機會失掉了。
甲子十四年(一八六四年)正月,天京被包圍。在去年十一月,洪秀全就特命干王洪仁玕出京到丹陽、常州、湖州等地去催兵解圍。各處軍隊因天京無糧都不應命。而天京這樣大的城池祇留一萬人防守,也還在缺糧。二月,杭州失守。這時候,蘇、浙兩省從城池撤出的軍隊都因缺乏糧食,不可能在當?shù)乩^續(xù)作戰(zhàn),高喊「與其餓死江南,不如戰(zhàn)死江西」[三]的口號,沖到江西去。三月下旬,奉詔急救天京的西北遠征軍從陜西趕回到皖北邊境,也因蘇、皖地區(qū)遍地餓荒,被迫停留,無法抵達天京。四月,天王洪秀全因病逝世。六月,天京遂在激戰(zhàn)中陷落,太平天國中央政權傾覆。
天京陷落後,太平天國革命,由長江兩岸太平軍及苗民、回民起義軍肩負起來,繼續(xù)進行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在長江以南的軍隊,由侍王李世賢領導,轉戰(zhàn)江西、福建、廣東三省,乙好十五年十二月(一八六六年二月),在廣東嘉應州壯烈犧牲。在長江以北,由杰出名將遵王賴文光用太平軍編制改編安徽蒙、毫起義的捻軍,成為一枝嶄新的太平天國後期的新軍,縱橫於安徽、江蘇、湖北、河南、山東、陜西、山西、直隸八省。丙寅十六年(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九月,在河南分為兩路,賴文光統(tǒng)率東路軍留在中原地區(qū)作戰(zhàn),以梁王張宗禹統(tǒng)率西路軍入西北,連結陜甘回民起義軍。這一枝軍隊,把歷代農(nóng)民戰(zhàn)爭流動性作戰(zhàn)的戰(zhàn)術,高度地發(fā)展為一種游擊性運動戰(zhàn),以無敵的威勢,在曹州殺死兇暴昭著的清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在鐘祥俘虜淮軍大將郭松林,在西安殲滅清陜西巡撫劉蓉部湘軍於霸橋十字坡,在安陸打垮淮軍名將劉銘傳,在蘄水殺死湘軍大將彭毓橘,威震清京,使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班反革命大頭子疲於奔命。但由於不能解決流動作戰(zhàn)與根據(jù)地的矛盾,竟為敵人用書河圈地兜圍戰(zhàn)略所制。丁榮十七年(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十二月,東路軍先在山東壽光縣彌河覆敗。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七月,西路軍也在山東從駭河覆敗。己巳十九年(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四月,留在陜西的西路軍袁大斜部隊,最後在保安縣老巖窯全部犧牲。
在太平軍覆沒後,清朝統(tǒng)治者才得把兵力調(diào)去西南和西北鎮(zhèn)壓各族人民起義軍。一八七二年(清同治十一年),貴州苗民起義軍被鎮(zhèn)壓。明年,陜甘回民起義軍被鎮(zhèn)壓。又明年,云南回民起義軍也被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