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前期飛躍發(fā)展的革命形勢 鴉片戰(zhàn)爭后一年,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六月,太平天國領(lǐng)袖洪秀全在廣東花縣的一個農(nóng)村書塾中,創(chuàng)立發(fā)動革命的工具上帝教。第二年初夏,洪秀全和他最親密的朋友馮云山入廣西進行革命活動。馮云山深入桂平縣紫荊山組織了拜上帝會。清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年)秋,就在紫荊山區(qū)內(nèi)的平在山建立拜上帝會的總機關(guān)。
拜上帝會宣傳上帝為「天下凡間大共之父」[四],人人是「天生天養(yǎng)」[五];「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姐妹之群」,[一]人人都平等。凡拜上帝之后,「日日有衣有食,無災無難」[二],「不拜上帝者,蛇虎傷人,敬上帝者不得拜別神,拜別神者有罪」[三]。與上帝對立的是害人的閻羅妖頭,所有菩薩偶像,都是「閻羅妖之妖徒鬼卒」[四],凡供奉閻羅妖和菩薩偶像的皇帝官吏地主等一切民賊,也都是「妖」[五],都是「天所不容,所必誅者也」[六]。拜上帝會到處搗毀廟宇菩薩,教人只聽上帝命令,「不從清朝法律」[七],很巧妙地披著宗教外衣,從宗教信仰掀起宗教斗爭,立即從宗教斗爭轉(zhuǎn)化為政治斗爭。
拜上帝會以桂平紫荊山區(qū)為中心,西到貴縣,東到平南、藤縣,北到武宣、象州,南到博白、陸川以至廣東信宜,在這幾個州縣星羅棋布的農(nóng)村里面,迅速發(fā)展。他們「一人傳十,以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數(shù)縣之人,……每村或百家,或數(shù)十家之中,或有三、五家肯從」,或十家八家肯從?!瓘恼呔闶寝r(nóng)夫之家,寒苦之家,積多結(jié)成聚眾」[一]。當時拜上帝會與地主階級壁壘分明,「拜上帝人與拜上帝人一和(夥),團練與團練一和(夥)各爭自氣,各逞自強」[二],斗爭越來越激烈。
清道光三十年(一八五0年)十月初一日,拜上帝會在金田團營,與地主階級團練展開武裝斗爭。十一月底,打敗來攻的清軍。十二月初十日(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就在金田宣布起義,在長空上飄揚起「太平」的旗幟。
金田方起義,清朝欽差大臣李星沅就看出太平軍有遠大的理想,有堅強的組織,有昂揚的斗志,與天地會起義軍迥然不同。他認為「誠腹心大患」[三],決定集中全力先打太平軍,由廣西提督向榮指揮。向榮是當時清朝第一員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大將,特地調(diào)任廣西提督來抗拒起義軍的。清咸豐元年正月十八日,兩軍在大湟江口牛排嶺大戰(zhàn),太平軍把清軍打敗,隨即乘虛北出武宣縣。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xiāng)即天王位,正號太平天國,以本年為太平天國辛開元年,立幼王,建軍師,設(shè)百官,蓄發(fā)易服,號召四方。
四月,太平軍從武宣進到象州中坪。清軍趕來堵御。太平軍被阻不得北進,又缺鹽糧,六月,折回紫荊山。時清廷改派親信大臣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到了廣西,他定下封鎖的戰(zhàn)略,要把太平軍困死在紫荊山內(nèi)。太平軍在多病傷,又缺鹽的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斗志,「歡喜踴躍,同心同力同向前」,于八月十六夜,突圍東走平南,粉碎了清軍的封鎖。向榮率軍來追,在平南官村一敗涂地,逃入平南城。太平軍就向北急進,克服了永安州。清軍四百圍困,又企圖把太平軍困死在這個山城里面。清軍的封鎖是嚴密的,內(nèi)久不通,困到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二月時,連「斤兩之火藥」都沒有了[一]。但無畏的太平軍,于三月初三夜,終于打破包圍,向東突圍出,大敗追兵,進圍桂林。太平軍從此好比「虎兕出于柙」,敵人再不可能把它封鎖在山區(qū)內(nèi)了。
四月十五夜,撤桂林圍,傳檄全國,北出經(jīng)全州,南王馮云山中炮犧牲。五月初二日,從全州乘船指向長沙。敵人先釘塞蓑衣渡口,船阻不得過,就焚燒船只輜重,從湘水東岸進永州。阻水,折而南,初九日,克道州。七月初七日,離道州東進,十四日,克郴州。道州、郴州一帶群眾加入的約五萬人。太平軍在湘南擴軍休整,并廣籌軍資。
八月,進軍長沙。西王蕭朝貴中炮犧牲。十月二十七夜,撤長沙圍,渡湘水西岸北進。當時在長沙城中抗拒太平軍的湖南巡撫駱秉章追述這一役說:「河西原有官兵萬馀,向軍門亦在焉,不能堵賊北竄,不知何故?!且垡?,在長沙辦賊,城內(nèi)及城外,東河西河,兵勇共六、七萬人。住城一中堂,三巡撫,三提督,總兵十一、二員,在城外者兩總督,不能滅賊,以致北竄,亦一恨事」[一]。清朝宰相、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等等文武大臣的畏葸無能,綠營軍隊的腐朽,駱秉章在這段短短的回憶中,已經(jīng)暴露無遺。太平軍從此一帆風順,出洞庭,入長江,下江南,清軍再沒有阻擋的能力了。
太平軍既渡湘水,十一月初十日,克岳州。二十日,克漢陽。十二月初九日,克武昌。太平軍在武昌歡度新年。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正月初七日,大軍分水陸兩路下江南。二月初二日,進圍南京,十四日,就攻克南京。分軍攻克鎮(zhèn)江、揚州。計自金田起義到這時候,祇兩年三個月,就席卷長江,截斷了清朝的漕運,控制了中國的心臟地區(qū)。革命形勢在飛躍地發(fā)展。
在攻克南京后,建立首都問題擺在太平天國領(lǐng)導者的面前。這一個決定革命前途的決策,要他們立刻作出決定。洪秀全是早已主張建都河南的,在長沙北出時,已采取過要到常德經(jīng)鄂北出河南的行動。只因到益陽忽得民船數(shù)千,才改作順流而下。到這時候,洪秀全主張分軍鎮(zhèn)守江南,大軍向河南挺進,取河南建都。這一個主張,不論是在戰(zhàn)略思想上或政策方針上都是十分英明正確的。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論河南說:「河南所稱四戰(zhàn)之地也,當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爭」[一]。當時太平天國的革命形勢尤其如此。因為清朝首都在北京,「太平天國之存在必待清朝滅亡后始可得人承認。清室存亡當視北京之能守與否為斷」[二]。而太平天國要攻克北京,就必須先取河南,建立臨時的首都。這樣就把自己的首都放在敵人首都的大門口,隔著黃河遙遙對峙,擺開進攻的形勢,然后用全力向北京進攻,大軍渡河,有了一個鞏固的大后方,源源向前方支援,先立于不敗之地,而根據(jù)當時雙方形勢判斷,北京又是斷然可以攻取的。洪秀全考慮這問題時,他不是不看到太平天國擁有一萬多艘船只,滿載數(shù)不盡的輜重,進入了資源豐富,龍蟠虎踞,號稱帝王之家的南京的。但是,他熟悉中國歷史,知道南京「局促于東南,而非宅中圖大之業(yè)」[一]。歷史上建都南京的都是一些偏安的或者割據(jù)的皇朝,結(jié)果沒有不遭滅亡的。所以他不從南京建都的一些表面利益來看問題,而從革命的根本大計來著眼,提出分軍鎮(zhèn)守江南,大軍取河南建都的主張??墒牵瑮钚闱鍏s采取了老水手的建議,在南京建都,在太平天國興亡史上,鑄成了大錯。
天京既建,立即出師北伐、西征。北伐軍于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四月初八日從揚州出發(fā),命大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率領(lǐng),經(jīng)安徽、于五月攻下河南歸德府。打算從歸德府城西北四十多里的劉家口渡黃河,取道山東進攻北京。到劉家口,敵人采防河戰(zhàn)略,把渡船燒光,無船過渡。繞道到河南鞏縣,從洛河偷渡黃河。過黃河后,在懷慶府休整。七月,西入山西,打算從西面攻北京,被阻,折回河南,從武安突入直隸。九月,前鋒迫近保定。又被阻,從深州乘虛而東,改從東面攻北京。時值天津地區(qū)大水,到達北京東南的靜海,淹沒道路,無法行進。清軍立刻結(jié)集在楊村,以阻北進。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正月,糧盡,退到阜城,再退守東光連鎮(zhèn),等候增兵。四月,天京援軍到達山東,攻克臨清州。李開芳帶騎兵去迎接,到高唐州,知援軍已潰敗,乃入守高唐州,于是北伐軍分為兩地。林鳳祥堅守連鎮(zhèn),到乙榮五年(一八五五年)正月,糧盡陷落。李開芳從高唐州退守馮官屯,也在這年四月給敵人用水淹陷。北伐軍以孤軍遠征,縱橫數(shù)省,迫近北京,奉命堅守,等候增兵,合取北京血戰(zhàn)兩年,全軍覆敗,壯烈犧牲。
孤軍北伐,是楊秀清在建都問題鑄成大錯之后,又一次大錯誤,楊秀清既定都南京,就應該用全力來先平定東南,然后北伐,還不失為中策,卻孤軍北伐,竟出下策。北伐軍出發(fā)時祇二萬二千五百人,到靜海時,也不過四萬人。由于兵力單薄,故四月出發(fā),五月就過黃河,在懷慶府竟停留了三個月,不能北進,而不得不西入山西,企圖從西面進攻北京。到了山西被阻,又折回河南,突入直隸,前鋒直迫保定,但仍不能直攻北京,又不得不迂回而東,改從東面進攻北京。北伐軍之所以采取避實擊虛、忽東忽西的戰(zhàn)略,就是因為兵力太單薄的緣故。到靜海后,清軍以重兵結(jié)集楊村,就不能再前進了。也就由于孤軍深入,與后方隔絕,無法運輸糧食。行軍無糧食,必敗之道。北伐軍過臨淮關(guān)后,就已經(jīng)感到「糧料甚難」[一]。過黃河后,得到河南、山西人民熱烈供應,維持了一個時期。到屯軍靜海、獨流時,就因為沒有大村莊供給,糧盡不得不退卻,以致于全軍覆沒。
從中國戰(zhàn)史看來,明太祖朱元璋既定江南,議北伐。他不取常遇春直搗北京的建議,認為「懸軍深入,饋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他定策「先取山東,撤彼屏蔽,移兵兩河,破其藩離,拔潼關(guān)而守之,扼其門檻,天下形勢人我掌握,然后進兵元都」。他動員兵力二十五萬人,照他的計劃平定了中原[一]。朱元璋的戰(zhàn)略思想,就是兵法上說的「致人不致于人」。在元末北方政權(quán)已呈解體的時候,朱元璋還不能直搗北京,要先立于不敗之地,并且還要用到二十五萬人的大兵力。而楊秀清在清朝政令還統(tǒng)一,政權(quán)比元末牢固得多的情況下,卻要以二萬二千五百人北伐,還取北京,怎能免于敗亡。
林鳳祥、李開芳是太平天國的開國英雄,兩員最杰出的大將,從廣西打到南京,都由他們打先鋒,名城重鎮(zhèn)都是他們先登。由他們領(lǐng)導的北伐軍,是太平天國最基本、最精銳的軍隊。在建都天京后,這一支軍隊,應該用來做西征的主力。那么,湘潭之役,由他們?nèi)?,就斷不會全軍覆敗。而曾國藩先已在靖港潰敗,投水自殺,被救起來躲在長沙南門外高峰寺,地主官僚紛紛向他攻擊。他羞憤極了,又幾次要自殺[二]。假如湘潭據(jù)點得鞏固,剛剛組織起來的曾國藩湘軍在內(nèi)外夾攻、四面楚歌中一定會被消滅掉。當劉麗川小刀會在上海起義時,也不至于派不出軍隊去支援。楊秀清不這樣做,卻派他們?nèi)ス萝姳狈?,全部喪亡,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李秀成說的天朝十誤,其中第一、二、三條錯誤,就都是指孤軍北伐說的,論為「誤國之首」[一]。
太平天國孤軍北伐遭到覆敗,但西征卻取得輝煌的勝利。西征軍于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從天京出發(fā)。八月,圍南昌不下,撤兵出長江,分軍為二:一路回安慶取廬州,一路入九江,取武昌。
回安慶的軍隊,于這年十二月克復廬州,安徽歸入版圖的二十七州縣。于是除舊布新,安徽人民熱烈擁護,太平天國就在安徽得到了最鞏固的政治和經(jīng)漳的基礎(chǔ)。
西取武昌的軍隊,于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正月圍武昌,分軍進攻湖南。三月,到岳州,與曾國藩反革命湘軍遭遇,一戰(zhàn)把它打敗,追到距長沙六十里的靖港,分一軍趨湘潭,以困長沙。曾國藩派兵去救湘潭,自己親帶水陸軍來攻靖港。靖港軍迎頭痛擊,曾國藩軍潰,投水自殺,部下把他救起,逃歸長沙。而湘潭太平軍由一個在軍事上無能的春官又副丞相林紹璋統(tǒng)率,三日三敗,全軍覆沒。靖港軍勢孤,向岳州撤退。五月,再克武昌。
湘潭覆沒,是金田起義以來第一次大敗,是使初組織起來的曾國藩湘軍得到囂張猖獗,于是連陷岳州、武昌,十月,遂直犯到九江、湖口。天王急命石達開前來指揮。乙榮五年(一八五五年),石達開用計在九江打垮湘軍水師。曾國藩又投水自殺,黨羽把他救起,逃走南昌。太平軍乘勝西上,正月,克復漢陽,二月,三克武昌。
這年九月,湘軍水陸三路來犯武昌,天王再命石達開督師。時九江仍有湘軍陸軍圍攻。十月,石達開從湖北通城進入江西,以攻敵所必救。江西八個府城,五十多個州縣,都望風歸附。當時在廣東起義進入江西的天地會隊伍也都加入,太平天國又增加了宏大的兵力。曾國藩困守南昌,正好似鱉在甕中一樣,果然先撤九江圍軍回救,接著又撤攻武昌東路軍回救。于是囂張猖獗盛極一時的曾國藩湘軍水陸師,到這時候完全處在被動,太平天國掌握著主動權(quán)把敵人控制著。
由于西征勝利,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五月,就在江西抽調(diào)兵力回來,打垮清朝欽差大臣向榮札在天京東門孝陵衛(wèi)的江南大營[一],向榮潰逃丹陽,自縊而亡。
當這時候,長江千里,上自武、漢,下至鎮(zhèn)江,都歸太平天國版圖。新克州縣,人民爭先歸附?!笘|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二]。曾國藩反革命湘軍所到地方「無土人為之向道,無米鹽可供買辦」[一]。人民痛恨清朝統(tǒng)治者,而歡欣鼓舞地擁護革命政權(quán)。三年西征的結(jié)果,已取得了東南大局澄清在望的局面。
從全國范圍來說,自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革命飛躍地勝利發(fā)展,大大推動鼓舞全國人民的反清斗爭。在太平天國革命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下,全國各地各族人民群眾紛紛起義,反對清朝反動統(tǒng)治,革命怒潮風起云涌,如火如荼。其中聲勢浩大的,計有: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四月,黃德美領(lǐng)導小刀會(天地會支派)在福建海澄縣起義。八月,劉麗川領(lǐng)導小刀會在上海起義。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五月,陳開領(lǐng)導三合會(天地會別名)在廣東佛山起義。九月朱洪英等領(lǐng)導天地會克廣西灌陽。乙榮五年(一八五五年)夏,張秀眉領(lǐng)導苗民在貴州臺拱廳起義。秋,張洛行領(lǐng)導捻黨在安徽毫州雉河集起義。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九月,杜文秀領(lǐng)導回民在云南大理起義。此外,聲勢較小的是數(shù)不盡的。他們與太平軍有的取得了聯(lián)系,有的遙相呼應,以太平天國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人民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鼎盛時期。
拜上帝會宣傳上帝為「天下凡間大共之父」[四],人人是「天生天養(yǎng)」[五];「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姐妹之群」,[一]人人都平等。凡拜上帝之后,「日日有衣有食,無災無難」[二],「不拜上帝者,蛇虎傷人,敬上帝者不得拜別神,拜別神者有罪」[三]。與上帝對立的是害人的閻羅妖頭,所有菩薩偶像,都是「閻羅妖之妖徒鬼卒」[四],凡供奉閻羅妖和菩薩偶像的皇帝官吏地主等一切民賊,也都是「妖」[五],都是「天所不容,所必誅者也」[六]。拜上帝會到處搗毀廟宇菩薩,教人只聽上帝命令,「不從清朝法律」[七],很巧妙地披著宗教外衣,從宗教信仰掀起宗教斗爭,立即從宗教斗爭轉(zhuǎn)化為政治斗爭。
拜上帝會以桂平紫荊山區(qū)為中心,西到貴縣,東到平南、藤縣,北到武宣、象州,南到博白、陸川以至廣東信宜,在這幾個州縣星羅棋布的農(nóng)村里面,迅速發(fā)展。他們「一人傳十,以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數(shù)縣之人,……每村或百家,或數(shù)十家之中,或有三、五家肯從」,或十家八家肯從?!瓘恼呔闶寝r(nóng)夫之家,寒苦之家,積多結(jié)成聚眾」[一]。當時拜上帝會與地主階級壁壘分明,「拜上帝人與拜上帝人一和(夥),團練與團練一和(夥)各爭自氣,各逞自強」[二],斗爭越來越激烈。
清道光三十年(一八五0年)十月初一日,拜上帝會在金田團營,與地主階級團練展開武裝斗爭。十一月底,打敗來攻的清軍。十二月初十日(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就在金田宣布起義,在長空上飄揚起「太平」的旗幟。
金田方起義,清朝欽差大臣李星沅就看出太平軍有遠大的理想,有堅強的組織,有昂揚的斗志,與天地會起義軍迥然不同。他認為「誠腹心大患」[三],決定集中全力先打太平軍,由廣西提督向榮指揮。向榮是當時清朝第一員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大將,特地調(diào)任廣西提督來抗拒起義軍的。清咸豐元年正月十八日,兩軍在大湟江口牛排嶺大戰(zhàn),太平軍把清軍打敗,隨即乘虛北出武宣縣。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xiāng)即天王位,正號太平天國,以本年為太平天國辛開元年,立幼王,建軍師,設(shè)百官,蓄發(fā)易服,號召四方。
四月,太平軍從武宣進到象州中坪。清軍趕來堵御。太平軍被阻不得北進,又缺鹽糧,六月,折回紫荊山。時清廷改派親信大臣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到了廣西,他定下封鎖的戰(zhàn)略,要把太平軍困死在紫荊山內(nèi)。太平軍在多病傷,又缺鹽的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斗志,「歡喜踴躍,同心同力同向前」,于八月十六夜,突圍東走平南,粉碎了清軍的封鎖。向榮率軍來追,在平南官村一敗涂地,逃入平南城。太平軍就向北急進,克服了永安州。清軍四百圍困,又企圖把太平軍困死在這個山城里面。清軍的封鎖是嚴密的,內(nèi)久不通,困到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二月時,連「斤兩之火藥」都沒有了[一]。但無畏的太平軍,于三月初三夜,終于打破包圍,向東突圍出,大敗追兵,進圍桂林。太平軍從此好比「虎兕出于柙」,敵人再不可能把它封鎖在山區(qū)內(nèi)了。
四月十五夜,撤桂林圍,傳檄全國,北出經(jīng)全州,南王馮云山中炮犧牲。五月初二日,從全州乘船指向長沙。敵人先釘塞蓑衣渡口,船阻不得過,就焚燒船只輜重,從湘水東岸進永州。阻水,折而南,初九日,克道州。七月初七日,離道州東進,十四日,克郴州。道州、郴州一帶群眾加入的約五萬人。太平軍在湘南擴軍休整,并廣籌軍資。
八月,進軍長沙。西王蕭朝貴中炮犧牲。十月二十七夜,撤長沙圍,渡湘水西岸北進。當時在長沙城中抗拒太平軍的湖南巡撫駱秉章追述這一役說:「河西原有官兵萬馀,向軍門亦在焉,不能堵賊北竄,不知何故?!且垡?,在長沙辦賊,城內(nèi)及城外,東河西河,兵勇共六、七萬人。住城一中堂,三巡撫,三提督,總兵十一、二員,在城外者兩總督,不能滅賊,以致北竄,亦一恨事」[一]。清朝宰相、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等等文武大臣的畏葸無能,綠營軍隊的腐朽,駱秉章在這段短短的回憶中,已經(jīng)暴露無遺。太平軍從此一帆風順,出洞庭,入長江,下江南,清軍再沒有阻擋的能力了。
太平軍既渡湘水,十一月初十日,克岳州。二十日,克漢陽。十二月初九日,克武昌。太平軍在武昌歡度新年。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正月初七日,大軍分水陸兩路下江南。二月初二日,進圍南京,十四日,就攻克南京。分軍攻克鎮(zhèn)江、揚州。計自金田起義到這時候,祇兩年三個月,就席卷長江,截斷了清朝的漕運,控制了中國的心臟地區(qū)。革命形勢在飛躍地發(fā)展。
在攻克南京后,建立首都問題擺在太平天國領(lǐng)導者的面前。這一個決定革命前途的決策,要他們立刻作出決定。洪秀全是早已主張建都河南的,在長沙北出時,已采取過要到常德經(jīng)鄂北出河南的行動。只因到益陽忽得民船數(shù)千,才改作順流而下。到這時候,洪秀全主張分軍鎮(zhèn)守江南,大軍向河南挺進,取河南建都。這一個主張,不論是在戰(zhàn)略思想上或政策方針上都是十分英明正確的。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論河南說:「河南所稱四戰(zhàn)之地也,當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爭」[一]。當時太平天國的革命形勢尤其如此。因為清朝首都在北京,「太平天國之存在必待清朝滅亡后始可得人承認。清室存亡當視北京之能守與否為斷」[二]。而太平天國要攻克北京,就必須先取河南,建立臨時的首都。這樣就把自己的首都放在敵人首都的大門口,隔著黃河遙遙對峙,擺開進攻的形勢,然后用全力向北京進攻,大軍渡河,有了一個鞏固的大后方,源源向前方支援,先立于不敗之地,而根據(jù)當時雙方形勢判斷,北京又是斷然可以攻取的。洪秀全考慮這問題時,他不是不看到太平天國擁有一萬多艘船只,滿載數(shù)不盡的輜重,進入了資源豐富,龍蟠虎踞,號稱帝王之家的南京的。但是,他熟悉中國歷史,知道南京「局促于東南,而非宅中圖大之業(yè)」[一]。歷史上建都南京的都是一些偏安的或者割據(jù)的皇朝,結(jié)果沒有不遭滅亡的。所以他不從南京建都的一些表面利益來看問題,而從革命的根本大計來著眼,提出分軍鎮(zhèn)守江南,大軍取河南建都的主張??墒牵瑮钚闱鍏s采取了老水手的建議,在南京建都,在太平天國興亡史上,鑄成了大錯。
天京既建,立即出師北伐、西征。北伐軍于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四月初八日從揚州出發(fā),命大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率領(lǐng),經(jīng)安徽、于五月攻下河南歸德府。打算從歸德府城西北四十多里的劉家口渡黃河,取道山東進攻北京。到劉家口,敵人采防河戰(zhàn)略,把渡船燒光,無船過渡。繞道到河南鞏縣,從洛河偷渡黃河。過黃河后,在懷慶府休整。七月,西入山西,打算從西面攻北京,被阻,折回河南,從武安突入直隸。九月,前鋒迫近保定。又被阻,從深州乘虛而東,改從東面攻北京。時值天津地區(qū)大水,到達北京東南的靜海,淹沒道路,無法行進。清軍立刻結(jié)集在楊村,以阻北進。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正月,糧盡,退到阜城,再退守東光連鎮(zhèn),等候增兵。四月,天京援軍到達山東,攻克臨清州。李開芳帶騎兵去迎接,到高唐州,知援軍已潰敗,乃入守高唐州,于是北伐軍分為兩地。林鳳祥堅守連鎮(zhèn),到乙榮五年(一八五五年)正月,糧盡陷落。李開芳從高唐州退守馮官屯,也在這年四月給敵人用水淹陷。北伐軍以孤軍遠征,縱橫數(shù)省,迫近北京,奉命堅守,等候增兵,合取北京血戰(zhàn)兩年,全軍覆敗,壯烈犧牲。
孤軍北伐,是楊秀清在建都問題鑄成大錯之后,又一次大錯誤,楊秀清既定都南京,就應該用全力來先平定東南,然后北伐,還不失為中策,卻孤軍北伐,竟出下策。北伐軍出發(fā)時祇二萬二千五百人,到靜海時,也不過四萬人。由于兵力單薄,故四月出發(fā),五月就過黃河,在懷慶府竟停留了三個月,不能北進,而不得不西入山西,企圖從西面進攻北京。到了山西被阻,又折回河南,突入直隸,前鋒直迫保定,但仍不能直攻北京,又不得不迂回而東,改從東面進攻北京。北伐軍之所以采取避實擊虛、忽東忽西的戰(zhàn)略,就是因為兵力太單薄的緣故。到靜海后,清軍以重兵結(jié)集楊村,就不能再前進了。也就由于孤軍深入,與后方隔絕,無法運輸糧食。行軍無糧食,必敗之道。北伐軍過臨淮關(guān)后,就已經(jīng)感到「糧料甚難」[一]。過黃河后,得到河南、山西人民熱烈供應,維持了一個時期。到屯軍靜海、獨流時,就因為沒有大村莊供給,糧盡不得不退卻,以致于全軍覆沒。
從中國戰(zhàn)史看來,明太祖朱元璋既定江南,議北伐。他不取常遇春直搗北京的建議,認為「懸軍深入,饋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他定策「先取山東,撤彼屏蔽,移兵兩河,破其藩離,拔潼關(guān)而守之,扼其門檻,天下形勢人我掌握,然后進兵元都」。他動員兵力二十五萬人,照他的計劃平定了中原[一]。朱元璋的戰(zhàn)略思想,就是兵法上說的「致人不致于人」。在元末北方政權(quán)已呈解體的時候,朱元璋還不能直搗北京,要先立于不敗之地,并且還要用到二十五萬人的大兵力。而楊秀清在清朝政令還統(tǒng)一,政權(quán)比元末牢固得多的情況下,卻要以二萬二千五百人北伐,還取北京,怎能免于敗亡。
林鳳祥、李開芳是太平天國的開國英雄,兩員最杰出的大將,從廣西打到南京,都由他們打先鋒,名城重鎮(zhèn)都是他們先登。由他們領(lǐng)導的北伐軍,是太平天國最基本、最精銳的軍隊。在建都天京后,這一支軍隊,應該用來做西征的主力。那么,湘潭之役,由他們?nèi)?,就斷不會全軍覆敗。而曾國藩先已在靖港潰敗,投水自殺,被救起來躲在長沙南門外高峰寺,地主官僚紛紛向他攻擊。他羞憤極了,又幾次要自殺[二]。假如湘潭據(jù)點得鞏固,剛剛組織起來的曾國藩湘軍在內(nèi)外夾攻、四面楚歌中一定會被消滅掉。當劉麗川小刀會在上海起義時,也不至于派不出軍隊去支援。楊秀清不這樣做,卻派他們?nèi)ス萝姳狈?,全部喪亡,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李秀成說的天朝十誤,其中第一、二、三條錯誤,就都是指孤軍北伐說的,論為「誤國之首」[一]。
太平天國孤軍北伐遭到覆敗,但西征卻取得輝煌的勝利。西征軍于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從天京出發(fā)。八月,圍南昌不下,撤兵出長江,分軍為二:一路回安慶取廬州,一路入九江,取武昌。
回安慶的軍隊,于這年十二月克復廬州,安徽歸入版圖的二十七州縣。于是除舊布新,安徽人民熱烈擁護,太平天國就在安徽得到了最鞏固的政治和經(jīng)漳的基礎(chǔ)。
西取武昌的軍隊,于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正月圍武昌,分軍進攻湖南。三月,到岳州,與曾國藩反革命湘軍遭遇,一戰(zhàn)把它打敗,追到距長沙六十里的靖港,分一軍趨湘潭,以困長沙。曾國藩派兵去救湘潭,自己親帶水陸軍來攻靖港。靖港軍迎頭痛擊,曾國藩軍潰,投水自殺,部下把他救起,逃歸長沙。而湘潭太平軍由一個在軍事上無能的春官又副丞相林紹璋統(tǒng)率,三日三敗,全軍覆沒。靖港軍勢孤,向岳州撤退。五月,再克武昌。
湘潭覆沒,是金田起義以來第一次大敗,是使初組織起來的曾國藩湘軍得到囂張猖獗,于是連陷岳州、武昌,十月,遂直犯到九江、湖口。天王急命石達開前來指揮。乙榮五年(一八五五年),石達開用計在九江打垮湘軍水師。曾國藩又投水自殺,黨羽把他救起,逃走南昌。太平軍乘勝西上,正月,克復漢陽,二月,三克武昌。
這年九月,湘軍水陸三路來犯武昌,天王再命石達開督師。時九江仍有湘軍陸軍圍攻。十月,石達開從湖北通城進入江西,以攻敵所必救。江西八個府城,五十多個州縣,都望風歸附。當時在廣東起義進入江西的天地會隊伍也都加入,太平天國又增加了宏大的兵力。曾國藩困守南昌,正好似鱉在甕中一樣,果然先撤九江圍軍回救,接著又撤攻武昌東路軍回救。于是囂張猖獗盛極一時的曾國藩湘軍水陸師,到這時候完全處在被動,太平天國掌握著主動權(quán)把敵人控制著。
由于西征勝利,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五月,就在江西抽調(diào)兵力回來,打垮清朝欽差大臣向榮札在天京東門孝陵衛(wèi)的江南大營[一],向榮潰逃丹陽,自縊而亡。
當這時候,長江千里,上自武、漢,下至鎮(zhèn)江,都歸太平天國版圖。新克州縣,人民爭先歸附?!笘|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二]。曾國藩反革命湘軍所到地方「無土人為之向道,無米鹽可供買辦」[一]。人民痛恨清朝統(tǒng)治者,而歡欣鼓舞地擁護革命政權(quán)。三年西征的結(jié)果,已取得了東南大局澄清在望的局面。
從全國范圍來說,自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革命飛躍地勝利發(fā)展,大大推動鼓舞全國人民的反清斗爭。在太平天國革命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下,全國各地各族人民群眾紛紛起義,反對清朝反動統(tǒng)治,革命怒潮風起云涌,如火如荼。其中聲勢浩大的,計有: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四月,黃德美領(lǐng)導小刀會(天地會支派)在福建海澄縣起義。八月,劉麗川領(lǐng)導小刀會在上海起義。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五月,陳開領(lǐng)導三合會(天地會別名)在廣東佛山起義。九月朱洪英等領(lǐng)導天地會克廣西灌陽。乙榮五年(一八五五年)夏,張秀眉領(lǐng)導苗民在貴州臺拱廳起義。秋,張洛行領(lǐng)導捻黨在安徽毫州雉河集起義。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九月,杜文秀領(lǐng)導回民在云南大理起義。此外,聲勢較小的是數(shù)不盡的。他們與太平軍有的取得了聯(lián)系,有的遙相呼應,以太平天國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人民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