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五)歐洲諸國

中國通史 作者:范文瀾 撰


 ?。ㄎ澹W洲諸國 據(jù)《宋史》記載,北宋時期,拂菻(東羅馬)曾三度遣使來貢。當時陸路上的通道既遠且阻,直接往來是很困難的。但間接的文化交流卻一直未曾停止。經(jīng)由西亞東傳的景教(聶思托里派基督教),在漢地雖已不再流行,但在畏兀兒等族地區(qū)卻仍然盛行。太平興國六年,王延德使高昌,他在那里見到所謂“波斯僧”,指的便是景教徒。據(jù)西方的記載,在十一世紀初,我國西北部的突厥人已有很大一批人轉(zhuǎn)奉了景教。以后景教一直在西域和西部蒙古地區(qū)盛行??肆?、乃蠻與汪古等部從遼、金以未便都是世奉景教的部族。

  蒙古的幾次大規(guī)模西征和四大汗國的建立揭開了中國與歐洲交通的新篇章。大批歐俄的部族,如欽察人、阿蘭人,俄羅斯人被裹脅東來;一些歐洲的工匠,如日爾曼奴隸、巴黎和貝爾格萊德的俘虜也出現(xiàn)在和林。西征也在客觀上打通了交通的道路,一大批歐洲人,包括教土、使臣、商賈和旅行家,抱著各自不同的目的涌向東方。

  普蘭諾·迦賓與盧卜魯克的來使歐洲人對蒙古,原來很不了解。拔都的西征引起了歐洲統(tǒng)治者們嚴重的不安和憂慮,因而亟力謀求了解蒙古草原的狀況,阻止殺掠。一二四三年,新當選的教皇英諾森四世組織兩個使團出訪蒙古:普蘭諾·迦賓出往俄羅斯;剌溫思出往波斯。普蘭諾·迦賓等在一二四五年四月從里昂出發(fā),帶著教皇寫給蒙古大汗勸諭勿攻基督教民的書信,經(jīng)過波希米亞、基輔,穿過南俄草原,在伏爾加河上覲見拔都。拔都認為這種關(guān)系必須取決于大汗,便派他前往蒙古。于是他與同伴別年的克特穿過康里草原,經(jīng)過準噶爾盆地北部,抵達蒙古。當時正在舉行選舉貴由為大汗的忽里勒臺。普蘭諾·迦賓在蒙古逗留了四個來月。貴由寫了勒令西歐的統(tǒng)治者們投降入貢的回信,交他帶給教皇。普蘭諾·迦賓于一二四六年十一月啟行,大體上循原路西返,一二四七年的下半年返抵里昂。他所記的《蒙古歷史》一書,是對蒙古人從生活習俗到軍事裝備、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的一個全面紀錄,其中還包括了旅途行紀,記述沿路的見聞。

  一二四八年,率領(lǐng)第八次十字軍東征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尼可西亞接待了一個自稱是蒙古駐小亞細亞的將軍按只吉歹所派遣的使團,使者名大維德。明年二月,圣路易遣安德烈為使,進行回訪。安德烈大概是在木干平原見到按只吉歹,然后繞行里海南岸,循錫爾河而東,抵達額敏河上貴由的行官。這時貴由已病死,海迷失皇后執(zhí)政,她接見了安德烈。一二五一年四月,安德烈返抵帕托列瑪恩,覲見圣路易,遞交了給海迷失皇后的回書。書中敦促稱臣入貢。緊接著,圣路易又在凱撤里亞接見了據(jù)說是海迷失所派遣的菲力浦使團。使團受到圣路易的款待,逗留一年之久。一二五二年春,圣路易又派教士盧卜魯克以傳教士的名義前往蒙古。盧卜魯克可能是從阿克兒乘船,伴同菲力浦使團抵孔士坦丁堡。然后越里海,從克里米亞半島登陸東行,先后覲見了西歐盛傳是基督教徒的蒙古諸王撒里塔,和住牧在伏爾加河上的拔都。拔都派他往見蒙哥汗。他在一二五三年十二月抵達蒙哥在汪吉河附近的冬營帳地,然后伴隨蒙哥的大帳日漸北移。次年四月進入和林城。逗留五個多月之后,盧卜魯克帶著蒙哥的嚴厲的促降書返回。他從拔都處折而南行,穿過高加索與小亞細亞,一二五五年六月抵達塞浦路斯。他此行的使命,原是希望結(jié)好蒙古,共同抗擊伊斯蘭教徒,收復圣地與宣揚基督教義。這無疑是徹底失敗了。但他成功地深入了解了蒙古的狀況和東西交通的道路。他所著的《行紀》一書,是關(guān)于蒙古和中亞歷史的有價值的資料。

  馬可波羅來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歐洲的貢使、商人、旅行家和傳教士,絡(luò)繹東來。馬可波羅以他的游記著稱于世。

  馬可波羅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尼古刺和叔父瑪竇從孔士坦丁堡渡黑海,前往欽察汗國的都城撒萊經(jīng)商。由此繼續(xù)前行,抵布哈拉。大約在一二六六年(至元三年)到達上都,受到忽必烈的接見。忽必烈決定派遣使臣隨同他們西返,往使羅馬教延,命教皇遣送熟知基督教律,通曉七種藝術(shù)者百人來華。中途使者因病阻留,尼古刺兄弟持國書繼續(xù)西行。他們在一二六九年抵阿克兒,向教廷呈遞了蒙古的國書。二年之后,兄弟二人攜帶十五歲的馬可波羅陪同教皇所派遣的二宣教士尼古勒與吉岳木東來。兩名宣教士在半途因懼怕危險而折回。馬可三人又經(jīng)過長途跋涉,于一二七五年(至元十二年)夏到達上都復命。馬可波羅在元朝留居十七年,頗得忽必烈的信任。忽必烈“欲見萬里如在目睫”,曾派遣賀勝遍歷吐蕃、云南、廣海之地,往返觀察。馬可波羅在游記中說他也曾奉使云南、江南及占城、印度諸地。馬可波羅還自稱在揚州作官三年。一二九一年(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應(yīng)伊利汗國的請求,把闊闊真公主嫁給阿魯渾汗。馬可波羅隨同阿魯渾的使臣護送公主,由海道西行。在一二九二年左右抵達伊利汗國,完成了護送任務(wù)。馬可波羅繼續(xù)西行,一二九五年返抵威尼斯。根據(jù)他口述整理的《馬可波羅游記》,記載了他在旅途和在元朝居留期間的見聞,對元朝的繁華和富庶備加贊揚。馬可波羅的東來和游記的傳播,極大地加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了解。

  列邊騷馬出使歐洲列邊騷馬原籍大都,是一個景教徒。列邊是景教長老之稱。據(jù)說當時在大都的景教徒多達三萬多人。騷馬與東勝(?)人馬兒可思在一二七八年(至元十五年)奉準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他們途經(jīng)河中府、唐兀城、和田,經(jīng)塔拉斯、呼羅珊而抵巴格達,因戰(zhàn)爭稽留在伊利汗境。一二八○年,馬兒可思被任命為契丹與汪古的大主教,改名為馬兒亞伯刺罕。次年,在巴格達的景教總主教死,諸大主教集會,因馬兒亞伯刺罕是蒙古人,而被選推為總主教,得到阿八哈汗的核準。其后阿魯渾汗在位,企圖征服巴勒斯坦與敘利亞,由馬兒亞伯刺罕派遣騷馬為使,前往歐洲,聯(lián)絡(luò)基督教國家。一二八六年騷馬以阿魯渾國王及馬兒亞伯刺罕總主教的名義赴羅馬,航經(jīng)孔士坦丁堡,至那不勒斯登陸。這時正值舊教皇死,新教皇未立。騷馬在羅馬盤桓之后,去往法蘭西,受到國王菲力浦四世的接見。國王表示:雖然蒙古人不是基督教徒,但如果為奪取耶路撒冷而進擊阿拉伯人,他將全力應(yīng)援。騷馬又前往會見英王愛德華。愛德華也表示他的想法與阿魯渾汗一致。一二八八年春,騷馬返抵羅馬。新教皇尼古拉四世熱烈地接待了騷馬,對阿魯渾汗優(yōu)禮基督教徒和打算奪回圣地表示了支持和感謝。騷馬在勝利完成使命后,循原道返回,受到阿魯渾汗的嘉獎。此后騷馬與馬兒亞伯刺罕一直留在伊利汗國。騷馬死于一二九四年。馬兒亞伯刺罕死于一三一七年。

  羅馬無主教士的東來騷馬的西行促使教皇尼古拉派遣傳教士孟德科維諾前來東方進行聯(lián)系與宣揚宗教。一二八九年,孟德科維諾攜帶教皇致阿魯渾汗、海都汗和忽必烈皇帝的信件,前往大不里士。他從這里航海至印度,停居年余,在一二九三年左右泛海來到大都。孟德科維諾受到了成宗的接待,允許他在大都自由傳教。他在大都皇宮附近興建了一所教堂。到一三○五年,先后洗禮了六千人。次年又完成了另一所教堂的興建。他成功地促使汪古部的大貴族高唐王闊里吉思放棄景教的信仰,改宗天主教。但由于闊里吉思在對海都作戰(zhàn)中被俘死去,嗣子朮安(這是從約翰·孟德科維諾取名的“約翰”一名的音譯)年幼,闊里吉思的兄弟尤忽難又率部民奉行景教。當時,大都的天主教與景教兩個教派互相排擠。孟德科維諾就曾長期受到一些景教徒的誣控。孟德科維諾在報導中還提到在大都的阿蘭人有三萬人,“這些人和他們的家屬來投約翰兄弟。他為他們宣道,并鼓舞他們”。阿蘭即《元史》里以驍勇著稱的阿速軍人,他們是蒙古西征時從高加索遷來的。馬可波羅曾說:“諸阿蘭皆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在大都的傳播,是同他們分不開的。

  孟德科維諾曾兩次致書羅馬教皇,請求派遣教士前來協(xié)助傳教。教皇于是在一三○七年派遣了七名副主教前來,但只有格拉德、比列格林與安德烈三人約在一三一三年抵達中國。大概也就是在這一年后,泉州也創(chuàng)設(shè)了主教區(qū),由格拉德任首任主教,以后則由比列格林和安德烈先后繼任。大都總主教孟德科維諾約在一三二八年(文宗天歷元年)病死,羅馬教廷又委派了尼古拉繼任總主教。尼古拉一行抵達阿力麻里,受到察合臺汗的歡迎。但從這以后,下落無聞。一三三六年(后至元二年),一個由元順帝派遣的十六人使團,包括法蘭克人安德烈(可能即上述泉州主教)在內(nèi)前往羅馬。使團還攜帶阿蘭貴族福定、香山、者燕不花等署名致羅馬教皇的信,請求為他們派來總主教,同時也給元朝皇帝派來使者。這個使團在一三三八年抵達亞維農(nóng),受到教皇別內(nèi)的克特十二世的接待。教皇立即籌組了一個包括馬利諾里在內(nèi)的使團東來。使團歷經(jīng)欽察汗國與察合臺汗國,并在阿力麻里建成一所教堂,洗禮數(shù)人。一三四二年(至正二年)七月,使團抵上都,向順帝獻駿馬?!对贰ろ樀奂o》記載:“是月,拂郎國貢異馬,長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純黑,后二蹄皆白?!比撼加谑菭帿I《天馬賦》、《天馬圖》,他們描寫這些使者“黃須碧眼,服二色窄衣,言語不可通”。使團在大都留居三年,然后循海道西歸。據(jù)馬利諾里記載:當使團離去時,皇帝曾囑咐“我或其他人很快能和一個賦予全權(quán)的紅衣主教返回來,擔任那里的主教”。但是,不久之后,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元朝覆亡。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也隨之停頓了。

  鄂多立克的來華旅行意大利教士鄂多立克從十四世紀初便開始了他的游歷生涯。他從大不里士、巴格達而至印度。一三二一年由印度繼續(xù)東行,歷南海諸國而抵廣州。再由廣州抵揚州,循運河北上,至于大都。鄂多立克在大都停留達三年,然后經(jīng)今內(nèi)蒙古游歷了青藏地區(qū),再經(jīng)呼羅珊至大不里士,返回威尼斯。在他講述的游記中,關(guān)于行在(即杭州)、大都的綠山(即萬壽山)和湖(即北海)以及分省置驛的情況,雖然很簡略,但大體上都是準確的。

  歐洲傳教士陸續(xù)來華和元朝使臣遠使西歐,這在元朝以前的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元朝統(tǒng)治時期的對外關(guān)系,由亞洲擴展到非洲和歐洲。元朝以后,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日益和世界歷史的發(fā)展,發(fā)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