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東周王國以外,一百四五十個諸侯國中吞并小國最多的晉、楚、齊、秦以及后起的吳越是一等國。吞并較少的魯(吞并九國)、宋(吞并六國)、鄭(都新鄭,河南新鄭縣)、衛(wèi)(都帝丘,河南濮陽縣)是二等國。陳、蔡(都新蔡,河南新蔡縣)、曹(都陶丘,山東定陶縣)是三等國。二三等國有權(quán)參與霸主召集的大盟會,與大國通稱為列國。其余小國只能做列國的私屬,給宗主國服役,不得參與大盟會。還有一種附庸國,地位更卑微。這些大小國相互間的關(guān)系,除了“強陵弱,眾暴寡”,別的關(guān)系是很少的。大國對小國,不是攻伐,便是迫令獻(xiàn)納貢賦和賄賂,還得表示出曲盡恭順的禮貌。小國對最小國,同樣是攻伐與勒索貢賦賄賂,只要有侵奪的機會,決不放過。例如邾(山東鄒縣東南)、魯兩國境界交錯,邾人在翼(山東費縣西南)筑城,回來經(jīng)過魯?shù)匚涑牵ㄙM縣西南),猛不防魯兵堵塞前后,邾人被捉當(dāng)俘虜。最小國也互相侵奪,例如邾國(山東臨沂縣北舊開陽城)國君出城到公田上督耕,邾人襲入邾國,俘獲鄅君的妻女。鄅君說“我無家可歸了”,跑到邾國要和妻女同當(dāng)俘虜。邾君留下他的女兒,把鄅夫人送還鄅君。被侵奪的國家,有的滅亡,有的受損,受損多了還是滅亡。所有國家都在互吞,大國吞大國,大國吞小國,小國吞最小國,到東周末年,只剩下晉、楚、齊,秦、越五大國和魯、宋、鄭、衛(wèi)等幾個待亡的小國。東周諸侯兼并,原始的小國割據(jù)就是這樣逐漸變成了少數(shù)大國割據(jù)。
諸侯國內(nèi)有大夫采邑(宗族),一個采邑實際是一個小國。因為諸侯兼并,某些侯國土地擴大了,國內(nèi)某些采邑也跟著擴大起來。大采邑間由開始兼并到盛行兼并,與諸候兼并走著同樣的道路,不過兩種兼并的作用卻顯有不同。諸侯兼并破壞了被滅國的宗族,加強了本國內(nèi)的宗族;采邑兼并則是破壞了國內(nèi)失敗的宗族,同時勝利的宗族本身也發(fā)生變化。馬克思說“一般說來,軍隊在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雹僦T侯和大夫為了戰(zhàn)爭,對人民得讓些步。人民跟著統(tǒng)治者打擊對方統(tǒng)治者,客觀上起著削弱整個領(lǐng)主統(tǒng)治的作用。家族代宗族而興起,主要是戰(zhàn)爭的結(jié)果。
食采邑的貴族有兩類。一類是國君的兒子,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非嫡子)以貴(依母的貴賤,所謂子以母貴)不以長”(《公羊傳》隱公元年)的規(guī)定,一人得繼承君位,其余食采邑做大夫,如魯國的三桓,鄭國的七穆,齊國的高、國、崔、慶等是。一類是有功的異姓人,也得食采邑做大夫,如晉國六卿中范氏、趙氏,齊國陳氏等是。大夫的采邑與名位都是子孫世世繼承不絕,國君在這些世襲貴族中選出一人或數(shù)人做卿,助國君掌管國政。到后來,華夏諸侯國如晉、齊、魯、宋、鄭、衛(wèi)等國,卿也成為子孫世襲,國政被幾家世卿把持,某些宗族變成強宗,采邑變成強國。
大夫有寵或有功或有權(quán)力,可以獲得國君的賞田、賞人,也可以向國君請賞,也可以瓜分其他宗族的土田,甚至可以瓜分公室。例如齊君賞一個大夫,一次縣三百、徒(農(nóng)奴身分的人)四千,又一次賞仆三百五十家。宋國向戍因功請賞,宋君賞他六十邑。齊國陳鮑二族攻破國高二族,分取國高的財產(chǎn)。大采邑地廣人多,一般擁有兵車一百乘,稱為百乘之家,更大的采邑,尤其富強,如晉國郤克,曾要求率私屬伐齊報私怨,郤至“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國語·晉語》)。魯國在前五六二年(襄公十一年),季孫、孟孫、叔孫三家三分公室,作三軍各得一軍,到前五三七年(昭公五年),三家又四分公室,季孫得二,孟孫叔孫各得一,季孫私屬甲士多至七千人。
東周前期,諸侯武力兼并,對人民讓些步,好使人民聽從命令,出力作戰(zhàn)(從大量的記載來看,是對農(nóng)民讓步,不是對奴隸,因為服兵役的是農(nóng)民)。如楚國起兵侵衛(wèi),先給人民減戶稅,免舊欠,赦罪人,救濟窮乏人和鰥寡人等好處。晉悼公興霸業(yè),先給人民免舊欠,救災(zāi)難,輕賦斂,赦罪人等好處。東周后期,大夫要加增兼并的實力,更得多讓些步,與淫侈殘暴的國君爭民。例如齊國人民一年勞動收入的三分之二被齊君奪去,僅僅留下一分作衣食費,人民動不動受割腳的酷刑,市上踴價比履價高。大夫陳氏正和齊君相反,借給窮民食糧用大斗,收回時用小斗。陳氏山海所產(chǎn)樹木魚鹽蜃蛤到市上出賣,價格同產(chǎn)地一樣。齊國人民痛恨國君,象流水般歸附陳氏。晉國人民也是恨國君如寇仇,逃避到政治較好的采邑里。齊國陳氏、晉國韓趙魏三家,政治比較好一些,所以成為大夫兼并的最后勝利者。
前五四六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是東周時期劃分為前后兩期的一年。這一年,向來爭奪霸權(quán)的晉楚兩大國在宋國召開了弭(息)兵大會。大會以前,列國形勢主要是諸侯兼并,其次是大夫兼并;大會以后,形勢變?yōu)橹饕谴蠓蚣娌?,其次是諸侯兼并。這就是說,弭兵大會是東周時期諸侯兼并轉(zhuǎn)變?yōu)榇蠓蚣娌⒌年P(guān)鍵。
宋大夫向戍同晉國執(zhí)政趙武、楚國執(zhí)政屈建都有交誼,想說合兩國,息兵停戰(zhàn)。晉國六家世卿(趙、范、知、中行、韓、魏)相互間爭奪劇烈,楚因受吳國威脅,不敢冒險北進,都愿意暫時停戰(zhàn)。其余小國內(nèi)大夫也在進行兼并,希望減少對外戰(zhàn)爭。因此向戍一倡導(dǎo),就得到晉楚等國的贊同。前五四六年,晉、楚、魯、宋、蔡、衛(wèi)、陳、鄭、許、曹十國大夫在宋都商丘大會,約定晉楚兩國同作霸主。此后楚可以專力對吳,晉可以專心內(nèi)爭。吃虧的是小國,要備兩份貢品向兩霸主朝貢,負(fù)擔(dān)更加嚴(yán)重。但也因為南北朝貢往來,華夏文化對楚發(fā)生更大的影響,楚逐漸被看作華夏列國中的一國,華夏范圍擴大到楚吳邊境上。
弭兵大會以后,戰(zhàn)爭相當(dāng)減少,大小各國尤其是晉齊國內(nèi)的強宗,展開了尖銳的兼并斗爭。
晉滅大夫祁氏羊舌氏,分祁氏田為七縣,羊舌氏田為三縣。又滅荀氏范氏,又滅知氏,晉國政權(quán)歸趙氏、韓氏、魏氏三家。到戰(zhàn)國時成立趙韓魏三國。
齊大夫陳氏鮑氏攻滅國氏高氏,陳氏又攻滅鮑氏晏氏,齊國政權(quán)全歸陳氏。到戰(zhàn)國時陳氏滅姜姓的齊,建立田姓(田陳二字通用)的齊國。
?、佟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三三五頁。
諸侯國內(nèi)有大夫采邑(宗族),一個采邑實際是一個小國。因為諸侯兼并,某些侯國土地擴大了,國內(nèi)某些采邑也跟著擴大起來。大采邑間由開始兼并到盛行兼并,與諸候兼并走著同樣的道路,不過兩種兼并的作用卻顯有不同。諸侯兼并破壞了被滅國的宗族,加強了本國內(nèi)的宗族;采邑兼并則是破壞了國內(nèi)失敗的宗族,同時勝利的宗族本身也發(fā)生變化。馬克思說“一般說來,軍隊在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雹僦T侯和大夫為了戰(zhàn)爭,對人民得讓些步。人民跟著統(tǒng)治者打擊對方統(tǒng)治者,客觀上起著削弱整個領(lǐng)主統(tǒng)治的作用。家族代宗族而興起,主要是戰(zhàn)爭的結(jié)果。
食采邑的貴族有兩類。一類是國君的兒子,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非嫡子)以貴(依母的貴賤,所謂子以母貴)不以長”(《公羊傳》隱公元年)的規(guī)定,一人得繼承君位,其余食采邑做大夫,如魯國的三桓,鄭國的七穆,齊國的高、國、崔、慶等是。一類是有功的異姓人,也得食采邑做大夫,如晉國六卿中范氏、趙氏,齊國陳氏等是。大夫的采邑與名位都是子孫世世繼承不絕,國君在這些世襲貴族中選出一人或數(shù)人做卿,助國君掌管國政。到后來,華夏諸侯國如晉、齊、魯、宋、鄭、衛(wèi)等國,卿也成為子孫世襲,國政被幾家世卿把持,某些宗族變成強宗,采邑變成強國。
大夫有寵或有功或有權(quán)力,可以獲得國君的賞田、賞人,也可以向國君請賞,也可以瓜分其他宗族的土田,甚至可以瓜分公室。例如齊君賞一個大夫,一次縣三百、徒(農(nóng)奴身分的人)四千,又一次賞仆三百五十家。宋國向戍因功請賞,宋君賞他六十邑。齊國陳鮑二族攻破國高二族,分取國高的財產(chǎn)。大采邑地廣人多,一般擁有兵車一百乘,稱為百乘之家,更大的采邑,尤其富強,如晉國郤克,曾要求率私屬伐齊報私怨,郤至“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國語·晉語》)。魯國在前五六二年(襄公十一年),季孫、孟孫、叔孫三家三分公室,作三軍各得一軍,到前五三七年(昭公五年),三家又四分公室,季孫得二,孟孫叔孫各得一,季孫私屬甲士多至七千人。
東周前期,諸侯武力兼并,對人民讓些步,好使人民聽從命令,出力作戰(zhàn)(從大量的記載來看,是對農(nóng)民讓步,不是對奴隸,因為服兵役的是農(nóng)民)。如楚國起兵侵衛(wèi),先給人民減戶稅,免舊欠,赦罪人,救濟窮乏人和鰥寡人等好處。晉悼公興霸業(yè),先給人民免舊欠,救災(zāi)難,輕賦斂,赦罪人等好處。東周后期,大夫要加增兼并的實力,更得多讓些步,與淫侈殘暴的國君爭民。例如齊國人民一年勞動收入的三分之二被齊君奪去,僅僅留下一分作衣食費,人民動不動受割腳的酷刑,市上踴價比履價高。大夫陳氏正和齊君相反,借給窮民食糧用大斗,收回時用小斗。陳氏山海所產(chǎn)樹木魚鹽蜃蛤到市上出賣,價格同產(chǎn)地一樣。齊國人民痛恨國君,象流水般歸附陳氏。晉國人民也是恨國君如寇仇,逃避到政治較好的采邑里。齊國陳氏、晉國韓趙魏三家,政治比較好一些,所以成為大夫兼并的最后勝利者。
前五四六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是東周時期劃分為前后兩期的一年。這一年,向來爭奪霸權(quán)的晉楚兩大國在宋國召開了弭(息)兵大會。大會以前,列國形勢主要是諸侯兼并,其次是大夫兼并;大會以后,形勢變?yōu)橹饕谴蠓蚣娌?,其次是諸侯兼并。這就是說,弭兵大會是東周時期諸侯兼并轉(zhuǎn)變?yōu)榇蠓蚣娌⒌年P(guān)鍵。
宋大夫向戍同晉國執(zhí)政趙武、楚國執(zhí)政屈建都有交誼,想說合兩國,息兵停戰(zhàn)。晉國六家世卿(趙、范、知、中行、韓、魏)相互間爭奪劇烈,楚因受吳國威脅,不敢冒險北進,都愿意暫時停戰(zhàn)。其余小國內(nèi)大夫也在進行兼并,希望減少對外戰(zhàn)爭。因此向戍一倡導(dǎo),就得到晉楚等國的贊同。前五四六年,晉、楚、魯、宋、蔡、衛(wèi)、陳、鄭、許、曹十國大夫在宋都商丘大會,約定晉楚兩國同作霸主。此后楚可以專力對吳,晉可以專心內(nèi)爭。吃虧的是小國,要備兩份貢品向兩霸主朝貢,負(fù)擔(dān)更加嚴(yán)重。但也因為南北朝貢往來,華夏文化對楚發(fā)生更大的影響,楚逐漸被看作華夏列國中的一國,華夏范圍擴大到楚吳邊境上。
弭兵大會以后,戰(zhàn)爭相當(dāng)減少,大小各國尤其是晉齊國內(nèi)的強宗,展開了尖銳的兼并斗爭。
晉滅大夫祁氏羊舌氏,分祁氏田為七縣,羊舌氏田為三縣。又滅荀氏范氏,又滅知氏,晉國政權(quán)歸趙氏、韓氏、魏氏三家。到戰(zhàn)國時成立趙韓魏三國。
齊大夫陳氏鮑氏攻滅國氏高氏,陳氏又攻滅鮑氏晏氏,齊國政權(quán)全歸陳氏。到戰(zhàn)國時陳氏滅姜姓的齊,建立田姓(田陳二字通用)的齊國。
?、佟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三三五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