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德國圖書獎短名單的6部作品?Christina Weiss
2018年第14屆德國圖書獎將于10月8日的法蘭克福書展上正式揭曉,入圍短名單的共有6部作品,上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
瑪利亞·西西莉亞·巴貝塔(Maria Celcilia Barbetta):《照亮這暗夜》(Nachtleuchten)
馬克西姆·比勒(Maxim Biller):《六只箱子》(Sechs Koffer)
尼諾·哈拉蒂奇維利(Nino Haratischwili):《貓與將軍》(Die Katze und der General)
英格-瑪利亞·馬爾克(Inger-Maria Mahlke):《群島》(Archipel)
蘇珊娜·霍克爾(Susanne R?ckel):《鳥神》(Vogelgott)
施益堅(Stephan Thome):《蠻夷的上帝》(Gott der Barbaren)
入圍的六位作家身上幾乎都有著明顯的跨文化背景:巴貝塔出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24歲獲得獎學金到德國攻讀學位,她用德語寫作是在用外語寫作;比勒出生于布拉格,父母是俄羅斯猶太人;哈拉蒂奇維利則是格魯吉亞人,20歲時因為學業(yè)來到德國漢堡;霍克爾除了作家的身份,同時也是位英語、法語翻譯;施益堅則將寶島臺灣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有著“犯罪學學者”背景的女作家馬爾克可能是唯一沒有任何異域文化標簽的入圍者。
曾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過漢學,后又留學南京、臺灣的施益堅或許是最先引起中國讀者和編輯興趣的入圍作家。小說《蠻族的上帝》由德國老牌文學出版社——蘇爾坎普出版社(Suhrkamp Verlag)推出(去年德國圖書獎的獲獎作品《Die Hauptstadt》也出自他家)。小說以19世紀的中國為背景,描寫了一位年輕的德國傳教士在南京、上海等地的經(jīng)歷。從“19世紀中期”、“起義”、“基督教”等關(guān)鍵詞中不難看出,這本小說是以“太平天國”為時代背景的。公布的試讀章節(jié)也沒有令人失望,描寫戰(zhàn)爭場景有點有面:細節(jié)到航行已久的英國船艦上剩下的早餐是什么模樣,英方大使私下對法國人“不靠譜”的揶揄;也有指揮官調(diào)度指揮、炮火轟鳴的大場面。另外,無論是出版社公布的簡介、評委會及媒體的評論,都試圖從這部小說中解讀出對當今世界的關(guān)懷:宗教狂熱、戰(zhàn)爭、極端暴力……
施益堅(Stephan Thome):《蠻夷的上帝》(Gott der Barbaren)?德國蘇爾坎普出版社。這是施益堅第一本以中國主題的小說作品。
同樣引人矚目的是兩位非德語母語的女作家:巴貝塔和哈拉蒂奇維利。兩位雖然用外語寫作,但她們的作品仍與各自的故鄉(xiāng)密不可分。
巴貝塔的《照亮這暗夜》以20世紀70年代的阿根廷為故事舞臺。雖然同樣是表現(xiàn)政治局勢的動蕩和危機四伏的社會環(huán)境,但從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著手:愛吟詩作賦的汽修工、有潔癖洗衣店女店主、冒失莽撞的警察。在試讀章節(jié)中,小女孩特蕾莎(Teresa)與父母的相處方式,孩子的小心思都描寫得非常細膩。
而哈拉蒂奇維利的《貓與將軍》講述的則是一個“債與罪”的故事:為了償還在車臣戰(zhàn)爭中犯下的罪孽,被稱為“將軍”的主人公輾轉(zhuǎn)莫斯科、馬拉喀什展開贖罪之旅。
瑪利亞·西西莉亞·巴貝塔:《照亮這暗夜》(左)?費舍爾出版社(S. Fischer Verlag);尼諾·哈拉蒂奇維利:《貓與將軍》(右)?法蘭克福出版社(Frankfurt Verlagsanstalt)兩位女作家都在成人之后才去往德國,用德語這門外語進行創(chuàng)作。
比勒的《六只箱子》與巴貝塔筆下的故事一樣發(fā)生在冷戰(zhàn)時期。主人公的祖父在蘇聯(lián)當政時期遭到處決,告密嫌疑人都是大家庭中的親戚。很難想象,在短短200頁的小說中,比勒是如何從六個人不同視角展開敘述,并由此揭開這個家族謎團的。
習慣“正面剛”的比勒曾指責德語作家們寫的都是“弱雞文學”,他的一部自傳式作品還由于損害他人名譽而被雪藏。不知道他的這本新作能不能將人們的注意力更多地轉(zhuǎn)移到他的作品上呢?
馬爾克身上看似毫無異域文化標簽,她的小說舞臺卻在德國之外,在西班牙的特內(nèi)里費島。小說主人公羅莎(Rosa)來到島上追尋祖父曲折的過往:祖父在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期間擔任信使,被法西斯分子俘虜,逃出牢籠后又重返故地,如今守護著島上最后的老人院。
馬克西姆·比勒:《六只箱子》(左)?奇維出版社(Kiepenheuer & Witsch Verlag);英格-瑪利亞·馬爾克:《群島》(右)?羅沃爾特出版社(Rowohlt Verlag)
相比另外幾位作者,霍克爾憑借《鳥神》入圍短名單是人們預(yù)料之外的。無論是霍克爾本人還是她的出版社(奧地利的榮格與榮格出版社)都不如以上的入圍選手們出名。
在小說中,“鳥神”是神話傳說中高于人類的存在,它渾身羽毛,尤其能讓想要靠近它的人心生恐懼。作為鳥類愛好者的三姐弟/兄妹在研究“鳥神”傳說之后,在不同的大陸上探訪崇拜“鳥神”的族群。從出版社公布的試讀章節(jié)來看,小說一開篇就營造出神秘幽暗的氣氛,主人公來到偏遠山區(qū),途中所見都是破敗的舊屋和面無表情、暗中窺探的當?shù)厝?,讀完這樣的序章,讓人幾乎想把它歸入驚悚小說之列,也難怪評委會評論稱它為“黑色浪漫主義的后繼之作”。
蘇珊娜·霍克爾:《鳥神》榮格與榮格出版社(Jung und Jung Verlag)
從其它角度來看,馬爾克曾入圍過一次,施益堅入圍過兩次德國圖書獎的提名名單;哈拉蒂奇維利的故鄉(xiāng)是本屆書展的主賓國格魯吉亞,她本身作為劇作家和戲劇導(dǎo)演也已經(jīng)在德國小有名氣,懂得制造畫面感和戲劇沖突;巴貝塔行文充滿異域情調(diào)與女性的細膩;再加上性格頗具爭議的比勒和“黑馬”霍克爾——很難說哪部作品將最終奪魁。那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