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格文(John Lagerwey),法國漢學家、宗教史和民族志學者,研究興趣為道教、中國宗教、地方社會史等,曾任法國遠東學院(EFEO)研究員、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EPHE)“道教和中國宗教史”講席教授,現(xiàn)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講座教授,著有Taoist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and History (1987)、China. A Religious State (2010),編有(與人合作)Early Chinese Religion I and II (Brill, 2009, 2010)、Modern Chinese Religion I and II (Brill, 2014, 2015)等書。
這篇文章源于2016年5月筆者對勞格文的一次訪談。訪談中涉及到一個勞氏長期思考的重要問題,即如何理解宗教在中國歷史和社會中扮演的角色。筆者根據(jù)這次訪談撰成此文。
勞格文
哈佛的中國歷史及其顛覆
我在密歇根大學念本科時讀的是英文文學,后來在萊頓轉到中國古典文學,最后在哈佛大學做博士論文,開始研究《吳越春秋》,時在1968年。我的指導老師海陶瑋(James Robert Hightower, 1915-2006)是古代文言文研究,尤其是陶淵明研究方面的專家。他很早的時候就寫過《中國文學論題:概覽與書目》,里面就介紹了所有先秦和漢朝的文獻,然后我就在他那本小冊子里面找到了《吳越春秋》。這個文本有很多版本方面的問題,因此我花了很多時間,主要是利用《太平御覽》等類書來做考證工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文本翻譯。我當時只知道《吳越春秋》的編撰利用了《左傳》、《呂氏春秋》、《國語》等文獻,根本不清楚它和道教或宗教有任何關系。
那時的哈佛大學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和中國國內差不多,其視角是上層的。儒教被認為不是宗教,佛教是外來宗教,而且到宋朝就已經(jīng)沒落了,道教是道家的邪教,是迷信。當時有關道教的書只有一本。這本書說道家是很高級的哲學,作為宗教的道教則是很沒落的迷信。這些就是我接受的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我的學習內容除了文言文,還有白話文和先秦哲學,是古代漢語研究方向的典型培養(yǎng)方式。
1975年,我在哈佛大學畢業(yè)后就去了法國,并在1976年初開始到高等研究實踐學院上康德謨(Max Kaltenmark, 1910-2002)和施舟人(Kristofer M. Schipper, 1934-)的課。他們的課對我的影響都非常大??档轮兡悄甑恼n剛好就是關于《太上靈寶五符序》和大禹傳說的。上課內容中有一點對我震動很大,即吳越爭霸其實是和后漢的宇宙觀分不開的。按照這個宇宙觀,地戶位于東南。吳越爭霸其實是為了占領地戶。吳位于十二地支的辰,屬龍,越則位于巳,屬蛇。這次是蛇比龍厲害,因為地戶屬陰,蛇也屬陰,天門和龍都屬陽。如果不懂得宇宙觀,你就沒辦法了解它。而且,《吳越春秋》里面有術數(shù)的內容。但在1970年代,很少人去研究中國的早期術數(shù)。睡虎地日書在1975年才出土,還沒有真正開始影響學界的研究。因此,我們就沒辦法了解《吳越春秋》里面的很多策略,包括伍子胥怎么算,遇到問題應該如何應對??墒牵秴窃酱呵铩分懈匾氖?,吳太伯是周公的后代,而越之前君無余卻是夏禹的末封。葛蘭言(Marcel Granet, 1884-1940)早就講過大禹治水和道教的關系(Marcel Granet:《古道教芻議》,巫能昌譯,載《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5期)。由此,我就發(fā)現(xiàn)《吳越春秋》表達的基本就是儒和道在后漢時期的競爭。在這場競爭中,儒利用了他們的祖先吳太伯。再則,伍子胥是一個為父報仇的正常的儒家,其對手卻是見載于《列仙傳》、最終成仙的范蠡。所以,《吳越春秋》基本上是儒道爭斗的一個歷史故事。此外,現(xiàn)在大家都承認《太上靈寶五符序》是出自吳國的一本書。我由此就知道自己對中國歷史的理解,甚至對自己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一竅不通,我在哈佛大學的老師也是如此,因為漏掉了道教的早期歷史。
施舟人于1962至1970年間在臺灣待了八年,一開始是在南港的“中央研究院”。他很快就接觸到當?shù)氐挠紊?、喪事等儀式,后來就去臺南去學做了道士。1968年,意大利北部城市貝拉焦(Bellagio)召開了第一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施舟人在這次會上主要講了道教儀式傳統(tǒng)的歷史,指出道教基本上可以追溯到后漢至三國時期。施舟人后來在法國開設的課比當時任何其他老師的課,包括大陸和臺灣的學者,都要懂得道教。他的課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但不懂早期道教的歷史,還發(fā)現(xiàn)被認為是迷信的道教是屬于高級學問的宗教。于是,我開始閱讀索安(Anna Seidel, 1938-1991)等學者有關道教和國家關系的著述。索安的一篇論文考察了讖緯這種授箓觀念和道教授箓的關系(索安:《國之重寶與道教秘寶——讖緯所見道教的淵源》,劉屹譯,載《法國漢學》,第4輯,北京:中華書局)?,F(xiàn)在大家都認為這篇文章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為什么從北魏開始皇帝要受箓。我在那時剛開始跟施舟人做《道藏》計劃。我最初看的是《無上秘要》,再往后則是《云笈七簽》。關于《無上秘要》,日本學者吉岡豐義很早的時候就寫了篇精彩的短文(吉岡豐義:《道教と佛教(第一)》,東京:日本學術振興會,1959年)?!稛o上秘要》第三十五卷卷首說其中的儀式是“御制”。敦煌也發(fā)現(xiàn)了玄宗時代的《無上秘要》的目錄,基本上可以說這個文本反映了北周武帝時期的《無上秘要》。我開始對《無上秘要》進行研究,其實是一種考證工作。它基本上是引靈寶經(jīng)和上清經(jīng)。為了研究《無上秘要》,我就要通讀所有的靈寶經(jīng)和上清經(jīng)。這是個了解早期道教經(jīng)典的好機會。與索安那篇討論授箓的文章相比,我這項工作加了一個新內容,即說明北周武帝也受了箓。之前學界都說周武帝滅二教,認為道教和佛教遭受到了同樣的命運。但如果你知道他隨后就制定了《無上秘要》,就會發(fā)現(xiàn)北周武帝只是在表面上滅二教,其實是在改造道教并將它當成國教。我由此開始對道教跟國家的正統(tǒng),即天命的關系產(chǎn)生興趣。當時的學界普遍認為天命是儒家最基本的東西??墒俏覀儚乃靼驳难芯?,從北周武帝的例子來看就會明白這種認識完全是錯的,因為天命和道教同樣是分不開的。
差不多這個時候也有學者研究了唐朝的情況。彬仕禮(Charles D. Benn)在1977年完成了其博士論文《玄宗皇帝在位時期(712-755)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道教》。巴瑞特(Timothy H. Barrett)利用唐代道士張萬福的《傳授三洞經(jīng)戒法箓略說》,討論了唐代兩個公主的入道。這兩項研究都考察了唐朝道教與官方、國家的關系。法國學者蘇遠鳴(Michel Soymié, 1924-2002)很早就注意到宋真宗和道教的關系,了解到宋真宗基本是模仿唐朝,推崇黃老,即在老子之前加上黃帝。1985年,我第一次去中國大陸。當時有個已經(jīng)在上海待了兩年的德國人托馬斯·翰(Thomas Hahn)跟上海白云觀很熟。他認識陳耀庭和陳蓮笙。陳耀庭就建議我們去武當山,結果發(fā)現(xiàn)那邊不開放。不過,我們在武當山還是被嚇了一跳,因為到處都是永樂皇帝建的建筑,相關的碑文都還在那里。因此,我就去看了所有有關永樂皇帝的列傳和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文獻根本不講他跟道教的關系。這真是不可思議!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的,特別是王崗(Richard G. Wang)和梅林寶(Mark Meulenbeld)的研究都表明,明朝是最道教、最信道教、最依賴道教的一個朝代。而且,國家的道教這一次還脫離了祖先崇拜,因為其核心既不是黃帝也不是老子,而是真武大帝。真武是民間信仰中的元帥、武神,淵源于北極驅邪趕鬼的傳統(tǒng)。至此可知,唐、宋和明這三個漢人的朝代都對道教有著明顯的依賴,可以說是把道教當成國教。
1977年春天,施舟人請了他師兄、臺南的陳榮盛道長來到巴黎,在高等研究實踐學院上課。陳榮盛的課對我沖擊很大。我在之前的一年每周三都去施舟人家中,一起閱讀《老子中經(jīng)》等道書。我看了所有跟內丹有關系的道書,如《悟真篇》和《黃庭經(jīng)》等等。我那時對道教的煉丹等內在化的東西很感興趣,特別是《老子中經(jīng)》。我覺得這個文本是最有趣的。因為里面講到對太一的崇拜,而且王子喬也是拜太一的。從外界來看,漢武帝推崇太一,將它當做國家宗教。當時只有天子才能拜太一??墒?,這個傳統(tǒng)來自山東的方士。后漢有關王子喬的碑文中能看到這一點。因此,太一是國家也是地方的道教最里面的一個崇拜。至此,你就知道你不能把地方和國家拉得太遠。如果你不懂道教的這兩面,你絕對沒有辦法了解中國的歷史,更不可能了解中國的社會。
因此,我在巴黎的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就已經(jīng)完全知道我在哈佛了解到的中國歷史不是中國歷史。后來,我認識到哈佛給我的中國歷史其實源于兩個貴族,即耶穌會和儒教。他們在明末共同建構了一個假的中國歷史,表達的是他們自己從上層角度出發(fā)的一種對歷史和社會的看法。這就是為什么耶穌會的觀點后來在其內部會引起方濟各會士和多明我會士的爭論。多明我會的教士們接觸過中國社會中普通民眾的生活,尤其是當他們在福建福安的時候。他們沒有看到最上面的那些人的解釋,但看到了真正的祖先崇拜,知道民眾不只是紀念祖先而是崇拜他們。
從文獻到田野:血緣中國和地緣中國
陳榮盛道長在1977年給我們講了道場和功德儀式這兩門課。其中,道場部分主要講早朝,即最核心的朝科。陳榮盛的課給了我——一個加爾文派培養(yǎng)的人很大的挑戰(zhàn)。首先,加爾文派是最反對儀式的,認為儀式和神性距離太大,導致實踐者的隨意性,并不需要投入什么誠心??墒?,臺灣的道教儀式卻告訴我,誠心在道教和在儒教一樣重要。我原來學到的是個人誠心、個人信仰、個人和上帝的交流,不需要什么儀式,也并沒有道教這樣復雜的儀式。因此,基督教的那種教條好像在道教不太適用。其次,不管天主教、基督教還是佛教都要傳教,而且是公開性的傳教。道教卻是秘傳的。陳榮盛還在巴黎的一家藝術廳做了個關于畫符的展覽。參觀者里面甚至有電影明星。很多人都夸這些符很漂亮,盡管他們根本就不懂這些。我自己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一個高功所做的跟都講所認識到的東西之間有著非常大的距離。臺南那邊的道士原來就是這樣。在臺南,只有高功才有秘訣。道教有自己的邏輯,其知識和技術都要秘傳,不能外傳。這對我來說同樣是個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有的人遇到挑戰(zhàn)會選擇逃避,有的人則會被挑戰(zhàn)深深吸引。我屬于后者。于是,我就放棄了內丹方面的研究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解道教儀式的路線上去了。
我從那時開始研究《無上秘要》,考察里面的儀式,試圖了解道教儀式的歷史。施舟人和傅飛嵐(Franciscus Verellen)主編的《道藏通考》中有關南宋道教類書的部分大都是我撰寫的。這項工作我在1982年前就已經(jīng)做好了。我唯一沒有碰的大類書是《道法會元》,因為當時已經(jīng)有龍彼得(Pier van der Loon, 1920-2002)的研究。1980年,我到臺灣做《無上秘要》的校對,先在臺中工作了兩個禮拜,然后就跑到臺南去找陳榮盛。他那時剛好準備去臺東打醮。我便跟著去了。我1987年出版的那本書中關于醮的部分描述的基本就是我在臺東看到的那場醮。之后,我還去觀看了其他法師做的小法事,探訪了臺南的一個吳姓老道長。從此以后,我基本是每年都去臺灣待六個星期。我一邊寫那本書,一邊搜集、復印陳榮盛的所有手抄本,了解他們所做法事的整個過程,分析其中的每個儀式。大概在1983年,我利用范華(Patrice Fava)的一臺當時很笨重的錄象機,還請道士掛著麥克風,做了很認真的錄像和錄音記錄。如此,我便可以仔細比照科儀本和儀式的實際展開,最終寫出了那本書。
1986年,科大衛(wèi)(David Faure)發(fā)表了他的專著《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結構》??剖鲜且晃粚Φ胤缴鐣信d趣的歷史學家。他這本書試圖了解香港新界地方社會是如何形成的,對我啟發(fā)很大。我們一般只看到一個中國鄉(xiāng)村,而它卻呈現(xiàn)了兩個。其一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族社會的鄉(xiāng)村。其二是跟土地公有關系的地緣社會的鄉(xiāng)村,和打醮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以中國最古老的、自商朝就有的土地神崇拜為核心。此外,施舟人在早前也寫過討論臺南土地公崇拜的文章(施舟人:《老臺南的土地公會》,收入氏著:《中國文化基因庫》,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如果將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會了解為什么可以說宗族社會象征了吳太伯的儒教中國,而圍繞土地公進行打醮的鄉(xiāng)村則象征了大禹的越國的那個道教中國。
可以說,從很早的時候開始,無論是上層還是下面的地方社會都一直有儒教和道教這兩個教在起作用。這是配套的,但它們的作用大不相同。如果只了解其中一面,你的認識就不可能是全面、整體的。當然,佛教進來之后,這個系統(tǒng)變得更為復雜,何況還必須加上巫教。
鄉(xiāng)村和宗教:如何整體把握中國的歷史和社會
我從1977年開始接觸道教儀式的實際做法,在積累更多的田野調查經(jīng)驗之后就發(fā)現(xiàn)涂爾干(Emile Durkeim)講得對,我們研究宗教就是在研究社會。1992年,我開始主持“中國農業(yè)社會的結構與原動力”研究計劃,就是后來的《客家傳統(tǒng)社會叢書》。我最初的一個中國合作者是福建省社會科學院的楊彥杰。一開始,我們有所分工,即我做宗教,他做宗族。一來他是歷史學家,二來他對做宗教還有點忌諱??墒?,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只做宗族不做廟就沒辦法理解一個村落。我們白天分工,晚上交流。結果,他第二天就跑去看我在晚上跟他提過的地方。這就說明需要同時關注這宗族和宗教這兩個方面你才行得通。幾年之后,我們的調查內容就加了一個傳統(tǒng)經(jīng)濟。這是因為考慮到一個社會的成員總是要吃飯的,而且傳統(tǒng)經(jīng)濟和地方的崇拜和祭祀等活動是分不開的。大概到了1996年,我們基本上又轉了個彎,認為要有個整體研究,應該加入民俗這一塊。因為民俗涵蓋了結婚、喪事等的整個過程,其中不一定都是道教、佛教或是儀禮的東西。而且,每個地方有不同的忌諱。
我從1977年左右開始研究道教,最初的重點是歷史。不過,直到做田野之后,尤其是到1992年做客家研究的時候,我才對道教儀式的歷史和做法有了一些比較全面的了解。正如我原來研究文學,如果對作品感興趣,便會開始關注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也會對作者的生命史、思想、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等產(chǎn)生興趣。儀式研究也是如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再強調一下,研究儀式就是研究社會。儀式可以說是了解中國社會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很多人都知道鄉(xiāng)村很重要??墒青l(xiāng)村的結構和內容是什么?從表面上看,中國鄉(xiāng)村尤其是南方的宗族化非常厲害。這也是為什么早期在中國臺灣、香港和馬來西亞做田野的人類學家都告訴我們,祖先崇拜是中國的基本宗教。而且,祖先崇拜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因此,自商朝至今,老百姓都是以祖先崇拜為核心。結果,我們認識到的仍然是一個儒家的中國。我現(xiàn)在對儒教很有看法,就因為它完全歪曲了我們對中國歷史和社會的認識。我在跟很多學者合作做了八卷本的《中國宗教史》之后,開始更深入地了解佛教史和儒教史,才知道“儒教中國”其實是一個逐漸形成的歷史產(chǎn)物,是慢慢形成的。宋代基本上還是三教合一的天下。朱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元朝和明朝仍是如此。王陽明就可以說是一個最受佛教影響的儒教知識分子??墒堑矫髂绕涫菨h人政權被清朝打敗之后,反清復明的心理,即紳士的心理變得非常奇特,而且影響到像王夫之、戴震等儒教知識分子對王陽明的批評。他們批評王陽明的三教合一,所以就主張要全儒化。因此,他們一方面繼續(xù)建構真正起步于嘉靖朝的宗族社會,做這項社會工程,另一方面還在做哲學方面的純化,即全盤儒教化。他們對道教和佛教的排斥非常強烈,而且基本上是全面性的。我在哈佛學到的道教屬于迷信的觀點基本上是來自清朝的知識分子。胡適等近代知識分子也一樣,認為儒教是中國的核心。
“儒教中國”不僅是來自上層的看法,更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歷史產(chǎn)物。我們要了解它,就是要先把原來的儒士的態(tài)度和看法放回到其產(chǎn)生的整個過程去了解它。這樣才能明白為什么我們原來會對中國歷史、中國鄉(xiāng)村有這么大的誤解,才能進一步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中國及其真正面貌。什么叫做真正的面貌?有人說它就是儒家的比如說香港新界的祠堂位于村子的中間,村子看起來是圍繞著祠堂來建的。但是徽州的情況就不見得是這樣。在徽州,有的祠堂甚至坐落在村落的水口。我很懷疑它們是代替了原來一個什么廟的位置。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鄉(xiāng)村都是明代嘉靖朝宗族改革之后、族譜文化早已產(chǎn)生并流行后的情況。它們反映的是嘉靖以后的中國鄉(xiāng)村,而不是之前的。此外,北方的宗族和南方的宗族又不一樣。
為什么我們要執(zhí)行“卓越學科領域計劃(AoE):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其旨正在于了解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因為中國那么大,復雜得很,不可能全都是一個模樣。科大衛(wèi)研究的新界,我們只要一深究就知道那里最重要的活動并不是每年的掃墓和祭祖,而是十年一次的太平清醮。這就是我說的地緣中國,而且其中最關鍵的可以說就是神廟。為什么我每到一個鄉(xiāng)村就要先問當?shù)厝藭ツ睦餆悖恳驗槟泷R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神靈在哪里,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崇拜活動如何組織,祭祖的時間和地點等等。如此便能很快地基本掌握這個社會的基本結構、組織,以及它對自己的理解。
那么,中國鄉(xiāng)村在宗族化之后的基本內容是祭祖嗎?那是否可以再問,如果遇到干旱/沒有子嗣/身體欠安,你求不求祖先呢?就連你去看一個巫婆,巫婆可能會告訴你運氣不好是因為你的某某祖先不高興了,讓你給這個祖先燒紙錢,結果可能還是沒有效果。如果你再次求助巫婆,她可能會讓你去找一個道教的法師,因為法師有更強的法力。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你如果不了解老百姓的心理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陰間的權力誰大誰???只要一碰到這個問題,你就會馬上知道祖先的權力在陰間沒有神明大。這是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墒?,這個很簡單的回答就引起你要做田野,要去研究民間,否則就沒有辦法完全轉過彎來。最后,我們講的都是什么廟,經(jīng)常是講三教的廟,那三教之外的部分,即民間宗教呢?民間宗教大都跟巫有關系,基本都有附身的現(xiàn)象。可是,不管有沒有附身現(xiàn)象,其核心就是神廟,不是道教和佛教的廟,也不是祠堂,就是三教以外的廟。完全可以說,巫/民間宗教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它是中國宗教的基石 ,更是理解中國社會的關鍵。
(此文刊于何建明主編《道教學刊》2018年第一輯,總第1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第3-12頁。原文有注釋,此處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