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樊小純的寫作,關(guān)乎記憶的交付,以及儀式的實踐。這是樊小純首次嘗試虛構(gòu)創(chuàng)作,在書中,樊小純是講述者W,也是傾聽者R,她以虛構(gòu)的外殼,非虛構(gòu)的內(nèi)容物,講述24張照片的隱喻,24種一個人接近圖像的精神狀態(tài)。有讀者評論說,感覺這本書,是上一本《不必交談的時刻》的思考領(lǐng)域的延伸和擴展。這樣的評論,應(yīng)該說是準確的,無論是虛構(gòu)還是非虛構(gòu),樊小純的寫作,有著鮮明的樊小純特色。
從復(fù)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yè)后,樊小純在上海電視臺大師欄目做編導(dǎo),入讀紐約視覺藝術(shù)學院攻讀社會紀錄片碩士,畢業(yè)后做獨立紀錄片導(dǎo)演,寫作、繪畫,到德國學習德語,考入同濟大學讀哲學博士,如此的經(jīng)歷,加上樊小純超大的閱讀量和廣泛的涉獵范圍,使得樊小純在新書中講述“觀看”這一主題的時候,能夠游刃有余地借助攝影、音樂、繪畫、電影、科技、建筑、哲學、文學等話題切入或展開??梢哉f,跨界融合是樊小純新書《不存在的照片》的鮮明特色,讀者也敏銳地察覺了這一點,日前,在朝陽大悅城單向空間舉辦的樊小純新書北京讀者見面會上,一位喜愛攝影和哲學的建筑系大三學生和樊小純對話,稱樊小純在她心中是一位跨界藝術(shù)家。也正是由于跨界融合,樊小純的新書得到了來自不同領(lǐng)域人士的肯定和大力支持,知名攝影師王軼庶,知名音樂人李泉、梁翹柏,演員伊能靜、王佳佳,復(fù)旦大學教授、最強大腦主持人蔣昌建,金牌策劃人吳夢知,資深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龍丹妮、馬昊,X玖少年團伍嘉成、彭楚粵, 不同領(lǐng)域不同年齡的這些人,都從各自的角度在樊小純的新書中找到了共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馬讀書欄目主持人小馬哥看過樊小純新書,也給年輕人建議:讀樊小純的書,并不能讓你從中直接獲得飯后茶余的談資,但會增加你的內(nèi)心的敏感和思辨,這會讓你走得更遠。
在《不必交談的時刻》中,樊小純說,“對事物的感知力上,人分為兩種,敏感的人和不敏感的人,這兩種人看到的,不是同一個世界。”樊小純無疑屬于內(nèi)心極其敏感的一類,她總能以她獨特的視角,觀看到我們大多數(shù)人看不到的世界,龍丹妮評價說,“她的文字,總是給人一些比較清冷,比較獨,比較客觀的一種思考,而這種思考的角度總是有她特別的魅力?!痹谛聲恫淮嬖诘恼掌分?,樊小純化身一位資深攝影師W,以她自己豐厚的人文素養(yǎng),借助攝影師之口,借由24個關(guān)于觀看的寓言,向人們展示她所觀察到的獨特的世界。同時,樊小純還是受托接收攝影師遺留下來的24封書信的朋友R,這位R在書中幾乎是隱形的,但講述者的所攜帶的情感,分明又是樊小純自己。這樣的講述像是一種平行世界中的念誦與商量,而讀者可以做自己,也可以選擇成為那位神秘的攝影師,或者是隱身的收件人。無論從什么角度,讀樊小純的《不存在的照片》,你都能接受到樊小純的細膩,也能增加自己內(nèi)心的敏感,并從攝影師的講述中,觀照自己的人生。中國有古語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边@也許是樊小純將24封信設(shè)置為W留給R的24封“遺書”的用意。一個人走了,就是一個世界走了,他寫下這些照片,為了讓你再次看見。樊小純借由W說,“我們記錄,就是在保持。保持一個沒有見過的永恒?!薄暗斘疫M一步翻看過往的照片時,我試著去歸納自己的經(jīng)驗。我們記錄捕獲我們的東西,是因為我們想重復(fù)這個時刻。這是一種意義的重復(fù),也是對流逝的每一秒的克服。更進一步說,重新觀看是為了救贖。因為過往的每一個時刻都是未完成的,都是失敗的、墮落的。救贖的本質(zhì)是顛覆時間的形式。時間并不均勻,也不是無差別的。在彌賽亞到來之前,時間是靜止的還是不斷推進的?沒有人知道答案。 這是為什么Record是 Re+cord。Cord是與心臟有關(guān)的詞根。記錄,是為了在心臟上再敲擊一下。”
記錄,是為了在心臟上再敲擊一下。這一次,樊小純把她的記錄,化為24張?zhí)摂M的照片,等待能讀懂它們的人,在看見它們時,心臟被敲擊的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