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朱淵清:勞費爾的古玉研究

勞費爾(Berthold Laufer,1874-1934),美國漢學先驅(qū),亞洲文化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他和法國的伯希和被公認為是知識最淵博、成果最豐碩的西方漢學家。一生有兩百多種著作,為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勞費爾(Berthold Laufer,1874-1934),美國漢學先驅(qū),亞洲文化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他和法國的伯希和被公認為是知識最淵博、成果最豐碩的西方漢學家。一生有兩百多種著作,為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爵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19000件藏品。 

勞費爾

勞費爾為博物館共收集了約1000件中國古玉,在1911年寫《中國古玉》的時候,勞費爾就對自己的古玉收集非常自信,常常內(nèi)行地描述古玉的材質(zhì)、沁色、形制、紋飾、工藝,并且指出玉質(zhì)和保存的好壞。他在說到玉琮時,說這種類型的玉件,吳大澂收集了36件,畢肖普收集了1件,他自己在西安收集到3件。筆者曾經(jīng)見過吳大澂自己所書的一塊書房匾額“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吳大澂很得意自己的古玉收藏,他收藏了64件玉琮。但勞費爾收藏到3件也很不易。布朗遜說勞費爾在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給人鑒定玉器,收費標準是每天500美元,“在這個行當,他可是西方首屈一指的專家?!?/p>

《中國古玉》1912年2月由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作為人類學系列第10卷出版,為該館第154種出版物。全書主體內(nèi)容共12部分。

前言

目錄

插圖目錄

導言

一.玉器與其他石器

二.玉的王權(quán)標志

三.玉璇璣

四.玉冊

五.玉的宗教崇拜——宇宙神的玉的意象

1. 地神的玉的意象與象征

2. 天神的玉的意象與象征

3. 北方、東方和南方的玉的意象

4. 西方的玉的意象

5. 龍的玉的意象

六.玉幣與玉印

七.玉飾品

1. 玉佩飾

2. 玉佩飾的發(fā)展

3. 玉頭飾與發(fā)飾

4. 玉扣飾

5. 玉帶鉤

6. 玉劍飾

7. 唐代宮廷玉帶

八.喪葬玉

九.殮尸玉

十.墓葬中的玉魚、玉動物、玉人

十一.玉器皿

十二.十八世紀玉器

附錄一.佛教藝術(shù)玉器

附錄二.日本軟玉的問題

引書目錄

引得

 

勞費爾著《中國古玉》

勞費爾《中國古玉》在西方被認為第一部關(guān)于中國古玉的考古研究劃時代的專著。夏鼐《有關(guān)安陽殷墟玉器的幾個問題》對勞費爾批評嚴厲,認為“它的考證部分幾乎全部抄襲吳大澂的研究成果,有些地方也沿襲了吳氏的錯誤論斷”,但還是認同這書的考古學研究方面,確是遠勝于布什爾(S.W.Bushell)等的《H.R.畢沙普(Bishop)收藏玉器的調(diào)查和研究》(1906年)一書。這種評價太過苛責。勞費爾書中確實有相當一部分名物對應(yīng)的考證有吳大澂的影子,同時也還是加入了他自己的內(nèi)容。另外一部分的考證則完全超脫吳大澂之外。更重要的,整部書的體系布局是全新的、現(xiàn)代的,《中國古玉》最顯著的特點,是站在現(xiàn)代科學的立場,通過對原始材料、制作工藝、文化淵源、宗教功能、藝術(shù)特點的宏觀描述、細節(jié)探討,來充分展開能夠揭示中國文化特質(zhì)的獨特的玉文化。從而徹底擺脫了從宋呂大臨《考古圖》到清末吳大澂《古玉圖考》的舊式器物學、名物學。至于說“考古學”,勞費爾之后考古學發(fā)展一百多年來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謂的“考古學”很少與發(fā)掘(更不要說科學發(fā)掘)相關(guān),更多的是指向古物學和藝術(shù)史的,比如王國維也說自己擁有“考古學者之資格”。中國出現(xiàn)真正的地層學,要到1931年梁思永主持安陽后岡發(fā)掘。毫無疑問,《中國古玉》是一部科學研究中國玉文化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

勞費爾《導言》開始部分就講到了現(xiàn)代科學的礦物學,區(qū)分了“nephrite”和“jadeite”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可以簡單的用“軟玉”和“硬玉”來表示,當代地質(zhì)學家、礦物學家也有用“閃玉”和“輝玉”來翻譯的。稱之為“軟”、“硬”,是從硬度上考慮的,軟玉的摩氏硬度低于6.5度,有些5度都不到,翡翠的摩氏硬度一般在7度左右。礦物學上,nephrite屬于角閃石類,jadeite屬于輝石類。nephrite是透閃石、陽起石的固溶體,基本上都是鈣與鎂的硒酸鹽,全球有120多處閃玉原生礦。勞費爾指出了當時在亞洲、新西蘭的閃玉礦,以及歐洲的礦石交易。并且介紹了當時剛在歐洲發(fā)現(xiàn)的閃玉礦。人類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國文化、新西蘭的毛利人文化和南美的瑪雅文化中發(fā)展出了玉文化。Jadeite是鈉和鋁的硒酸鹽,是一種高壓低溫下的變質(zhì)礦物。勞費爾說只見于亞洲的特定地方,迄今為止,翡翠的主要產(chǎn)地還是緬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區(qū)。翡翠是晚近才開礦的,清代中晚期才引入中國使用。中國古玉指的從來就是軟玉,包括如和田玉這樣的透閃石和岫巖玉這樣的蛇紋石。勞費爾1910年為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到的良渚文化玉琮、龍山文化玉璧,1923年收到的大汶口文化玉斧等就是硬度只有5度左右的蛇紋石。殷商西周玉器則多是玉質(zhì)更好的產(chǎn)自新疆和田喀什玉龍河的透閃石,摩氏硬度在6度到6.5度之間。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數(shù)百件中國玉器,其中一部分是勞費爾親自購藏并研究過的,在《中國古玉》中有介紹說明,有的還有圖版;有一部分玉器沒有在書中出現(xiàn)過,是勞費爾在1912年以后陸續(xù)收集的;另有一部分則是勞費爾去世后入藏。

勞費爾豐富的現(xiàn)代科學知識和敏銳的科學意識,照亮了一些隱秘在古老文獻邊邊角角中的寶貴資料。

比如有一種雷斧,并非是人工制品,而是自然的饋贈。古人稱為雷公墨、雷斧、雷楔、雷墨、霹靂等。勞費爾說這些“inkcakes”(墨石蛋糕)毫無疑問是自然產(chǎn)物,絕非打制石器。雷公墨是玻璃隕石,1900年,修斯(F.E.Sues)取名為Tektite。

勞費爾相當博學地引用了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元陶宗儀《輟耕錄》、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的相關(guān)記錄。尤其是李時珍的書,提供了更大量的早期資料。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四·霹靂碪》:“按《雷書》云:‘雷斧如斧,銅鐵為之。雷砧似砧,乃石也,紫黑色。雷錘重數(shù)斤,雷鉆長尺余,皆如鋼鐵,雷神以劈物擊物者。雷環(huán)如玉環(huán),乃雷神所珮遺落者。雷珠乃神龍所含遺下者,夜光滿室?!薄坝帧恫┪镏尽吩疲骸碎g往往見細石形如小斧,名霹靂斧,一名霹靂楔。’《玄中記》云:‘玉門之西有一國,山上立廟,國人年年出鉆,以給雷用?!酥囇砸?。雷雖陰陽二氣激薄有聲,實有神物司之,故亦隨萬物啟蟄,斧鉆砧錘皆實物也。若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星隕為石。則雨金石、雨粟麥、雨毛血及諸異物者,亦在地成形者乎?必太虛中有神物使然也。陳時蘇紹雷錘重九斤。宋時沈括于震木之下得雷楔,似斧而無孔。鬼神之道幽微,誠不可究極。”“霹靂碪”,碪同砧,就是霹靂砧。唐劉恂《嶺表錄異·雷公廟》另有“霹靂楔”。唐封演《封氏聞見錄》卷8則有“霹靂石”。《中國古玉》第65頁的插圖9提供了“霹靂石”的6張線圖,分別是“楔”、“斧”、“鑚”、“墨”、“丸”、“碪”,這6張圖來自《本草綱目》。

勞費爾說,李時珍自己沒有對這個東西給出結(jié)論,但是從他的引文中可知道,中國人很早就形成共識,這是流星墜落形成的。勞費爾又引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四·雷墨》說:“按《雷書》云:‘凡雷書木石,謂木札,入二三分,青黃色?;蛟疲盒埸S、青黛、丹砂合成,以雷楔書之。’或云‘蓬萊山石脂所書。雷州每雷雨大作,飛下如沙石,大者如塊,小者如指,堅硬如石,黑色光艷至重?!瘎⑩稁X表錄異》云:‘雷州驟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黳石,謂之雷公墨,扣之錚然,光瑩可愛?!掷钫亍秶费a》云:‘雷州多雷,秋則伏蟄,狀如人,掘取食之。觀此,則雷果有物矣?!?/p>

唐宋時人對雷公墨的形狀、顏色、成因就有明確的認識。李時珍之后,勞費爾是第一個系統(tǒng)收集雷公墨文獻材料并作出研究的,此后將近40年,人類學家林惠祥才有相關(guān)研究論文發(fā)表。勞費爾轉(zhuǎn)引的幾條資料我們標出其原始出處,另外可再增補幾條唐宋筆記的材料。

最早記錄雷公墨是唐陳藏器《本草拾遺·玉石部卷第二》:“霹靂針:無毒。主大驚失心,恍惚不識人,并下淋,磨服,亦煮服。此物伺候震處,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或言是人所造,納與天曹,不知事實。今得之,亦有似斧刃者,亦有如銼刃者,亦有安二孔者。一用人間石作也?!弊ⅲ骸俺隼字?,并河東山澤間。因雷震后時,多似斧,色青黑,斑文,至硬如玉。作枕,除魔夢,辟不祥。名霹靂屑也?!?/p>

《太平廣記》卷394《雷二》引唐劉恂《嶺表錄異·雷公廟》:“每大雷雨后,多于野中得翳石,謂之雷公墨。扣之錚然,光瑩如漆?!?/p>

唐李肇《唐國史補》:“(雷州人)亦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為禁藥?!?/p>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1《忠志》:“初,楚州獻定國寶一十二,……十二曰雷公石,斧形,無孔。”

《太平廣記》卷394《雷二》引唐劉恂《嶺表錄異·雷公廟》:“又如霹靂處,或土木中,得楔如斧者,謂之霹靂楔。”

《太平御覽》卷797引《玄中記》:“玉門之西南,羌之東,有一國,五六百戶,無它事役。國中有山,山上有祠廟。國人每歲出石尖數(shù)千枚,輸于廟中,名霹靂尖,以給霹靂所用,從春雷出而尖日減,至秋尖盡?!碧品庋荨斗馐下勔婁洝芬惨缎杏洝?,無“尖”字,《太平御覽》卷52引《玄中記》這段也無“尖”字,“霹靂尖”應(yīng)為“霹靂”。梁任昉《述異記》卷下:“玉門西南有一國,國中有山,石千枚,名為霹靂。從春雷而減,至秋盡,雷收復生,年年如此。”

宋蔡絳《鐵圍山叢談》卷4:“才出城東門未數(shù)里,即雷雨驟興,有黑云追逐,及霹靂一聲,而謝秀才震死矣。屢葬則屢為雷所發(fā),伺其肉潰散,乃焚焉,腹中得一雷楔也?!?/p>

宋何蕤《春渚記聞·雷斧研銘》:“余經(jīng)霅川,偶得數(shù)雷斧于耕夫?!?/p>

宋沈括《夢溪筆談·神奇》;“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墜,多于震雷之下得之,而未嘗得見。元豐中,予居隨卅,夏月大雨,震一木折,其下乃得一楔,信如所傳,凡雷斧多以銅鐵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無孔?!?/p>

《中國古玉》第67頁的插圖10是引自明代《方氏墨譜》(1588年?。?,圖中八寶環(huán)繞在云紋背景上,其中有兩斧,上書題名正是“雷公石”。勞費爾因此說雷公墨還有藝術(shù)和裝飾上的功能?!斗绞夏V》是明代歙縣人方于魯所編,將制墨者所做各種墨錠的形狀和花紋圖樣描繪出來,供文人雅玩,“斧”是明代最常用的吉利圖像,雷公石出現(xiàn)在墨錠的裝飾圖案上。

勞費爾又引李時珍說,認為雷公墨還可以用作針灸的砭石,李時珍引了《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郭璞注和《素問·異法方宜論》王冰注,證明用“鐵石”來制作砭石?!渡胶=?jīng)》和《素問》中的“鐵石”是否是雷公墨,筆者不以為然。玻璃隕石不同于鐵石隕石,雷公墨是玻璃隕石。全世界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玻璃隕石65萬塊,分四個散落區(qū),中國海南島瓊海、文昌和雷州半島一帶的玻璃隕石屬于澳大利亞散落區(qū),與菲律賓、澳大利亞發(fā)現(xiàn)的玻璃隕石屬于同一地質(zhì)事件的產(chǎn)物,絕對年齡約70多萬年。關(guān)于其起源,現(xiàn)在學術(shù)界一般都認為是隕石沖擊熔融,70多萬年前,一塊巨大的隕落體沖擊澳大利亞附近,地表的頁巖或玄武巖熔融或選擇性熔融,迅速濺起形成數(shù)以萬記的硅酸鹽熔融液滴,然后驟冷、固結(jié)、漂浮在大氣層上,最終因自身重量降落地球表面。雷公墨全玻璃質(zhì),貝殼狀斷口,通常為墨黑色、漆黑色,標本的邊緣部分因較薄而呈半透明的茶色,玻璃光澤。雷公墨不可能是鐵石隕石。

勞費爾引《大清一統(tǒng)志》,江西南豐西北有一個因形得名的蓮花峰,上有雷神石,康熙皇帝在他的自然科學筆記里提到了相似的雷公,說這樣的形狀和材料是當?shù)厝艘虻刂埔酥谱鞯慕Y(jié)果??赡軙胁AщE石的人工加工問題,勞費爾對此極其小心,絕不將現(xiàn)代制作和石器時代制作混在一起,他引樂史《太平寰宇記》(卷158):“俗以青石為刀劍,如銅鐵法,婦人亦為環(huán)以代珠玉也。”說如果描述中的那個石頭物件在那個地區(qū)出現(xiàn)了,在沒有其他證據(jù)的情況下,這種人工制作的時間也就只能定在10世紀。

勞費爾特別重視農(nóng)作物和技術(shù)工具的傳播,以及人們之間思想的互相滲透,尤其致力于研究中東地區(qū)和遠東地區(qū)之間文化的相互滲透。這方面他擁有無人企及的敏感度和知識才能。

 

勞費爾著《中國伊朗編》

勞費爾說有兩種根本區(qū)別的文化,鋤頭文化(hoe-culture)和犁耕文化(plough-culture)。兩種文化通常一起在相同的地域被使用,但是可以根據(jù)不同部落的文化程度來進行區(qū)分。一種方式是與我們莊園的進化密切相關(guān)的,主要以鋤頭為工具;另一種與真實農(nóng)業(yè)一樣是以犁耕為基礎(chǔ)的,平整土地,人工灌溉。鋤頭文化與犁耕文化之間有一條鮮明的分界線。漢族是犁耕文化的代表,蠻族是鋤頭文化的代表。原來東部沿海地區(qū)的蠻族被驅(qū)趕向南,一直到東南亞孟高棉。勞費爾提到了鶴嘴鋤,鶴嘴鋤是鋤頭文化使用,是非漢族的蠻夷人工具?!吨袊庞瘛?0頁和51之間的圖版8.1(plateXIII,Fig.1)的照片是山東青州府發(fā)現(xiàn)的非常珍貴的鶴嘴鋤,收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青玉,長9厘米,寬6厘米,有很深的凹槽環(huán)繞全身,凹槽約2厘米寬。鋤頭同時在山東和陜西出現(xiàn),說明蠻夷文化被漢族吸收同化。勞費爾指出山東的蠻族原來是少昊統(tǒng)治。商代末年稱為蒲姑,周成王時西周滅了蒲姑。大禹曾經(jīng)巡游山東東部,萊州府就是以當時一個發(fā)明了養(yǎng)牛方法的人名萊來命名的。

《中國古玉》46頁和47頁間的圖版5是兩件完全不一樣的工具,48頁和49頁間的圖版6.1、6.2,也是完全不同于6.3、6.4的工具。圖版5下面一件、圖版6.3、6.4,是一般的石斧,兩面相同、都是平的。圖版5上面一件、圖版6.1、6.2有單面刃,呈扁平長方形或梯形,但其背部偏上有橫脊梁,最初用以抓手,進一步可分段裝柄。后來的考古學上將這種背部有橫脊、凹槽或臺階的單面刃石斧稱為有段石錛。有段石錛的特殊地方在于脊背,即刃口斜上所向的一面,不像正面是平的,而是中部隆起,成一條橫脊將背部分成兩個部分,前部較厚、后部較薄,看起來像兩個階段,因此稱為有段石錛。

勞費爾是第一個明確從一般石斧中分辨出有段石錛的學者,雖然他沒有命名。有段石錛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區(qū),包括中國東部、南部沿海地區(qū)、越南、菲律賓等地、一直到南太平洋諸島嶼。勞費爾原來認為山東青、萊州地區(qū)的蠻夷是這種鋤頭文化的真正主人,今天也許可根據(jù)考古材料略作修改,有段石錛發(fā)源于長江下游地區(qū)。1978年江蘇溧陽沙河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有段石錛一件。石錛正面成長方形,斷面近方形,背面上部有段,平頂,通體磨制光滑,棱角齊整。單面齊刃,刃口鋒利,有使用崩碴。出土時石錛安裝在木柄上,石錛段部正好卡住木柄的卯口。木柄直,頭部粗大,握手外較細。木柄碳化嚴重,出土脫水后散裂。錛長18.2、寬3.5、厚3厘米,木柄長37,頭部最粗徑6厘米。有價值的是,溧陽沙河良渚遺址同時還出土兩件帶柄石斧。此前大汶口文化莒縣陵陽河遺址出土的灰陶缸上有一個帶柄石斧的圖像文字。據(jù)此,考古人員可以觀察到石斧、石錛的安柄方式,并且實驗使用。石斧一般是雙刃的,石錛則是單刃的;柄和刃口平行安裝的是斧,柄和刃口垂直安裝的則是錛。如果我們仔細思考有段石錛使用區(qū)域的話,我們會更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區(qū)域與越人的活動區(qū)域正好相吻合,他們活動的最北部就是山東蓬萊附近,南下一直到越南、菲律賓。越人的稱名與一種王權(quán)象征的武器“鉞”直接相關(guān),鉞是一種有肩石斧。

《中國古玉》第5章《玉的宗教崇拜——宇宙神的玉的意象》,勞費爾說,我們意識到玉的自然崇拜是和墓葬相關(guān)聯(lián)的,天、地、四方是六種宇宙神明力量。人格化概念在中國人的宗教觀念中則是不存在的。第1節(jié)《地神的玉的意象和象征》,討論的是玉琮。玉琮是一種內(nèi)圓外方的筒形玉器,主要發(fā)現(xiàn)于江浙地區(qū)的良渚文化,最早見于安徽潛山薛家崗文化第三期,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等新石器文化中也有。玉琮最近二十多年來出土很多,研究者一般認為是巫師交通天地的工具。根據(jù)《周禮》“黃琮禮地”,勞費爾在關(guān)于“地神的玉的意象”中專門討論了玉琮。玉琮的使用時代,完全相信《周禮》的勞費爾認為是在周代。西周雖然有仿制的玉琮,但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才是玉琮大量使用的年代。至于“黃琮”,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多是青色的蛇紋石,筆者未見過黃玉的良渚文化玉琮??脊艑W家傾向于玉料產(chǎn)地是溧陽的小梅嶺一帶。

勞費爾否定了布肖爾博士定義的“車輪轂的一個部分”,玉被用于轂的一部分且被輪軸從中穿過,技術(shù)上說這個材質(zhì)也太硬實太不靈活了。

《說文解字·玉部》:“琮,瑞玉。大八寸,似車釭?!卞X坫《說文解字斠詮》:“今俗猶稱黃琮玉為釭頭是也?!眳谴鬂豆庞駡D考》:“今世所傳古玉釭頭,其大者皆琮也。”吳并引《說文解字》和錢氏《斠詮》?!拜y頭”(釭頭),今天我們知道乾隆皇帝與這個稱名有關(guān)。乾隆曾命玉匠將他的題詩刻在一件玉琮內(nèi)壁上:“所貴玉者以其英,章臺白光照連城。輞頭曰漢古于漢,入土出土滄桑更。晁采全隱外發(fā)色,葆光只穆內(nèi)蘊精。是謂去情得神獨,昔之論畫貽佳評?!蹦┦稹扒」锍蟠河}”,并有“幾暇怡情”、“得佳趣”兩方閑章。乾隆皇帝寫了很多首關(guān)于玉琮的詩,稱之為“瓶”、“輞頭瓶”,《詠漢玉瓶》:“周代輞頭器,漢時改作瓶?!薄对仢h玉輞頭瓶》:“五輅輞頭飾,難分秦漢周?!薄对仢h玉輞頭瓶》:“輞頭名近俗,卻自古胥知。云是玉輅舁,飾為兩首儀?!鼻?9年的《詠古玉輞頭瓶》有序:“呼此罄為輞頭者不知起于何時。內(nèi)府最多,不可屈指數(shù)?!?/p>

車轅上用來挽車的橫木稱為“輅”,用玉裝飾“輅”的就是“玉輅”。《中國古玉》123頁的“古玉輅輞頭”圖來自傳《古玉圖譜》,《古玉圖譜》引《車經(jīng)》云:“輞頭,摃隅頭之飾王公之車,即古之金根車也,有方有圓,有六方八方之式,已下諸輞頭皆古玉輅摃頭之飾,漢魏以下則無之矣?!薄豆庞駡D譜》傳宋龍大淵著。那么玉琮是否就是車輅端裝飾的“輞頭”呢?勞費爾考證予以否定。勞費爾認為,這樣的辯論是無力的,是臆說。《車經(jīng)》并不是早期的著作,可能是宋代出現(xiàn)的。對于古代文化的事實,必須限制在《周禮》和《禮記》本身材料中,其原來并沒有我們后來所見那么多的注釋。勞費爾認為應(yīng)該回到古代經(jīng)典,他相信《周禮》、《禮記》,認為玉琮有著十分重要的宗教功能、象征著地神。勞費爾批評《古玉圖譜》,也并不滿意吳大澂。

 

《中國古玉》中的插圖

第12章《十八世紀玉器》,離勞費爾書的主題似乎稍有距離。勞費爾為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收集到一批十八世紀的中國玉器,乾隆玉器是中國玉器制作工藝的一個高峰,這批藏品非常精美而且多是大件。

當然,《中國古玉》會有一些問題。舉一個例子。第7章的第4節(jié)是《玉扣飾》,第5節(jié)是《玉帶鉤》,第6節(jié)是《玉劍飾》。對玉器的功能進行整合分類,是勞費爾《中國古玉》比吳大澂《古玉圖考》做得好的一個方面。

在《玉扣飾》這一節(jié)中,討論了一個長方體的玉件:一端出檐,整體呈P形,平面呈矩形,下部為長方形銎(即穿鼻),孔洞為拱方形。勞費爾稱之為“璲”,這種玉件,勞費爾指出它的稱名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并且在《爾雅》中被定義,但不見于《說文》。勞費爾書還給出了線圖和實物照片?!对姟ば⊙拧ご髺|》:“鞙鞙配璲”,《爾雅·釋器》:“璲:瑞也。繸,綬也。”郭璞注:“璲,即佩玉之組?!庇帧对娊?jīng)·衛(wèi)風·芄蘭》:“容兮遂兮,垂帶悸兮。”《毛傳》:“佩玉,遂遂然垂器紳帶,悸悸然有節(jié)度。”所以此玉件被認為是專為系組而設(shè),佩在腰間革帶之端。勞費爾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這種形制的玉件并不是玉組件的佩飾,而是掛劍用的,屬于玉劍飾,其稱名也不是璲,而是璏。

《說文解字》確如勞費爾說,玉部沒有璲字,系部也沒有繸字。但是另有一“璏”字?!墩f文解字·玉部》:“璏,玉制劍鼻?!薄碍M”被勞費爾放在第6節(jié)《玉劍飾》中討論,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這一節(jié)中,勞費爾實際上在討論的并不是真正的“璏”,而是另一種劍飾,其給出的稱為“璏”的插圖,見275頁、277頁、278頁插圖,都是錯的,這是我們通常稱名的“劍格”,劍格是在劍柄和劍身之間用來格擋護手的部件。另外,《玉劍飾》中另一種長方孔銎、一面略拱的扁管狀的長方體、被稱為“琫”的劍飾,其實就是西漢劍璏的一種類型:無檐型璏。

勞費爾的這一系列的錯誤是他跟從吳大澂《古玉圖考》的結(jié)果。吳大澂的《古玉圖考》中的“璏”實際上是劍格,“璲”實際上是劍璏,“琫”則是劍璏的又一種類型:無檐型璏?!墩f文解字·玉部》:“琫,佩刀上飾也。天子以玉,諸侯以金?!标P(guān)于吳大澂、勞費爾稱為“璲”的這種玉件,宋呂大臨《考古圖》、元朱澤民《古玉圖》都稱之為“璏”,宋元人說的是對的。

吳大澂沒有指出所謂的“璲”的時代,勞費爾指出是漢代,勞費爾的說法是對的。勞費爾《中國古玉》260頁、261頁之間插頁照片上的6件劍璏實物,從形制紋飾判斷確實全部都是西漢的東西。在沒有任何地層學年代依據(jù)、沒有科學考古發(fā)掘?qū)嵨镒糇C的情況下,勞費爾如何會有如此準確的斷代,百思不得其解,具有這等敏銳的感悟力、判斷力真是令人驚嘆。

玉劍飾一般都是戰(zhàn)漢時代的。在劍與劍鞘上裝飾玉器的劍,稱為玉具劍,《說苑·反質(zhì)》:“經(jīng)侯往適魏太子,左帶羽玉具劍?!薄稘h書·匈奴傳》:“單于朝,天子賜以玉具劍?!睒藴实挠窬邉τ杏駝κ住⒂駝Ω?、玉劍璏、玉劍珌四種。劍上加飾玉器,最早見于西周晚期,三門峽虢國墓2001號墓出土了一把玉柄鐵劍。1972年江蘇六合程橋鎮(zhèn)二號春秋晚期墓中出土一把劍,上面有兩件玉飾,玉劍格和玉劍首。這是所見最早的玉具件。經(jīng)過戰(zhàn)國,西漢玉劍飾達到高峰。據(jù)《輝縣發(fā)掘報告》,1951年河南輝縣趙固村一號墓出土一銅劍,有玉具劍三樣:玉劍首、玉劍格、玉劍璏。劍長46.2厘米、劍身寬4.6厘米。玉劍首直徑4.5厘米,玉劍格高1.5厘米、寬6厘米,玉劍璏長4.8厘米、寬2.6厘米、高2.1厘米。劍頂端的玉劍首淺綠色,俯視為圓形,中心為漩渦紋,四周刻隱起的臥蠶紋和渦紋,拋面為梯形,背有孔,入劍柄上端。劍莖與劍身之間的玉劍格,淺綠色,面飾隱起的臥蠶紋及渦紋,俯視為菱形,中空,劍柄由孔中穿過。玉劍璏是劍鞘上用來穿帶佩掛的玉飾,淺綠色,有紫色沁,俯視為長方形,面略呈弧形,上飾隱起的臥蠶紋和渦紋,下有一孔,孔洞較大,可貫劍帶以佩劍。

玉具劍中最為多見的就是璏。春秋戰(zhàn)國的璏分兩種樣式。一式,單檐型,劍璏僅一端出檐,整體如P形,如山西太原金勝村M251出土,屬春秋晚期。二式,短檐璏,器表兩端皆出短檐,如重慶涪陵小田溪出土一件,長方體,璏面中部略拱,背部琢一長方形孔。漢代玉劍璏大致分五式。一式,長檐璏,劍璏兩端皆出檐,且皆作弧收,一檐較長,如河北滿城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一件,上有高浮雕螭虎,劍璏背部琢出一長方形銎。二式,出廓璏,劍璏表明高浮雕跳出邊框,如江蘇儀征龍河煙袋山西漢墓出土一件。三式,短檐璏,劍璏兩端出檐,出檐長度接近,璏面中部拱起,呈橋形,下部有銎,湖南衡陽空軍基地M4出土一件。四式,無檐璏,呈扁管狀,兩端不出檐,如安徽阜陽趙王莊出土一件。五式,單檐璏,劍璏僅一端出檐,此式與東周形制相近,下部有長方形銎,如湖南長沙西漢墓出土一件。

除了《中國古玉》,勞費爾還有一篇論文討論玉器,《兩件中國皇帝的玉器》(Two Chinese Imperial Jades),發(fā)表于The Fine Arts,Vol. XXXⅡ,Chicago, June, 1915年。兩件清代玉器保存在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一件是康熙時期的玉冊,五幀十面長方形。正文刻以滿漢兩種文字,首尾兩玉片陰刻云龍紋。另一件雙龍鈕玉印,勞費爾認為是嘉慶時期,和田青玉。

最后,談?wù)劚緯臅谫M爾的Jade-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religion一書,最早是1912年由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在芝加哥出版。這個書名可以直接翻譯為《玉:中國考古學與宗教的研究》。舊時也有翻譯為《翡翠》、《中國玉器考》、《中國古玉考》的,勞費爾寫的內(nèi)容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玉,肯定不能翻譯為翡翠。1974年,勞費爾是書改由Dover出版公司出版。1989年,未刪節(jié)的這個書由Dover出版公司出了新版,書名為Jade-Its History and Symbolism in China,副標題改了。就本書的內(nèi)容,新改的副標題更為貼切。因此我們遵從這個修改,將本書書名翻譯為《中國古玉:它的歷史與符號象征》。

本文節(jié)選自勞費爾著《中國古玉》中譯本序言,該書近期將有中西書局刊行。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