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古敦煌避暑:洗頭、抄經(jīng)、戲水,還有吊帶裝

小暑是六月節(jié)。季夏時節(jié)正式開始,愈演愈烈的“熱”,成了往后這一兩個月的關(guān)鍵詞。今年的小暑,是夏至后的第二個庚日,待到下一個庚日(公歷7月17日),便是今年的伏日,一年中最熱的時段,還是來了。歷代的文人

小暑是六月節(jié)。季夏時節(jié)正式開始,愈演愈烈的“熱”,成了往后這一兩個月的關(guān)鍵詞。今年的小暑,是夏至后的第二個庚日,待到下一個庚日(公歷7月17日),便是今年的伏日,一年中最熱的時段,還是來了。

歷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因暑天而覺日長如年,如怕熱困暑的韓愈,暑醉如酒的柳宗元。那么日子總是要過,古人如何消暑呢?在敦煌壁畫里,就可以捕捉到一套古人列出的“消夏指南”。洗頭、理發(fā)、剃須、抄經(jīng)、鮮花果盤、孩童戲水、汲井水納涼······

據(jù)說,唐代的韓昌黎大概是怕熱的,他面對夏天,好像沒有什么辦法,只能哀哀地嘆:“自從五月困暑濕,如坐深甑遭蒸炊。”咳,五月開始我就被困在暑濕里喘不過氣,和被悶在一口蒸鍋里等著被蒸熟有什么區(qū)別?

與韓愈并稱“韓柳”的柳河東,耐熱性顯然高出韓先生很多?!澳现蒌崾钭砣缇?,隱幾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余聲,山童隔竹敲茶臼?!睙釙灹说牧谠乖诎?,醉了酒一樣的昏沉,難得北窗吹進一陣風,吁,瞬間萬籟俱寂,只聞得竹林那邊孩童輕敲茶臼的叮叮咚咚。

看,即便沒有空調(diào),智慧的古人也總能在生活里找一隅涼快的角落,做點降溫的小事兒,短暫地消解一下炎夏的炙熱。在敦煌壁畫里,我們亦捕捉到一套古人列出的“消夏指南”,在那兒,人人都是柳宗元。

小暑

一 礦物質(zhì)井水透心涼

 

莫高窟第302窟  窟頂西披  隋

古代雖然沒有冰箱,純天然的井水也可以讓人瞬間涼快不少。單是在井邊,就好像打開了“冷藏室”的門。

畫面中央三人正通過桔槔原理(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杠桿原理)從井中汲水。其中,紅衣男子正使勁拉繩將水桶送往井下,隨著水越來越多。橫竿帶著石塊的尾部便高高上翹,水汲滿后,利用杠桿原理和石塊的重力,再將水傳上來。

用清涼的井水洗把臉,都會頓時涼快許多吧!

二 有什么事洗個頭再說

 

莫高窟第146窟  西壁  五代

如果不能天天沖個涼,那就趁井水還未放熱,趕快清清爽爽洗個頭,或者擦個身。把井水倒進束腰高足的圓盆中,彎腰低頭把腦袋扎進水里。熱是什么?暫時和我沒關(guān)系了。

涼水洗頭對身體不好?不存在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春雨醫(yī)生。

三 清新吊帶裝帶節(jié)奏

 

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初唐

 

莫高窟第329窟  西壁佛龕  初唐

無論是復古條紋背帶褲,還是時尚撞色吊帶衫,唐代的小孩走路都帶風。

他們大膽吸收外來國度的服飾風格,能露就露。父母對此也表示支持,對他們而言,釋放天性就是最好的生活。這么熱的天,別說襦裙和直裾,就連半臂都嫌啰嗦。

四 浸泡在水里的夏天 

莫高窟第148窟  東壁  盛唐

凈土世界的蓮花池里,常有戲水的小兒。他們甚至不需要穿什么衣服,水面的波紋和含苞欲放的朵朵蓮花,就是最好的裝飾。他們沒有雪糕甜筒冰淇淋,泡在水里就是他們快速降溫的不二秘籍。不到吃飯時間,休想將他們從水里提溜出來。

五 理發(fā)剃須 夏日套餐 

榆林窟第16窟  東壁  五代

我們今天的理發(fā)店,生意最好的除了每年春節(jié)前后女士們又燙又染圖個過年好看,以及二月二龍?zhí)ь^男女老少都奔理發(fā)館去。能維持一段穩(wěn)定“旺季”的恐怕就是夏天,大人小孩都來理發(fā),上來說的話好像都是照抄的:“勞駕您,給剪涼快點?!?/p>

敦煌彼時是絲路重鎮(zhèn),佛教氛圍濃厚。每年在此出家的人不在少數(shù),畫面里便是剃發(fā)刮胡須的場景。試想一下,夏天出家的人會不會比冬天多一些?畢竟光頭涼快。

六  鮮花入饌 清涼果盤

 

莫高窟第159窟  西壁  中唐 莫159

唐代人講究,尤其王公貴族。穿薄如蟬翼絲綢衫,喝世間好物黃醅酒,用褐色勾沿玻璃盤。畫面中的玻璃盤晶瑩剔透,盤口沿有褐色勾線,盤身有天藍色圈點紋,盤中鮮花入饌。光是看一眼就覺得沁人心脾,勝卻今天的各種“小清新”。

七 佛系避暑凈手抄經(jīng) 

榆林窟第25窟  北壁  中唐

普通青年洗頭降溫,文藝青年折扇納涼,佛系青年抄經(jīng)避暑。

信奉佛教的唐朝人,在天熱時進山避世,鳥鳴山澗、樹影婆娑,在此伏案抄經(jīng),當然是由內(nèi)而外的清涼。當年的書寫工具有毛筆和硬筆兩種,硬筆是用骨、木、竹削磨出筆尖書寫,圖中抄經(jīng)男子使用的是毛筆,在點橫豎撇捺勾挑折里來一場短暫的出逃。

 

敦煌文獻 S.6537

敦煌文獻S.6537卷記載:“六月三休[伏]日,昔賈誼避三伏,以其盛夏,六月三庚日,南方有鳩鳥至,以助太陽,銷鑠萬物,故損害于人,是以避忌之此日也?!闭f是避伏,實則是賈誼當時正謫居長沙。

但避暑之俗的確存在,在小暑之后的三伏日,唐代官府是給大家一天法定假日的,任你打水洗頭也好,進山抄經(jīng)也罷,怎么涼快怎么來。

這樣看來,古代人當是比現(xiàn)代人更懂得張弛有度,春種秋收時爭分奪秒不馬虎,暑氣蒸人時務務虛也未嘗不可。這是他們關(guān)于忙碌與休憩的交響,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生存哲學。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