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廣富林”,以為是傳承自廣州的老字號糕點品牌,懸于門楣的是一股嫻熟、老到亦賦深沉的百年氣派。后來才知,《松江府志》里稱廣富林乃市鎮(zhèn),并有“云間北首第一鎮(zhèn)”的美譽。其文化上承良渚,下續(xù)馬橋,距今4000余年。
今日再游廣富林,已是松江一處偌大的遺址公園。入園時,最好有微雨。雨絲最好綿密,斜風搖過,恍若隔世。一路景致,據(jù)說耗費七年。途徑唐風知也禪寺,鈴鐺風吟,再過一座石橋,便到了粉墻黛瓦中的朵云書院。
中國書院,始于唐。在古時,屬文教組織。在今時,仍以書為本,閱書、售書,衍生商品、茶飲,延展講座、會議、展覽及公眾活動,是傳導文化的綜合空間。所論書院,書是特色,院是規(guī)模。與城中的復合式書店不同,鬧市繁華,格局緊俏。書院坐落天然叢林,建造主體由別處移來的明代“高房”改建。
小橋、流水、煙花、垂柳,是山墻外的風景。山墻之內(nèi),以靜為長。
院落圍合,是徽派特點。不足之處,是屋內(nèi)光線較為幽暗保守。而一入朵云,卻有暖意。玻璃磚石通透,壘砌的白墻居中,鑿出的一輪圓月,將天井的日光引入前廳。從宜興運來的紅泥砌成一條長弧,一排筆桿垂下,一線光影描繪了書院迎客的風景。
書院動線依照古宅的四方格局,迂回漸進。至右起始,以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色塊,略施丹青,區(qū)分展陳。每一區(qū)塊的顏色由設(shè)計團隊精心調(diào)制,茶白、青竹、漆黑、金赤、淺駝,濃淡相宜。書架有微光服侍,提亮了古宅的沉溺色調(diào)。游走的尺度,適于一或兩人??神v足翻閱,可臨窗讀景,可春朝閑步,可輕語漫談……在細悠長的維度里停停走走,仿佛也安頓了紅塵里的行色匆匆。
負陰抱陽,應(yīng)于萬物,也應(yīng)于中國人的建造。一半格心,線條寫意;一半裙板,梅蘭竹菊。隔扇上刻畫的文人清供,在虛實之間圍合出兩方天井。
于內(nèi),設(shè)計師劃出兩塊休憩的區(qū)域。中央的方桌、融椅是為茶歇服務(wù),兩頭的“金赤”與“青竹”書架前,各自留出一席,為落座閱讀。自天頂懸下的若干白傘,調(diào)和了空間飽和的色溫。天氣晴好,隔扇敞開,訪客可見天井中的營造。天氣陰郁或時值寒冬,關(guān)起隔扇,風景需移步至游廊得見,保留了古人游園暗藏的巧思。
于外,設(shè)計師依其對立,劃分陰陽。一處干堤,青碎石子鋪成一干涸湖景,一株松柏映月而生。一處濕地,覆上一池清水,一朵白云鏡像于天地之間。此時,若有綿密細雨畫滿湖心,漣漪散開,便是白居易筆下的“水面初平云腳低”;待到日落,屋內(nèi)燈光亮起,人間的煙火也紛至沓來。此時若背山面水而坐,一長卷的畫棟雕梁下,還真能一現(xiàn)“云間北首第一鎮(zhèn)”的富貴氣象。
建造細究動靜相合。書院一樓以書制靜,二樓則更多用于展覽、講座、會議以及文化交流。一排排的檻窗,在午后會寫下別致的光影。若干齊整的梁柱,依古建改造規(guī)則在原處,軟化空間的小動作,是結(jié)梁而上用金絲編織的祥云朵朵。大幅面的宣紙隔斷出若干茶室及講廳。在粉墻高處開出的小窗,窗欞上的圖案是訪客回眸的一景。
朵云書院依古建而生,并未附加太多“設(shè)計”。尤其書院二樓,預(yù)留出大量空間,交付給運營方自由安排。在“設(shè)計”過剩的今天,朵云營造并傳達的是一座書院或一家書店應(yīng)有卻難得一見的安靜。
在朵云書院的設(shè)計中,我沒有讓這位老人變成一個少年,而只是讓他的白發(fā)蒼蒼變得更有氣質(zhì)一些。
設(shè)計師顧憶
建筑師,旅非十余年,倡導“極省主義設(shè)計”。
主要作品有:上海優(yōu)在集、廂、無廂,南京龍吟山房,武夷山陶然有山,上海喜捨茶書房,上海朵云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