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家與美好生活》,蔡穎卿著,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年3月版
磚與我,與我的空間設(shè)計
十七年的制磚歷史,對于父母親是生活中永存的磨練, 在許多辛苦與挫折中,他們也總能看到自己避過不幸的好運。
日子就這樣,如磚的印制與燒成、砌疊與支撐, 慢慢穩(wěn)固了起來,成為蔡家子孫最值得珍惜的回憶。
我在澳門完成這篇可以作為我原生家庭口述歷史的作品。述說的人,是我八十七歲與八十三歲的父母親。而這趟三天兩夜的澳門行,是哥哥嫂嫂安排的一趟家庭相聚小旅行。
父母親再過兩年就邁入結(jié)婚六十周年,回憶起當(dāng)年家中磚工廠辛苦勞作、奮斗起家的歲月,他們的臉上沒有任何的委屈,而是有著一種“也很值得”的生命回甘之意。于是,我以自己的記憶做為引導(dǎo),與父母親一一確認細節(jié),在制磚的工法程序之間填寫上全家十七年的回憶與情感之后,決定在自己的書中補上這一篇不知該往哪一部收存的文章。不過, 它很可能是這一整本書、或我之所以成為我,最重要的情感源頭。希望讀到此書的您,在一塊磚的制作當(dāng)中,能了解我想要“砌童年情思于四壁,鐫父母恩情傳子孫”的心念。
大量倚靠人工的制程,反映出一塊磚所集結(jié)的心力
雖然我們家在一九五八年就開始經(jīng)營磚廠,但直到一九六一年才開始制磚部分的機械化。難以想象父母回憶中用手印磚時期的辛苦景象,那是我還未來得及參與的家庭歲月。
一九六一年,家中老幺的我,出生在九月的臺風(fēng)天。那年,為了讓磚廠的生產(chǎn)量增加,爺爺奶奶與父母親投資了十幾萬元添購設(shè)備,從當(dāng)時父親擔(dān)任中學(xué)主任月領(lǐng)一千多元的薪資作為推算的基礎(chǔ),母親認為這筆投資約可估算為今天的兩百萬元左右。
當(dāng)時位于臺東成功鎮(zhèn)麒麟里的磚廠有兩家,如果面朝東方,我們在左,鎮(zhèn)民代表陳家所經(jīng)營的在右,兩家緊緊相連,陳家的規(guī)模大約是我們的一半。麒麟這一區(qū)土質(zhì)均勻,黏度高、含細石少,鐵質(zhì)成分很足夠,按照土質(zhì)成分大概可分為黑與黃兩種,燒出的磚塊硬度高,顏色也很美。
當(dāng)時機器化的部分只在攪拌與印制,其他工作仍大量倚靠人工,制作的程序真實地反映出一塊磚頭所集結(jié)的勞力與技術(shù)。在那純樸的年代中,每天足足工作九個小時的,不只是我們家十幾位長工或臨時工,還有我那兼顧工作與家庭,真正是蠟燭兩頭燒的母親。
工廠并不每日印磚,但是一定要每天掘土備用。母親是很講究效率的人,她對工廠生產(chǎn)的期待是一年燒磚九次或九次半。我們家的蛇窯本來只有八目,擴張到十四目之后,每次燒磚大約可得十萬多塊。開窯后的火頭磚(過火的瑕疵品)與破磚約1%~2%,這些不良品母親既不廢棄、也不降價求售,而是以贈品相與買家,告訴他們在有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就用火頭磚,至于有些砌磚難免要斷塊之處就用那些不夠完美的缺角磚。光以此力求節(jié)省用料的思考,我相信如今已很少有工地在施作時對材料懷著同樣的情感了。在討價還價與計算成本之際, 我們的金錢觀念比過去還要精明, 但對大地的惜物之情,卻是年年淡薄了。
挖掘制磚用土之前,工人要先鋤草,再以鋤拍土,檢查石塊、挑去草根,為材料的純凈度把關(guān)。拍松的土先淋水以增加密度,印制時才會漂亮。在未購買攪拌機之前,這份工作完全由人力踩拌,其中辛苦可以由母親的一句話解讀到深處:“我們的土質(zhì)因為很黏,攪拌機至少要20匹馬力才能推得動?!碑?dāng)時并非使用電力發(fā)動,而是由柴油內(nèi)燃機來推動,柴油燃燒的味道不是年輕一代所熟悉的空氣臭味,卻是我一直以來都深深記得的我們家工廠的氣息。
內(nèi)容簡介
《家與美好生活》,蔡穎卿著,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年3月版
打造一個舒適、安定、有趣的生活空間,可以帶給自己和家人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個空間能帶給人的安慰,是其他事物難以比美的。蔡穎卿從自己對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先是家的空間,然后延伸到其他生活空間,慢慢細說各種設(shè)計理念和空間美學(xué),并不強調(diào)自己的設(shè)計表現(xiàn),而是出于對理想生活的表達。
空間的源頭一定是生活的舒服、實用,美觀是最后的;無須以他人歸納的“經(jīng)典做法”來框限自己對空間的理解,而應(yīng)回到生活的基本需求來;用心地清潔與維護,愛惜居家環(huán)境會使生活更豐富;把家弄得可愛開朗一點,不只為孩子也為自己……蔡穎卿幫助你以生活的主見與眼光、實用與美感兼?zhèn)涞乃伎?,和打破慣性的勇氣和想象力,來自己動手打造激起眷戀與信賴感的美好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