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2018年新春伊始,由李芳芳執(zhí)導的電影《無問西東》,開始公映。影片本是向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作品,清華大學校歌中的一句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便是片名的來歷。

百年滄桑,彈指一揮間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陳楚生扮演的學生吳嶺瀾與梅貽琦校長。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梅貽琦扮演者相貌與精神氣質,可謂神似。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梅貽琦與西南聯(lián)大的名師。

2018年新春伊始,由李芳芳執(zhí)導的電影《無問西東》,開始公映。影片本是向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作品,清華大學校歌中的一句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便是片名的來歷。

走進電影院,認真觀看?;丶野l(fā)出一條微信,談到內心感受。丁浪大姐看了,在我微信后面留言。

我與丁浪大姐也是有緣。她先后在《北京晚報》和《人民日報》工作,我也在這兩個地方工作,她退休之后,我們也時有往來。

丁浪大姐留言說,電影《無問西東》2012年拍攝完成,攝影師是她的兒子曹郁。緣分之巧,就是如此之妙。

因美國退回庚子賠款,北京于1911年在海淀清華園創(chuàng)辦清華學堂,作為留美的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改為清華學校。1928年,清華學校正式改為國立清華大學。一部《無問西東》,將清華大學以及中國百年教育的歷史滄桑,精彩地隨著蒙太奇一般的奇妙閃現(xiàn)。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昆明的西南聯(lián)大教室。

創(chuàng)辦初期,自由、寬容的無限空間,一個個大師、名師……為這座名校的教育奠定堅實厚重的基礎。陳楚生扮演的吳嶺瀾,遇到祖峰扮演的梅貽琦校長,校長的一句話“找回本真”,從此讓他開始尋找心靈深處的平和。說實話,祖峰扮演的梅貽琦,相貌與氣質,在我看來,頗為神似。

抗戰(zhàn)烽火硝煙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的西南聯(lián)大,千里跋涉,卻在昆明成為前所未有的文化、教育堡壘,多少精英在此誕生。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

一個多么艱難的年代,銀幕上的一個個畫面,看得令人驚心動魄,看得潸然落淚。走進西南聯(lián)大,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毅然決然開始學習航空,他們駕駛飛機,一次又一次飛到兒時陳鵬生活的村落投下食物。最后時刻,王力宏架機與日本飛機對決,他駕駛冒煙的飛機,俯沖江面,直接撞擊日本軍艦的那一瞬間,觀者不能不為之落淚。

歷史繼續(xù)閃現(xiàn)。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黃曉明扮演的陳鵬。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章子怡扮演的王敏佳。

歲月悠悠,黃曉明扮演長大后的陳鵬于六十年代初期走進清華大學,他與章子怡扮演的王敏佳相親相愛。王敏佳與李想(鐵政扮演),看到老師總是受妻子欺負,偷偷地寫信警告,卻被妻子發(fā)現(xiàn)筆跡。當她闖進學校指控王敏佳時,李想?yún)s不敢出面承認他也是參與者。悲劇由此發(fā)生。

王敏佳掛牌被批斗,被眾人踐踏幾乎喪命。大難不死的王敏佳,被陳鵬偷偷送回兒時生活的村莊。之后,陳鵬走進原子彈試驗基地。幾年后,原子彈爆炸成功,滿頭黑發(fā)的陳鵬,如今頭發(fā)稀少。他回到云南村莊,希望與王敏佳重逢。此時,“文革”爆發(fā),大門上掛著封條,陳鵬無緣與王敏佳相見。鏡頭閃現(xiàn),王敏佳走進沙漠深處,沿著鐵路前行,她去尋找心中的摯愛……

歷史無情,漩渦之中的愛與恨,總是留下無盡悲涼。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無問西東》導演李芳芳。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無問西東》的演員與導演李芳芳。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無問西東》電影海報。

教育部長陳立夫

七年之前,記得2011年5月初,忽然接到一位素不相識的安徽泗縣高云貴先生的來信。他讀我寫楊憲益《書與人同在》文章之后,寫來長達12頁的長信。信中,他談楊憲益的故里應該是泗縣: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高云貴來信第一頁。

我近來在人民日報上拜讀了署名李輝的與大翻譯家楊憲益相關的大作《書與人同在》一文,實在地令我感慨良多。但是如果認真地想來中國的“李輝”實在地太多了。不過后來,通過認真地思考、篩選,我還是無疑地確定此“李輝”乃閣下也。

……

再者,閣下之大作的主人公楊憲益先生乃我們泗縣老鄉(xiāng)也。據(jù)我祖父、祖母生前所言,楊公的先輩還曾與我的先人有著世交關系。網(wǎng)上稱他祖籍安徽盱眙,實乃不倫不類。因為盱眙是1955年安徽劃歸江蘇的,而在1955年前的大部分時間里其屬泗縣(泗州)管轄。因此一般來說,楊先生的祖籍應為泗縣。當然了我這也許是一家之言。

(2011年4月29日高云貴致李輝)

高云貴先生的信寫得很長,他在一大段文字中,敘述其曾祖父與辛亥元老之間的密切關系。他談到陳其美,談到抗戰(zhàn)期間陳立夫擔任教育部長之際付出的貢獻。謹節(jié)選部分如下: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高云貴來信第三頁。

我家曾世代以讀書求知、治病救人為業(yè)(我家到我曾祖父那一代時已是六代中醫(yī)世家)。當年,我的先輩們是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我家曾自設私塾,免費教育有志向上的貧困子弟,真正地實行了孔圣人“有教無類”的名訓。

我曾祖父系前清舉人,著名中醫(yī)學家,而且在書畫藝術、儒學、文學等祖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也造詣頗深。早年,他與辛亥革命元老陳其美、陳其采、張匯滔、文振之、李烈鈞、蔡鍔等也多有接觸和交往,并且積極地支持他們和與他們共同地從事過推翻滿清的革命活動。

尤其是自上個世紀初他一直堅持義務為一切抗日志士看?。òㄔS多與自己持不同政見的抗日人士),甚至因此而險些遭到日偽的暗殺??芍^文人抗戰(zhàn)就是貢獻自己的學識和智慧!

談起陳其美,可謂眾所周知。我想這其中有以下諸方面 的原因:1、他確實非常優(yōu)秀、能干、英勇、機智、憂國憂民、愛國愛民,對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華民國的成立貢獻巨大。

2、當年他在中國國民黨中的政治地位僅次于中山先生,乃是國民黨中的第二號人物。

3、他是蔣介石參加革命的引路人和導師。

4、他仍是陳氏家族中一顆非常耀眼的明星,在同輩人中閃射出爍人的光芒。

5、他有兩個非常優(yōu)秀、能干、聰明、廉潔、愛國,尤其是致力于民族獨立和復興、致力于兩岸統(tǒng)一的侄子——陳果夫、陳立夫兄弟二人。

就連大學回家胡適先生也稱贊陳果夫先生是聰穎過人的天才、名副其實的奇才。我中共元老周恩來則稱贊陳立夫先生是“值得尊敬的敵人”。這里尤其是值得指出的是陳立夫先生在抗戰(zhàn)期間長期擔任中國教育部長,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巨大。

應特別指出的是他一手創(chuàng)辦了堪稱中國教育史上一大奇跡的西南聯(lián)大,為我中華民族培養(yǎng)了諸多杰出人才,從而保住我中華民族的元氣。

(2011年4月29日高云貴致李輝)

高云貴先生的信,或可作為歷史資料的佐證之一。

西南聯(lián)大的建立,身為教育部長的陳立夫,的確起到重要作用。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1947 年陳立夫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

抗戰(zhàn)結束后,陳立夫于1947年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有意思的是,《時代》選擇陳立夫,它的落腳處卻不是現(xiàn)實,而是人們意想不到的一個話題——儒家文化。“克己,尊上,尊老”,報道中所提到的這樣一些關涉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道德的概念,反倒成了烘托政治色彩極其濃厚的一個現(xiàn)實人物赫然出場的背景。

封面設計突出了這一思路。封面選用一幅精心繪制的陳立夫彩色肖像。畫像中的他,清瘦,斯文,頗顯學者氣度。陳立夫生于1900年8月21日,此時年近47歲,花白頭發(fā),襯出一臉滄桑。耐人尋味的是畫像周圍的設計。陳立夫左側,高大的孔子聳立于云端,封面左下角,一片水田中有四位農民正在耕種,前面三人拉犁,后面一人扶犁,相互映襯,農耕文化的氣氛漫溢而出。畫像下題有一句話:“生之原理在于施仁義。”這句話出自陳立夫1944年正中書局出版的哲學著作《生之原理》。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收藏的1944年正中書局出版陳立夫著作《生之原理》。

陳立夫的這本哲學著作《生之原理》,完成于抗戰(zhàn)后期的陪都重慶。1944年6月6日,他完成此書自序,最后寫道: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四萬(萬)五千多萬的民眾,從遠古到今天,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艱辛挫折,在許多古老的文化音沉響絕以后,她巍然獨峙,困難中能支柱,破壞后能復興。

文化的內容經(jīng)歷的變故愈多,愈形豐富,民族的繁衍接觸的范圍愈廣,愈見昌大。作者相信這決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值得中國和世界的學人之注意探究的。特別是中國的興滅國、繼絕世、民胞物、興天下為公的世界觀,與夫大剛中正的民族精神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國民道德所表現(xiàn)于愛和平的心理,求共生、共存、共進化的大同理想之實現(xiàn)等偉大的道理,作者相信是可能從其中探究而獲得的。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六月六日工程師節(jié) 吳興 陳立夫序于陪都 (《生之原理》序)

走到二十世紀末,大陸與海峽兩岸的關系凸現(xiàn)出“一個中國”的現(xiàn)實主題。于是,陳立夫晚年提出“中國文化統(tǒng)一論”,使他在兩岸關系中占據(jù)了一個頗為特殊的位置。他的這一主張,在兩岸都得到積極回應,他也因此當選為“海峽兩岸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的名譽會長。未曾想到,百歲老人陳立夫把一個文化角色扮演到生命的最后。

走進中國西南山區(qū)的傳教士

觀看《無問西東》,一個場景頗為感動:

很長時間,沒有飛機來到陳鵬的村莊投下食物,這些孩子們總是期盼他們到來。這些孩子的老師,是殘疾的西方傳教士,沒有飛機到來時,他帶領孩子唱圣歌。無國界的音樂,仿佛有一種純粹圣潔的力量,令人感慨萬千,說實話,那一時刻,眼淚真的差一點兒落下來……

讀蔣夢麟的《西潮》,知道西風東漸的故事。在中國西南,諸多來自西方的傳教士走進山區(qū),他們?yōu)榱藗鹘?,卻在傳教的同時,把教育、醫(yī)療等送進貧困的山區(qū)??梢哉f,因為他們的到來,深山老林的少數(shù)民族,開始有了文化的普及,有了一座座小學的出現(xiàn)。這些小學,可以說是照亮山區(qū)的最美燈光。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石門坎文化百年興衰——中國西南一個山村的現(xiàn)代性經(jīng)歷》書影。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沈紅題贈《石門坎》一書。左側為苗語文字。

十多年前,沈從文先生的孫女沈紅,送我一本書,是她用中、英文雙語寫作的專著《石門坎文化百年興衰——中國西南一個山村的現(xiàn)代性經(jīng)歷》(萬卷出版公司,2006年)。沈從文先生是苗族人,研究社會學的沈紅的著作讓我知道了西南貴州烏蒙山區(qū)威寧縣石門鄉(xiāng)的一個小山村——石門坎。

八十年代初認識沈紅時,她還是一個高中生。我去拜望沈先生,書柜上醒目地擺放著兩幅他的肖像速寫,筆觸簡練而準確。“這是我的孫女畫的?!崩先烁吲d地說。沒有想到,這個扎著小辮子的小姑娘,后來舍繪畫與寫作才能而不用,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了社會學領域。

這些年來,她一直說她忙碌于西南貧困地區(qū)的社會調查。令人感動的是,她和一群志愿者一起,年復一年熱心地為一個麻風病村的孩子們進行募捐助學。讀這本書,我似乎讀懂了她。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1984年孫女沈紅畫爺爺沈從文。

石門坎是貴州威寧縣的一個苗族山村。沈紅身上有苗族血統(tǒng),是她選擇這里作為她進行社會學、人類學調查的一個原因。歷史上,威寧縣曾經(jīng)隸屬過川、滇、黔三省的管轄,至今,這里仍然交通不便,十分貧困。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山村,百年間竟有令作者嘆服的文化景象:“這個從物質角度觀察近乎‘煉獄’的地方,在文化視野中別有一番景致,這里曾經(jīng)是文化‘圣地’,一個蠻荒不馴的小村落,異軍突起,帶領苗族和周邊川滇黔十多個縣少數(shù)民族掃除文盲,勃興教育,風云叱咤,成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qū)?!?/p>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石門坎在百年來的中國文化教育中,曾擁有許多個第一:創(chuàng)制苗文,結束了苗族無母語文字的歷史;創(chuàng)辦烏蒙山區(qū)第一所苗民小學,建威寧縣第一所中學;培養(yǎng)出苗族歷史上第一位博士;在中國首倡和實踐雙語教育,開中國近代男女同校先河;倡導民間體育運動;創(chuàng)建烏蒙山區(qū)第一個西醫(yī)醫(yī)院,建中國第一所苗民醫(yī)院;烏蒙山區(qū)第一個接種牛痘疫苗預防天花的地方;創(chuàng)辦中國西部最早的麻風病院……

于是,帶有社會學性質但又具有一些歷史漫筆特點的專著《石門坎文化百年興衰》,成為沈紅行程的記錄——調查歷程與心靈歷程的雙重寫照。在她的筆下,一個個為文化與教育篳路藍縷的前驅與承繼者,閃動出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輝而令人感慨萬分。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石門坎的百年老教室。

在苗鄉(xiāng)石門坎創(chuàng)辦教育的,是一百多年以前名叫柏格理(Rev. Samuel Pollard)的英國傳教士和同伴。他們來到這個偏僻山鄉(xiāng),發(fā)動了一場影響深遠的基督教傳播和鄉(xiāng)村教育運動。

沈紅寫到,柏格理先生是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西南教區(qū)牧師,循道公會屬于英國基督教衛(wèi)斯理公會。柏格理早年因家境貧寒而失學,所以非常重視教育。在主持西南的云南昭通布道所期間,他就開始把現(xiàn)代教育引入昭通。最初他選擇彝族,信奉者不多、社會影響不大。

1904年,他的布道所一天來了四位風塵仆仆、形容枯槁的貴州大花苗人,和柏格理建立了深厚友誼。從此貧窮卻虔誠的大花苗源源不斷涌來,引起昭通貴州的恐慌,以為苗人要造反。苗族的熱情給柏格理極大鼓舞,他決意深入苗區(qū)。經(jīng)過一番考察,他把傳播福音的根據(jù)地轉移到偏僻苗區(qū)。

石門鄉(xiāng)是多民族聚居地,有漢族、彝族、苗族、布依族、蔡家等民族分布。走進石門的柏格理牧師,得到彝族安土目贈送的一片山坡。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基督教循道公會在石門坎開始傳教興辦學校,英國牧師們離開昭通和城市社會,舉家住進簡陋的“五英鎊小屋”,從此生活在山民之中。

走進石門坎的柏格里牧師,創(chuàng)制苗文,成為他叩擊石門坎、開辟石門坎教育的利器。初到石門坎,遇到語言障礙,他拜苗族楊雅各和張武為師,學習苗語,很快精通苗語。他們又和漢族、苗族的知識分子一起研究,讓苗文能夠成為寫作語言。

最終,他們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為苗族創(chuàng)立了基本可行、簡明易學的拼音文字。柏格里牧師他們查看花衣花裙上的花紋和娥贊時的符號后,模仿創(chuàng)制一些符號,這便是民間稱作的“老苗文”。沈紅說,老苗文的創(chuàng)制,是以拉丁字母為主,輔以苗族古老符號而創(chuàng)造出來。

基督教循道公會傳入石門坎之前,威寧縣、赫章縣以及鄰縣沒有一所正規(guī)學校。威寧城關小學直到1917年方才建立,鄉(xiāng)村山區(qū)僅有少量私塾??梢哉f,“基督教傳入后,石門坎光華小學是當時獨一無二的正規(guī)學?!?。這所學校是我國第一所苗民小學,1906年開始招收苗族子弟入學。

民國初年,學校取名“石門坎光華小學”,推行新式教育。至1912年已建成學制六年的完全小學,使用國家規(guī)定教材。是今天石門民族學校的前身。這所學校男女均收,同校授課,鼓勵女童平等接受教育,學者們認為,它是我國近代最早的男女合校的學校,也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最早采取雙語教育的學校。

在民間流傳的歌曲中,有許多首歌都是關于石門坎教育的記憶,這里記錄其中一首《苗家建校讀書記事歌》。這首歌保留著民歌的敘事風格,歌中通過排列前后人物故事,把鄉(xiāng)村教育和宗教傳播的過程再現(xiàn)給聽眾。其中提到的張道惠先生(Rev. H. Parsons),高志華先生(Rev. H. Goldsworthy)、王樹德先生(Rev. W.H. Hudspeth)等,均為英國傳教士,對石門坎教育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沈紅采訪一些曾經(jīng)接受過教育的村民。他們眼中,傳教士們并非高不可攀,也沒有刻意維護師道尊嚴,至今村民對他們留有親切印象。年豐村的吳善宇老人回憶說:“柏格理會講很多種語言,很喜歡娃娃,又謙虛,來到石門的時候穿一聲苗族衣服,講苗話也講得很好,他先傳教,講基督教的道理,然后再帶領他們去做禮拜,媽媽說他們信教以后就不再去亂拜那些石門、拜水、拜山了,只信上帝教了,信教后苗族就進步了?!蹦軌蚱降鹊貙Υ缱?,接近婦孺,這是現(xiàn)代教育成功進入鄉(xiāng)村社區(qū)的一個因素。

柏格理夫婦、張道惠夫婦和他們的同伴并為改善苗民社會地位做了大量實際工作,為教區(qū)人民特別是貧困苗族的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做出許多開創(chuàng)性貢獻。1915年,柏格里牧師為救護傷寒的村民,獻出自己生命,這件事震撼民心,贏得當?shù)刎毨缱宓母叨瘸缇础?/p>

從創(chuàng)辦第一所苗民小學、后來為救護傷寒的村民獻出生命的英國柏格理牧師,到“文革”中在黯淡茅屋里帶領村民和孩子們溫習文化的楊國祥老人,百年文化與教育就是在這樣一些人的故事中興衰起伏,薪盡火傳。

一位老人回到故鄉(xiāng),說起兒時就讀過的大教室:“在天邊都看得見石門坎的上空幾顆亮亮的星星,誰不跑來!”沈紅寫出全書的最后一句:“遙望天穹,不見石門,但見石門百年風云。”

看電影《無問西東》,沒有想到又蔓延出這些話題。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國立西南聯(lián)大校門。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西南聯(lián)大教室。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西南聯(lián)大入滇遷徙圖。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西南聯(lián)大慰問團。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西南聯(lián)大聞一多的住房。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玉屛縣政府布告。


《無問西東》之一:西風東漸,穿越百年滄桑

1991年在昆明買到的《西南聯(lián)合大學》紀念冊。

完稿于2018年2月下旬,北京看云齋(文/李輝)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