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先生素描
宿白,1922年出生于遼寧沈陽,194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史學系。他是中國佛教考古和新中國考古教育的開創(chuàng)者,曾任北大考古系第一任系主任。作為歷史考古學上集大成者,宿白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學等領域的造詣為學界所公認,著有《白沙宋墓》《藏傳佛教寺院考古》《中國石窟寺研究》等著作,2016年獲得首屆中國考古學會終身成就獎。
青年宿白
1950年起,宿白先生開始進行田野調(diào)查與發(fā)掘工作。1951年至1952年,他主持了河南禹縣白沙鎮(zhèn)北三座宋墓的發(fā)掘,并于1957年出版《白沙宋墓》報告。當時歷史考古學尚處草創(chuàng)時期,考古學家在撰寫發(fā)掘報告時大都限于對墓葬形制、出土遺物進行記錄,卻很少深入討論相關的重要歷史現(xiàn)象、歷史問題。宿白先生憑借自己深厚的文獻功底,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與一手考古資料相結合,對墓葬的年代、墓主人社會地位、宋代河南家族墓地中流行貫魚葬的習俗等深入分析,生動刻畫了宋人的社會圖景。盡管已出版70年,《白沙宋墓》至今仍在學界頗具影響。
1962年,宿白先生在敦煌莫高窟
在研究生階段學習過版本目錄學的宿白先生,對古籍版本目錄也有著極深的造詣,他所著《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和《漢文佛教目錄》都是該領域經(jīng)典著作。1947年,宿白先生在整理北大圖書館善本書籍時,從繆荃孫抄《永樂大典》殘本《順天府志》中,發(fā)現(xiàn)《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一文,這是云岡石窟研究史上尚不為人知的文獻。他據(jù)此寫作《<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一文,由此開啟了他的石窟寺研究,這也是宿白先生佛教考古的發(fā)軔之作。
2001年,宿白先生在家中書房
2017年8月3日,宿白先生95歲生日
宿白先生做了一輩子考古,自己從不搞收藏。他曾說,自己的工作沒什么特別的。身處考古這一“寂寞”的行業(yè),宿白始終平靜而淡然,專注學問,不事浮華。作為中國考古學的泰斗,他留下了不少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與考古著作,并且桃李滿天。而在他看來,自己“就是個北大的教書匠”。(文/錢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