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水滸傳》對宗教的態(tài)度,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崇道貶佛。盡管小說不是宗教教科書,而且小說的故事來源也不盡相同,不可能有統(tǒng)一劃一的宗教態(tài)度,但《水滸傳》的宗教態(tài)度的總體,卻是明顯的崇道貶佛傾向。
從《九天玄女是何許人也?》一文中,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到作為道家神祗的九天玄女在宋江起義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這已經(jīng)說明了作者對道教的親切與好感。另外從全書的整體來看,可以說全書的故事都是安排在道教的神話中。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聚在一起共做一番事業(yè),據(jù)小說開頭的敘述,是因為京城瘟疫蔓延,皇帝派遣太尉洪信到道教圣地龍虎山去請張?zhí)鞄熎盱畛?。不想這洪太尉大大咧咧的,在上清宮中把一百零八個天罡地煞星放了出來。這些星君降世,就是諸位梁山好漢。而梁山好漢所得到的上天佑助,都是道教一家。除了九天玄女的幫助外,在大聚義之前,由公孫勝主持了一個道教儀式來超度亡靈與祈福。宋江帶領眾兄弟在壇下懇求玉皇上帝昭示感應,結(jié)果天帝的眼睛果然睜開,滾下一個石碣,上有一百零八人的名字與星號,以及“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命令。所有這些莊嚴而神圣的角色,半點兒也沒有佛教的份兒。
在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成功道路上,也常常憑借道教的法術來取得勝利,而從不求助于佛法。梁山上的大法師是入云龍公孫勝,他在梁山忠義堂上排名第四,僅在宋江、盧俊義和軍師吳用之下。他的師傅羅真人也半人半仙,神鬼莫測。依靠公孫勝的法力,梁山好漢無往而不利。在他之下,樊瑞和朱武兩位好漢也都學道和修煉法術,為梁山事業(yè)立下汗馬功勞。還有一個神行太保戴宗,是一位快速偵察員兼交通員,功勞很大。他雖然不是道士,但他的神行法使人很容易聯(lián)想到道教那些神秘而駁雜的符箓方法。總而言之,通過這些內(nèi)容,很容易使讀者形成這樣一種感覺和印象:道教的法術不僅很正義,而且很高強。
與之相反的是,《水滸傳》中的和尚僧人──這里說的是真正的和尚,而不是像魯智深、武松這些只是暫避佛門,又不持戒念經(jīng)的臨時和尚,可以說是沒有一個做過好事。他們不僅從未幫助過梁山事業(yè),反倒經(jīng)常危害山寨?!端疂G全傳》曾寫到方臘手下有個妖僧鄧元覺助紂為虐,殺害了許多好漢??催^七十回本的人更不會忘記,梁山的先主晁天王就是給佛門害死的:他在曾頭市誤信兩個法華寺僧的話,落入人家的埋伏而喪了命。
《水滸傳》的作者還不遺余力地詆毀僧人的言行。比如在有名的楊雄大鬧翠屏山的故事里,那個裴如海因為貪戀潘巧云的美色而作了和尚,繼而又做了潘巧云父親的干兒子,用盡千方百計,終于和潘巧云勾搭成奸。有淫行的和尚又不止他一個,第六回寫到魯智深在瓦棺寺遇到的生鐵佛崔道成和飛天藥叉邱小乙,不僅霸占廟宇橫行霸道,而且還養(yǎng)著一個年青婦女。在敘述裴如海與潘巧云通奸時,作者還說:“惟和尚色情最緊?!痹蚴撬麄冇猩颇行排B(yǎng),卻好吃好喝好住而不干好事。其實這樣的話未必不可以用來說道士,而《水滸傳》的作者卻決不忍心這么做。那么《水滸傳》的作者為什么如此青睞道教,又如此仇視佛教呢?
我們知道,道教從它產(chǎn)生那天起,就和綠林起義有著不解之緣。從張角等人的黃巾起義開始,歷代有很多綠林起事者,用道教的教義和法術,來宣傳和組織民眾?!端疂G傳》的這種宗教傾向,正是這種歷史現(xiàn)象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宋代的歷史現(xiàn)實來看,宋朝也崇奉道教為國教,有皇帝封立的天師。官員被貶黜時,往往流放到各地去看管宮祠。與之相反的是,金人則信佛,《三朝北盟會編》記載他們在攻陷汴京后,就到城里大寺名剎去聽講經(jīng)。而忠于宋朝,抵抗金人的梁山武裝選擇道教來作為領導核心,并采取一種仇視佛門的態(tài)度,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文/寧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