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灰姑娘的故事有著不同的版本。迪士尼版本的灰姑娘故事源自夏爾·佩羅的經(jīng)典原作。在佩羅的版本中女主人公默默地忍受著虐待,既不感到憤怒和憎恨,也沒有任何報復(fù)的想法,最終因自己的能力而得到王子的青睞。然而,性別學(xué)者、評論家和作家一直都不認可佩羅和迪士尼的故事中描繪的那個被動的灰姑娘形象。在灰姑娘故事的其他一些版本中,灰姑娘的形象更加積極且富有活力,比如由一位名叫瑪麗-凱瑟琳·多爾諾瓦夫人的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芬妮特-仙隆》(Finette-Cendron),又名《芬妮特-仙度》。這個故事不僅在法國、英國和德國頻繁地被改編成其他形式的作品,而且還在這些國家以及美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口口相傳。這個并不被動的灰姑娘形象是如何誕生的?本文選摘自《消失的“公主”:女性作家和經(jīng)典童話》([美]安妮·E.達根著,陳文靜譯。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
“有的時候,想當(dāng)然地認為被動的公主形象是童話故事的標(biāo)準(zhǔn),可能會使我們忽略了一段更加生動,也更具女性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這絕不是一個21世紀(jì)的讀者希望看到的?!?/p>
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灰姑娘故事,靈感來源于17世紀(jì)上半葉由意大利作家吉姆巴地斯達·巴西耳創(chuàng)作的故事,這個故事同時也是灰姑娘故事中女主人公的名字來源。佩羅和多爾諾瓦夫人都十分熟悉的故事《仙度瑞拉貓》(The Cinderella Cat)就發(fā)表于巴西耳的作品集《最好的童話故事,寫給小朋友看的有趣故事》(Tale of Tales; or, Entertainment for Little Ones,1634—1636)中。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歐洲最早版本故事里的灰姑娘形象與迪士尼工作室于二戰(zhàn)后創(chuàng)作的宜室宜家的女主人公形象有著天壤之別。
作者巴西耳給她取名叫澤佐拉(Zezolla),由于繼母的到來,她在家庭里的地位直線下降。因為她常常坐在貓用來取暖的壁爐旁,她的家人都喚她“仙度瑞拉貓”(Cat Cinderella)。澤佐拉的父親是個親王,母親已過世多年。故事開篇就交代了澤佐拉有個十分邪惡的繼母,于是她就跟縫紉老師卡爾莫西娜(Carmosina)傾訴內(nèi)心的想法,表示希望老師能夠取代現(xiàn)在繼母的位置??柲髂冉虧勺衾绾螌⒗^母殺死,澤佐拉也照做了,之后很快,澤佐拉的父親娶了卡爾莫西娜為妻。但是,俗話說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婚后,卡爾莫西娜帶著自己的六個女兒進入了新家,并且對待自己出身平民的女兒要比對待出身貴族的澤佐拉好得多,澤佐拉甚至還要被迫做最為低賤的家務(wù)活。
電影《灰姑娘的三個堅果》劇照。《灰姑娘的三個堅果》即改編自多爾諾瓦夫人的《芬妮特·仙度》。
在巴西耳的故事中,女性人物常常有能力獲得強大的外援。仙女養(yǎng)的一只信鴿給澤佐拉傳信,告訴她如果想要什么東西,只需通過仙女們在撒丁島養(yǎng)的信鴿來傳遞,她的愿望就會得到滿足。一次,澤佐拉的父親因公事需要出發(fā)前往撒丁島,繼母的女兒們要求父親給她們帶些奢侈品回來,而澤佐拉則要求父親答應(yīng)代她向仙女們問好,并請求仙女送給自己一些東西。澤佐拉警告父親,如果他忘記了傳達自己的請求,他將動彈不得,無法前進也無法后退。然而不出所料,父親還是忘了澤佐拉的請求,于是他的船卡在了港口,他這才想起自己違背了答應(yīng)澤佐拉的事情。于是,他連忙尋求仙女的幫助,仙女給了他一棵棗樹、一把鋤頭、一個金桶和一些絲綢布匹,讓他帶回給他的女兒。收到禮物后,澤佐拉將棗樹種下,棗樹長大后,一個仙女從中出現(xiàn),滿足了她參加宴會的愿望,澤佐拉騎著一匹白色的純種馬去參加了宴會——白馬在多爾諾瓦夫人的故事《芬妮特—仙度》中是個頻繁出現(xiàn)的意象。在宴會上,國王愛上了澤佐拉。后來,澤佐拉又參加了兩次宴會,在第三次宴會結(jié)束后,澤佐拉匆匆離開時,將一只鞋子遺失在了宴會上。后面的情節(jié)我們也都知道了,國王發(fā)布了一道公告,邀請所有女性來試穿那只鞋子。當(dāng)澤佐拉最終得到機會試穿鞋子時,那只鞋子非常合腳,簡直像手套一樣服帖,因此她成了王后,故事在描述了繼母女兒們的憤怒后就結(jié)束了。那么寓意是什么呢?“那些否認恒星存在的人都是瘋子”。童話應(yīng)該以明確的寓意作為結(jié)尾這樣的想法,在這個最早的“灰姑娘”故事版本中受到了挑戰(zhàn)。
相比起后來的佩羅和迪士尼的版本,巴西耳故事版本中的灰姑娘因為得到了仙女力量的加持而強大得多。澤佐拉殺死了她的第一任繼母,這使得她顯然缺乏傳統(tǒng)女性所具備的美德,畢竟天真單純的少女們通常不會殺人,但是仙女們還是幫助她得到了國王的青睞。雖然后面兩次去參加宴會時,她乘坐的是豪華馬車,但第一次參加宴會時,她是騎著一匹美麗的白色純種馬去的,這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敢于冒險的女主人公形象。并且,一開始舉辦宴會的目的并不是給國王或王子尋找配偶,國王只是愛上了那位神秘的女子,她在逃離宴會時一直盡力避免被國王的手下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份,只是最后落下了鞋子。澤佐拉是一個敢通過殺人來改善自己境遇的灰姑娘,她能夠通過仙女們的魔法幫助,戰(zhàn)勝她那貴人多忘事的父親,她的才智謀略甚至勝過國王的手下。在這個故事中,灰姑娘一樣受到了繼母以及繼母女兒們的壓迫,然而,正是她的主動性和堅定性使她獲得了仙女這些強大女性的幫助,因此最終在故事結(jié)尾,她得以加冕為王后。
后來,佩羅根據(jù)巴西耳的作品在1697年改編、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故事,名為《灰姑娘,小水晶鞋》(“Cinderella; or, The Little Glass Slipper”),收錄于《過去的故事與傳說》(Stories or Tales of Past Times)中。他修改了原故事的意識導(dǎo)向,以符合他更為保守的性別觀念?;夜媚锏母赣H由親王變?yōu)橘F族,故事情節(jié)也簡化了,只有一個繼母和兩個繼姐,以及只舉辦了兩次舞會。在故事中,佩羅強調(diào)了灰姑娘對家人們的虐待報以極大的寬容態(tài)度。當(dāng)姐姐們準(zhǔn)備參加王子(不同于巴西耳版本中的國王)舉辦的舞會時,她們要求灰姑娘幫她們打扮,因為她們十分認可灰姑娘的時尚品位。對此,故事是這樣評價的:“除了灰姑娘,沒有人會披頭散發(fā)。”在姐妹們都去參加舞會后,灰姑娘一個人默默哭泣,那時才得到她的仙女教母的幫助,然后她在舞會上出現(xiàn),十分光彩奪目,并且對姐姐們以禮相待,但是姐姐們沒有認出她來。仙女教母給灰姑娘設(shè)定了一個宵禁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父母的角色,而在巴西耳的版本中,女主人公匆匆離開只是為了趕在繼姐們回家前先回去。在故事的結(jié)尾,當(dāng)發(fā)現(xiàn)灰姑娘就是那位舞會上現(xiàn)身的神秘女子,并且馬上要和王子結(jié)婚時,繼姐們才請求獲得她的原諒。而灰姑娘不僅大度地原諒了她們,還邀請她們一同住到王宮中,甚至還為她們找到了出身貴族的婚配對象。
相比起巴西耳的故事,佩羅故事中的灰姑娘形象要溫順卑微得多。澤佐拉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特別的包容心,即使深受壓迫,她也敢于對父親提出命令,并且文中沒有絲毫暗示澤佐拉愿意向她的繼姐們屈服又或是原諒她們的內(nèi)容。然而,在佩羅的版本中,故事主要贊美了女主人公的“美德”,這種美德表現(xiàn)為任勞任怨地為了某個人或某件事付出,而不要求任何回報。如果不加深究,這樣的價值觀可能的確值得稱贊,但就這個故事反映的性別關(guān)系而言,這種價值觀在暗示“好女人”就應(yīng)該無私地付出,而不期待任何回報,并允諾長此以往,她們將得到王子的青睞。也就是說,如果她們能夠默默忍受虐待,最終她們將得到補償,獲得王冠。這個信息在佩羅的另一個故事《葛麗索莉斯》(“Griselidis”)中得到了更加明顯的傳達。在這個故事中,為了凸顯女主人公的包容和美德,女主人公遭受了丈夫的嚴(yán)重虐待。既然灰姑娘在婚前遭受了這樣的磋磨,我們可以很容易想到在與王子的婚姻中,她將只會繼續(xù)扮演恭敬順從的角色。
我們不妨設(shè)想一下,對于巴西耳和佩羅這兩個版本的故事,多爾諾瓦夫人都讀過。她并不贊同佩羅講述灰姑娘故事的方式,并且思考應(yīng)該如何以一種饒有趣味的方式來回擊這個有點問題的故事。她也很熟悉佩羅的另一個《亨塞爾與格萊特》(“Hansel and Gretel”)類型的故事——《小拇指》(“Little Thumbling”),在這個故事中,七兄弟中最年幼、最小的一個拯救了他的兄弟姐妹,使他們免受被父母遺棄以及被食人魔吞食的厄運。多爾諾瓦夫人還十分熟悉瑪麗-珍妮·萊里捷于1695年出版的故事《芬妮特:聰明的公主》。這個故事在18、19世紀(jì)的英國十分受歡迎,多爾諾瓦夫人在創(chuàng)作自己版本的灰姑娘故事時顯然從中汲取了靈感。有趣的是,萊里捷和比自己大36歲的佩羅因為母親的關(guān)系是親戚,可能是某種程度上的表親。佩羅的母親叫帕奎特·勒克萊爾(Paquette Le Clerc),于1652年去世,而萊里捷的母親也姓勒克萊爾,名叫弗朗索瓦絲(Francoise),在1660年嫁給了尼古拉斯·萊里捷(Nicolas L’Heritier)。弗朗索瓦絲要比帕奎特年輕得多,可能是帕奎特的侄女,而非妹妹。萊里捷和佩羅都在文化行業(yè)工作,萊里捷還曾寫過一篇女戰(zhàn)士的故事給佩羅唯一的女兒瑪麗-瑪?shù)铝眨∕arie-Madelein),名叫《瑪莫伊?!罚ā?Marmoisan”)。然而,萊里捷的性別觀念與佩羅不同,這一點在《聰明的公主》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17—19世紀(jì)的大部分英譯本中,“聰明”一詞都被錯譯成了“謹慎”,有意弱化女主人公的主體性。而在法語原版中,這個詞為“adroite”,意思是“聰明絕頂、技藝高超、才華橫溢、思維敏捷”。)多爾諾瓦夫人給她故事的女主人公取名叫芬妮特-仙度,我們可以設(shè)想這是她在表示對萊里捷詮釋女性方式的贊同,也許是為了突出佩羅與萊里捷之間暗藏的性別觀念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