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中國考古博物館呈現(xiàn)最早陶片和玉器

1月27日,“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與遺產(chǎn)保護經(jīng)典成就展”在中國考古博物館臨展廳開展,展覽全面展示對陶器、玉器、青銅器、紡織品的科學研究成果與文物保護技術,并專門設置實驗室考古展示區(qū)域

1月27日,“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與遺產(chǎn)保護經(jīng)典成就展”在中國考古博物館臨展廳開展,展覽全面展示對陶器、玉器、青銅器、紡織品的科學研究成果與文物保護技術,并專門設置實驗室考古展示區(qū)域,讓觀眾近距離、真實地感受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的魅力。本次展覽是中國考古博物館“博物館里過大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本次展覽通過窯火萬年、璞玉良工、吉金奇技、服錦華章、匠心妙手五大單元,全面展示對陶器、玉器、青銅器、紡織品的科學研究成果與文物保護技術,并專門設置實驗室考古展示區(qū)域,讓觀眾近距離、真實地感受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的魅力。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分為窯火萬年、璞玉良工、吉金奇技、服錦華章、匠心妙手五大單元,共展出精品文物古籍共125件(組)。

展覽的第一單元為“窯火萬年”,展出文物25件,呈現(xiàn)我國燒制陶器的悠久歷史、卓越的科技水平和驚人的藝術表現(xiàn)力。展出的有“最早的陶片”——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出土的距今20000-19000年的陶片,實證我國悠久的制陶史。

距今約20000年的陶片


展覽還展出十余件精美絕倫的馬家窯文化彩陶(馬家窯文化距今5300-4000年)。彩陶這一突破性創(chuàng)新,自東向西,橫跨南北,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彩陶之路”,既是早期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首要通道,也是“絲綢之路”的前身。

馬家窯文化彩陶


該版塊還展出有一件重量級文物——紅山文化陶塑人像,承載著祖先崇拜的文化根脈。

紅山文化陶塑人像


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中國玉器有著近萬年的技術史和文化發(fā)展史。在黑龍江烏蘇里江畔的小南山遺址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玉器的雛形,在距今8000年的內(nèi)蒙古敖漢旗興隆洼遺址發(fā)現(xiàn)了我國最早的真玉器。原始社會中,玉器承載著祭天祀地、敬天法祖的深厚觀念,先民們常以玉事神、以玉殮葬。夏商周時期,玉器象征著禮制的發(fā)展與成熟,既是國家權力的物化載體,又被賦予了君子的美好德行。

展覽的第二部分名為“璞玉良工”,展出文物70件(組),用考古發(fā)現(xiàn)實證我國玉器近萬年的技術史和文化發(fā)展史。展示有玉料種類、玉器制作和玉器修復,通過微痕分析等科技手段來呈現(xiàn)中國古代高超的治玉工藝。其中還展出了一組三件玉鉤形器,均屬于紅山時期,但分別出土于紅山文化遺址、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和商代殷墟婦好墓中,展現(xiàn)了古代玉器和玉文化的流動與傳承。

商代 玉跪人


展覽展出的玉器


展覽的第三單元名為“吉金奇技”,展出文物20件。該單元分為鑠石成金、范鑄成器、光陰續(xù)篇三個部分,以操作鏈的視角,展示了青銅器從銅礦開采、銅料配比,到塊范制作、合范成器,最后對出土殘損青銅器進行修復的完整流程。展示重點是通過展品展板相配合的展陳手段,以銅觚、銅罍為例,直觀地體現(xiàn)塊范法這一中國青銅器獨具特色的制器技術。

大家觀看文物細節(jié)


第四單元“服錦華章”,展出文物古籍5件(組)。重點展示了新疆出土的且末扎瓦艾日克墓地出土毛織物殘片,殘長1.1米,寬37cm。其纖維材質為毛。纖維加捻形成紗線,染成土黃、土紅、藍灰三種顏色,并采用斜編、絞編、織造的方式,將其紗線加工成6條2.5cm寬的斜編絳帶、若干塊褐(平紋毛織物),絳帶、毛褐相互縫綴而成,體現(xiàn)了古代先民高超的紡織工藝。

實驗室考古是對疊壓復雜、材質脆弱、具有組合關系、出土后易發(fā)生物理化學變化的一類出土遺存進行異地遷移、室內(nèi)清理、遺存提取、信息采集和應急保護的一種考古學研究模式,主要目的是為考古學研究最大限度獲取遺存信息,同時兼顧對出土遺存的有效保護。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國內(nèi)首家開展實驗室考古研究的機構。實驗室考古方艙繼承和發(fā)揚了1936年以來的出土遺存異地遷移、室內(nèi)整理的科學方法和技術傳統(tǒng),在套箱提取技術、車馬坑發(fā)掘與保護、脆弱質遺存提取、實驗室考古理論等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實驗室考古的現(xiàn)場展示


 實驗室考古現(xiàn)場展示


第五單元“匠心妙手”,重點展示實驗室考古的理論、方法與實踐。展示有海昏侯M4棺蓋、棺底遺跡、山東前掌大遺址漆器等套箱4組,以及正在現(xiàn)場拼對、修復的河北雄安古州城遺址出土唐代龍首1組。

展示實驗室考古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2024年底,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統(tǒng)籌謀劃,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整合各方資源力量,重點打造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重點實驗室。本次展覽也集中展示了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重點實驗室的部分遺產(chǎn)保護科技成果。

本次展覽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博物館承辦,聯(lián)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巴林右旗博物館、敖漢博物館等考古文博單位共同推出。展覽展期將持續(xù)到今年6月2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