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譯出版社在北京圖書訂貨會現(xiàn)場舉辦了2024年布克獎獲獎作品《軌道》中文版新書發(fā)布會。
活動邀請了作家、北京作家協(xié)會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李洱,《軌道》中文版譯者、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林慶新教授與中譯出版社執(zhí)行董事/社長、總編輯劉永淳展開對談。
《軌道》中文版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黨組成員張宏介紹,布克獎被譽為“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軌道》一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在國外售出3萬冊。中譯出版社在2022年引進《軌道》,并于2023年《軌道》在國外上市后,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翻譯和出版工作。
中譯出版社執(zhí)行董事/社長、總編輯劉永淳在講話中表示,中譯出版社與布克獎和《軌道》有著奇妙的緣分,是全球第一個購買《軌道》翻譯權(quán)的出版商。中國讀者在作者薩曼莎·哈維心中占據(jù)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本次活動由中譯出版社副總編輯范偉擔任活動主持人。范偉表示:薩曼莎·哈維是2019年以來第一位獲得布克獎的女性作家,《軌道》則是布克獎歷史上第一部以太空為背景的小說。書中講述了6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宇航員遠離地球,來到外太空,在一天24小時內(nèi)環(huán)繞地球盤旋16圈,每一圈發(fā)生的所思、所見、所感,以及他們對地球、對人類、對自己的諸多思考。
《軌道》書封
李洱談道,《軌道》這本書給他一種既陌生又親切的感覺,是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書。它討論了一個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即人和他人的關(guān)系、人和世界的關(guān)系、人和地球的關(guān)系以及地球和宇宙的關(guān)系,并把這個主題完全打開了。書中非常真實地描寫了6名宇航員在空間站的生活,他們在太空中的所想所感,以及對地球的思考和想念。這本書可以讓讀者在另一種時間維度、空間維度、歷史條件下重新思考我們現(xiàn)在的人生的意義?!盾壍馈愤@本書文筆之精彩、精粹達成了一種澄明的境界,很多片段都可以媲美蒙田式散文詩、梭羅式散文詩,讀者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多方面的享受。書中的人物、結(jié)構(gòu)都非常清晰,內(nèi)容純凈、思想深刻,不僅適合成年人,也適合中小學生閱讀。
林慶新是本書的譯者。在翻譯《軌道》的過程中,林老師對語言的打磨和考慮盡量做到了極致。林慶新表示,《軌道》是一本難得的書,整本書翻譯下來是一種美學的享受,譯者需要靜下心來,慢慢感受,并且隨時檢索一些太空的相關(guān)知識。作者哈維試圖用一種“自然寫作”的方式來完成這本書。6位宇航員,24小時繞地球16圈的航行,也是一種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地球每自轉(zhuǎn)一圈,都是對人類政治的一個蔑視。”在太空上看到的地球非常完美,但實際上人類生活的地球中存在著很多不完美。然而從時間角度上看,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又十分有限。本書從另一種高度看待地球,對人類社會展開了深入的思考。作者的寫法十分獨特,整本書融合了科幻小說、自然小說、普通小說的因素,但卻無法用某一種題材來定義。書中描寫的場景不斷切換,恰如一首“美麗的散文詩”。
2024年是地球上人類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李洱認為,《軌道》在這個時候應(yīng)運而生,促使人們從另一個維度思索地緣、宗教、政治等問題。書中的六位宇航員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和背景,空間站中的生活使他們成為了真正的呼吸命運共同體。人類的整體性、整全性在遠離地球的太空中得到了充分的詮釋。而在空間站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太陽和地球的既是中心的中心,也是邊緣的邊緣,中心和邊緣這樣的二元結(jié)構(gòu)消失了,地球上的國境線也消失了。這其實是對人類各種意識形態(tài)紛爭的批判與嘲諷。
劉永淳表示,從翻譯上來看,林老師既掌握了全書細節(jié),對語言的打磨和考慮也盡量做到了極致。從設(shè)計上來看,《軌道》是一本非常精美的小書,拿起來絕對不會累,也絕對不會有壓力。從閱讀體驗上來講,它完全不同于你讀到的其他任何作品,書中的16章,每一個章單獨拿出來都不會讓人覺得枯燥。書中的每一個人所設(shè)想的東西都是豐富的,既充滿了細節(jié),也充滿了哲思。這本書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因為它視角不同。正如名畫《宮娥》里不同尋常的奇妙視角,人類只有跳離地球,才會真正看到地球。書中以繞地球的16圈為章節(jié),一會兒軌道上升,一會兒軌道下降。鋪陳在眼前的,是各個山川大陸河流,狂風暴雨,包括臺風的形成。人們可以目睹地球上發(fā)生的一切,一點一點的變化都盡收眼底。在太空中俯瞰地球,它仿佛一個溫柔的動物,趴在那里呼吸著,你都不忍心去控制它。只有當我們回望地球時才知道我們是誰,才知道為什么地球是一個命運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