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裁與內(nèi)容之辨,已經(jīng)讓人知道,詩是不可以全信的。要進入《琵琶行》的世界[1],不妨從序言開始,每讀一段,就停下來問一問:哦?真的么?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默,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2]
明·董其昌書白居易《琵琶行》
九江是一片水國。湓水今名龍開河,近三十年前已被填為道路。它匯入長江之處,便是曾經(jīng)的湓浦口。白居易很喜歡湓水,常常到那附近去玩,夸贊過岸邊的竹子和江河交匯處的魚。在湓水邊停下船,回頭眺望,城上的短墻若隱若現(xiàn)。[3]顯然,江邊已是城外,確實是送客遠行的地方。而且,他確實有在江邊送客的經(jīng)驗,也許不止一次。[4]
若要迎來送往地應(yīng)酬,這水邊當然不能是一片荒蕪。他自己的詩里曾多次提及“江樓”,但不知具體地點究竟何在;湓水之畔,至少有一座亭子。元和十三年(818)的中秋,就在這個“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小亭里,他還寫了一首七律,抱怨自己沒法回到家鄉(xiāng),辜負了好月亮。[5]
時間地點都有所參證,那么,夜彈琵琶的商人之妻,是不是真人呢?文學(xué)偵探們非常關(guān)心這件事兒。畢竟,與一位有夫之婦共處半個夜晚,好像不太合適。人很難意識到自己活在歷史的河流之中,總不免用自己當下生活的經(jīng)驗,去套解往昔世界的運行法則。越到失節(jié)事大的時代,這種“不合適”的感覺,就越有損于文化偶像的光榮。宋末元初,有位江西詩人就議論過:一個剛剛犯了錯誤的官員,竟還敢穿著官服半夜上船聽琵琶,豈不令人懷疑?[6]白居易不能有這樣的瑕疵。
好在總有人讀書仔細,宋代的洪邁曾經(jīng)說過:瓜田李下,對唐人來說不算嫌疑,不會影響雙方的名譽。[7]在另一個場合,他的觀點又有所調(diào)整:一個剛剛獲罪被貶的官員,敢于放浪形骸,未必真是連這點兒政治覺悟都沒有。白居易設(shè)置這種情境,只是為了抒寫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恨,不必當真。[8]
洪邁還有證據(jù)。他找到了白居易貶官到江州路上,在武漢鸚鵡洲停船之際所作的《夜聞歌者》[9]。這首詩寫了一個在水邊流著淚,唱著哀歌的婦女,她不肯說出傷痛的原因。秋夜,水邊,婦人,音樂,所有要素都與《琵琶行》非常接近。后來,又有學(xué)者找到了元稹的《琵琶歌》。在洛陽的一艘船上,有一位名叫李管兒的姑娘,曾為元稹演奏《霓裳羽衣》《涼州》和《六幺》。她的琵琶也彈得極好,有感動人心的力量:
管兒為我雙淚垂,自彈此曲長自悲。
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
因茲彈作《雨霖鈴》,風(fēng)雨蕭條鬼神泣。
一彈既罷又一彈,珠幢夜靜風(fēng)珊珊。
低回慢弄關(guān)山思,坐對燕然秋月寒。
月寒一聲深殿磬,驟彈曲破音繁并。
百萬金鈴旋玉盤,醉客滿船皆暫醒。[10]
這些曲子的感情色彩從奇麗轉(zhuǎn)為哀傷,管兒滿懷心事,邊彈邊哭。元稹所聞音色,所見戚容,以至管兒彈而中輟,輟而再彈的“現(xiàn)場實況”,與白詩所描摹的竟然如此相近。此作系年精準,在白居易去江州前五年(810年)。當時元稹剛剛得罪宦官,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他也是在淪落中得了空閑,才能提筆寫詩,以完成對這個洛陽姑娘的夙諾。[11]元白二人曾經(jīng)一同考中貞元十九年(803)書判拔萃科,從此結(jié)為摯友,經(jīng)常談詩,白居易一定讀過這篇作品。陳寅恪早早指出,《琵琶行》不過是改造后的《琵琶歌》罷了。[12]
明·郭詡《琵琶行圖》,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原來,水邊的歌女、船上的音樂家,都不新鮮。何況,在唐人的世界里,塑造這么一位滿懷憂傷的水邊女子,并不會引起麻煩。對詩人來說,把見過、讀過、寫過的人物形象捏合在一起,當然不是什么難題。潯陽江頭的琵琶女或許有好幾個原型,但其人未必到過湓浦口,更不必非要在白居易送客的夜晚湊巧出現(xiàn)。她是個亦真亦幻的女主角。
半真半假的謊言最能迷惑人。所以,虛構(gòu)的女主角,倒有兩位真實的老師,而且是長安最著名的琵琶國手。貞元年間琵琶國手曹保保之子就叫善才[13],而元稹鼓勵下一代琵琶樂手時,也夸獎他接近了曹、穆二位的水平,如此安排,既讓人相信她也彈得很好,也勾引人去想象首都的文藝世界:那里有狂熱的聽眾和頂級的音樂世家。
言至于此,大家一定會說,“是夕始覺有遷謫意”,也是假話。自傷的滋味在絕句、律詩中,而不在古體長篇里。不過,若從寫作的角度來討論,這句話并不是閑筆,還值得仔細澄清。白居易剛在江州安頓下來,就寫過一首七律,題為《初到江州寄翰林張李杜三學(xué)士》:
早攀霄漢上天衢,晚落風(fēng)波委世途。
雨露施恩無厚薄,蓬蒿隨分有榮枯。
傷禽側(cè)翅驚弓箭,老婦低顏事舅姑。
碧落三仙曾識面,年深記得姓名無。[14]
這首詩比此前引用和介紹的那些作品都要卑微。他自比飄蕩的蓬蒿,受傷的鳥,伺候公婆的兒媳婦??僧斈暌黄鸬浅h事的翰林學(xué)士們依然光鮮亮麗,個個都像天仙。最后,他怯怯地發(fā)問:現(xiàn)在,我成了一個失敗者,時日易逝,您三位,不會翻臉不認舊同僚吧?從未體會過“遷謫意”的人當然寫不出這些話——貶謫意味著凄涼的心境,尷尬的身份,黃連苦,葡萄酸。
回到《琵琶行》的序文,不難理解,虛構(gòu)身負絕藝的琵琶女,至少是為了把故事講出來??稍O(shè)定一個恍然大悟,陡然感受到酸辛的時刻,又為什么?我想是因為詩人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自覺的剎那:讓琵琶女的淪落,突然映照出他自己的淪落;讓她命若琴弦,而他的那根隨之崩響如裂帛。一年多的壞境遇、惡情懷,豁達與拘執(zhí)之間的無數(shù)次拉鋸,他心里當然明鏡似的。此刻,為了制造強烈的文學(xué)效果,他決定把現(xiàn)實生活中體驗過的難堪積蓄起來,突然投進元和十一年秋夜的寒江。
白居易分明主導(dǎo)了全部的戲,卻把自己放在被動的位置上。他甘心做鐵索上的一枚鐵環(huán),讓一個面目模糊的虛擬人物來搖動它。直到篇幅將盡,再描寫被命運擊中后的痛感,就能制造序言與結(jié)尾的完美閉合。他是在故作懵懂,為了把真正懵懂的讀者拉進現(xiàn)場,一起經(jīng)受命運的襲擊。
注釋
1.關(guān)于《琵琶行》詩歌藝術(shù)的論文,實在多得數(shù)不過來。陳才智曾在《世界視野中的〈琵琶行〉研究縱覽》(《中國文學(xué):經(jīng)典傳承與多元選擇》,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6,上冊,第276-347頁)中點名羅列它們。本節(jié)中,除了出注引及的以外,我都未及入目。假如曾與哪位學(xué)者的意見相同,只得歸之于巧合。這一點必須預(yù)先說明。
2.序、詩及校注見《白居易詩集校注》,第961-970頁。此詩流傳極廣,異文甚多,此從最常見本,與書籍正文不盡相同,標點亦略異。然無傷文意,且異文均可在校記中找到。以下分段引詩,不再出注。
3.白居易《泛湓水》:系纜步平岸,回頭望江州。城雉映水見,隱隱如蜃樓。見《白居易詩集校注》,第598頁。此詩作于元和十一年四月。如果相信《琵琶行》真是秋夜聞琵琶后當場所作,那么相距不及半載。
4.白居易在江州送客,至少有兩次。一次寫了《秋江送客》詩,另一次寫了《夜送孟司功》。
5.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臨風(fēng)一嘆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币姟栋拙右自娂Wⅰ?,第1392頁。顯然,這位出生于陜西渭南的北方官員,其實把供職的長安視為家鄉(xiāng)。
6.艾性夫《書〈琵琶行〉后》,見《全元詩》,第十九冊,中華書局,2013,第165頁。
7.洪邁《容齋隨筆》,中華書局,2005,第498頁。
8.原文:白樂天《琵琶行》一篇,讀者但羨其風(fēng)致,敬其詞章,至形于樂府,詠歌之不足,遂以謂真為長安故倡所作。予竊疑之。唐世法網(wǎng)雖于此為寬,然樂天嘗居禁密,且謫居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獨處婦人船中,相從飲酒,至于極彈絲之樂,中夕方去,豈不虞商人者它日議其后乎?樂天之意,直欲抒寫天涯淪落之恨爾。(《容齋隨筆》,第911頁)
9.《夜聞歌者》:“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調(diào)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fù)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霑襟,低眉終不說。”見《白居易詩集校注》,第820頁。這首詩題下有注,說“宿鄂州”。鄂州即今湖北武漢,位于九江上游,白居易赴任路上應(yīng)該經(jīng)過,故詩成的時間也應(yīng)早于《琵琶行》。當代學(xué)者們經(jīng)常提醒大家注意這首詩,因為它的基本構(gòu)架與《琵琶行》極其相似,只是重描寫而未及鋪敘。我雖不欲掠美,也無力一一盡數(shù)他們的名字。包括但不限于金性堯、莫礪鋒、歐麗娟等。其實,高中語文教學(xué)的參考材料中,往往也收錄這首詩,可見這已是普遍的知識。
10.《琵琶歌》全篇較長,這里是描寫音樂的一段。全文見《元稹集》,第349-350頁。
11.元稹在詩里答應(yīng)要為管兒作一首詩,又在詩里解釋自己貶官以前工作繁忙,無心創(chuàng)作,直到成了閑人,才把詩作好:“藝奇思寡塵事多,許來寒暑又經(jīng)過。如今左降在閑處,始為管兒歌此歌。歌此歌,寄管兒。管兒管兒憂爾衰,爾衰之后繼者誰?!?/p>
12.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46頁。《琵琶行》受到《琵琶歌》的影響,也是學(xué)界共識,說者極夥,不復(fù)詳舉。
13.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中華書局,2012,第131頁。
14.《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265頁。
本文摘自《琵琶行:詩與畫的生命史》。
《琵琶行:詩與畫的生命史》,陸蓓容/著,上海文藝出版社·藝文志eons,2024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