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將落幕。
這一年,我們慶幸。馬爾克斯的遺作《我們八月見》公之于世,經(jīng)典之作《百年孤獨》也在出版50多年后首次被搬上屏幕;收錄卡夫卡迄今最完整的163幅畫作手稿的《卡夫卡的卡夫卡》在中文世界首次出版;金庸多件珍貴照片首次公開……
這一年,我們懷念。我們在閱讀中送別翩然歸去的瓊瑤、“詩詞的女兒”葉嘉瑩、“世界文學組織之母”聶華苓、以詩“對抗時間”的痖弦、帶來《巨流河》的齊邦媛……我們在閱讀中追憶一個文學的時代。
這一年,我們收獲。格非的《登春臺》、遲子建的《東北故事集》、王安憶的《兒女風云錄》、張楚的《云落》、李修文的《猛虎下山》、葉兆言的《璩家花園》、余華的《山谷微風》、阿來的《去有風的曠野》、莫言的《不被大風吹倒》、雙雪濤的《不間斷的人》……各種新作帶來安慰,帶來理解,也帶來希望。
這一年,文學界還發(fā)生了許多事:從年初《人民文學》和《收獲》的直播開始,直播深度介入文學現(xiàn)場,成為文學傳播的一種“常態(tài)”,就連疫情結(jié)束后首位來華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也來到中國直播間;《繁花》《我的阿勒泰》等文學改編爆火,不僅帶動原著閱讀,更拉動消費經(jīng)濟;在中國“落地”十多年的創(chuàng)意寫作正式成為二級學科;作為上海文學館重要組成部分的巴金圖書館向社會開放……
在2024年的日歷即將翻過最后一頁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國內(nèi)這一年的幾大文學事件。
文學雜志上直播間
不少人對于年初《人民文學》《收獲》的“直播首秀”記憶猶新——1月23日,《人民文學》與梁曉聲、蔡崇達來到董宇輝直播間,在4個小時內(nèi)《人民文學》2024年全年訂閱量達成近百萬冊;一個月后,《收獲》與余華、蘇童也來到直播間,截至活動結(jié)束《收獲》2024年全年訂閱賣出6.3萬套,《收獲2024長篇小說》季刊賣出1.2萬套。
年底,《人民文學》再一次來到直播間。此次對談嘉賓有莫言、梁曉聲,更有4位普通讀者代表。直播全程累計700多萬觀眾觀看,《人民文學》2025年全年訂閱在2個小時內(nèi)售出2.9萬套。
可以說,在2024年,《人民文學》與《收獲》的直播為整個文學圈帶來了“強心劑”:依然有汪洋大海般的讀者親近文學,喜歡文學,愿意在忙碌的生活中期盼紙質(zhì)讀物的到來。
當然,振奮之后,文學直播作為新路徑的可持續(xù)性依然值得思考:文學終究不是熱鬧。更多時候,走進文學的人是獨自的,是安靜的。人們需要金句,需要笑梗,需要真誠的推介,更需要一個個真正的好故事。
文學改編作品爆熱
以電視劇《繁花》為首,多部文學作品改編在2024年備受觀眾喜愛?!斗被ā烽_播后,和平飯店的英國套房即便漲價到1.68萬元一晚也一房難訂,劇中“至真園”所在地的“苔圣園”年夜飯更是一桌難求,位于黃河路的幾家上海老店成為新晉“打卡地”,甚至于“排骨年糕”都成為外賣平臺搜索頂流。
接著,改編自李娟散文集的同名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也成為年度現(xiàn)象級作品。這是一部極其少有的由散文改編的影視作品,也是首部入圍戛納電視劇節(jié)主競賽的長篇華語劇集。據(jù)阿勒泰新聞網(wǎng)數(shù)據(jù),截至5月24日,阿勒泰地區(qū)接待游客267.87萬人次,同比增長80.65%;實現(xiàn)旅游收入22.14億元,同比增長93.19%。
電影界則有這些作品全國上映:改編自艾偉小說《過往》的電影《追月》、改編自遲子建小說《踏著月光的行板》的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改編自鄭執(zhí)同名小說的電影《刺猬》、改編自張悅?cè)恍≌f《大喬小喬》的電影《喬妍的心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有幾部文學含量極高的話劇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比如改編自孫甘露小說的同名話劇《千里江山圖》、改編自徐則臣小說的同名話劇《北上》。由作家莫言創(chuàng)作的劇本《鱷魚》也開啟全國巡演。
創(chuàng)意寫作成二級學科
2024年最受文學教育界關注的消息莫過于“中文創(chuàng)意寫作”正式成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
“創(chuàng)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一詞最早由美國學者愛默生于1837年提出,這一“舶來品”已為中國的文學現(xiàn)場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中國高校創(chuàng)意寫作學科的開展已有十多年歷史,但此前該學科為各大高校自主設立的中文學科,或者掛靠在其他學科之下。
創(chuàng)意寫作成為正式的二級學科,意味著此后文學教育不僅包括文學研究,也包括文學寫作。中文系的學子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既可以選擇從事學術性的文學研究,也可以選擇從事專業(yè)性的文學寫作。
諾獎得主古爾納中國行
2024年3月,2021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坦桑尼亞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偕夫人首次訪問中國,在上海、寧波與北京三地開展多場文學與文化交流活動。這也是疫情結(jié)束以來,首位來華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在上海,古爾納做客華東師范大學、思南讀書會,與中國作家格非、孫甘露分別展開深度對話;在寧波,古爾納游覽了中國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并對天一閣永久收藏他的十本長篇小說感到萬分驚喜;在北京,古爾納還走進董宇輝直播間,對著鏡頭表示:“感謝中國讀者,我也愛你們?!?/p>
駿馬獎頒出
2024年第十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簡稱駿馬獎)結(jié)果揭曉。11月16日,“2024中國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在廣西南寧隆重舉行。這也是繼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之后,首次以駿馬獎頒獎活動為核心舉辦的“中國文學盛典”活動。
駿馬獎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并列為四大全國性文學獎項。第十三屆駿馬獎評出了5部長篇小說獎、5部中短篇小說獎、5部報告文學獎、5部詩歌獎、5部散文獎和5名翻譯獎。
特別的是,在“2024中國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除了全國各地的文學工作者,還有20位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普通讀者前來觀禮——他們因年初的《人民文學》直播成為忠實讀者,年底也受邀來到駿馬獎之夜的現(xiàn)場。在那個時空,大家共同感受著文學的溫度與力量。
巴金圖書館開館
2024年是人民作家巴金誕辰120周年。11月25日,作為上海文學館重要組成部分的巴金圖書館向社會先期開放。
巴金圖書館是以巴金先生命名的“館中館”和新型文化空間,坐落于上海文學館整體區(qū)域的兩棟歷史建筑內(nèi),是一個能實現(xiàn)多種文學活動交互的新型文化空間。
館內(nèi)的“巴金與上海文獻圖片展”全面展示巴金在上海的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活動和各項社會活動成就。一廳是巴金圖書館的文化活動空間,展覽的主題是巴金在上海的文學成就;二廳是巴金圖書館的文學雜志閱覽室,展覽的主題是巴金的編輯成就;三廳是文化休閑空間,對應的展覽主題為巴金的生活世界;四廳為圖書閱覽室;五廳一部分是巴金圖書館的數(shù)字閱覽室,另外一部分是展覽展示空間。
繁花書房開放
2024年,金宇澄老家祖屋以“繁花書房”為名向公眾開放。
金家祖屋坐落于黎里古鎮(zhèn)耶穌堂以東,建新街38號。它原本是四進老宅,基本為清代建制。金宇澄的太祖母、祖母、父親都曾長住這里,金宇澄則小住過一段時日。在種種歲月變遷中,老宅一度荒廢失修,朝東傾斜。
而今,老宅煥然一新。金宇澄祖母當年從老宅帶去上海的許多老物件一一回歸,金宇澄父親在蘇州買下的舊圓桌也靜靜地待在這里,就是在這張圓桌上,金宇澄完成了《繁花》和《回望》。
思南讀書會十年紀念
2024年,全國含“諾”量最高的讀書會——思南讀書會迎來十歲生日。
2014年2月15日,思南讀書會第一期開張了。 那一期的對談嘉賓是作家孫颙與王安憶,那一期的主題意味深長——“讓過去告訴未來”。
從此的許多個周六的下午,讀者們早早地為讀書會排起長隊,他們與奈保爾、勒·克萊齊奧、阿列克謝耶維奇、彼得·漢德克、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莫言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及阿來、賈平凹、張煒、畢飛宇、格非等杰出的作家、學者,共同見證了一場場風雨無阻的文學與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