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美國銀行資助修復的上博藏青銅蟠龍紋鑑在新開館的上博東館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展出,作為文物保護修復應用案例向公眾傳遞文物保護理念。
在去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12件金銀器藏品的保護和修復,以便在大型展覽中展出。通過藝術贊助助力博物館文物保護,這在全球范圍內(nèi)都不在少數(shù),這些正遭受“病害”的文物通過資助獲得保護重煥新生,再度走入公眾視線。
博物館的文物在展出之前經(jīng)歷了什么?文物修復師們是如何保護修復文物的?隨著數(shù)年前《我在故宮修復文物》等紀錄片的爆火,原本“隱身”在幕后的文物修復工作越來越多地被置于臺前,展示給公眾。剛剛宣告全面建成開放的上海博物館東館就在館內(nèi)全新打造了一個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通過開放式文物修復展示和主題陳列兩種形式,向觀眾揭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神秘面紗。
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 隔著透明玻璃可“圍觀”上博文物修復師們真實的工作狀態(tài)
步入上海博物館東館四樓的修復體驗館,迎面是幾扇通透的落地玻璃墻,隔著碩大的透明玻璃,文物修復師在修復展示空間內(nèi)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觀眾可“圍觀”上博的文物修復師們在青銅、陶瓷、書畫、家具、漆器、古籍等領域高超的修復技藝和真實的工作狀態(tài)。
主題陳列展區(qū)展示了明代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春秋晚期青銅蟠龍紋鑒、清代紫檀木漆架座宮燈等文物。有別于其他展廳以傳播和展示文物為目的,此處展示的文物為上博歷年文物保護修復應用的部分典型案例,呈現(xiàn)了從文物破損狀態(tài)到重煥新生的全過程,意在向觀眾揭示文物保護修復過程及其背后貫穿的修復理念。
青銅蟠龍紋鑑作為文物保護修復應用案例展示保護修復全過程
春秋晚期青銅蟠龍紋鑑,高36.5厘米、口徑80.5厘米、底徑39厘米,表面裝飾著復雜龍形圖案。如今置于展柜中看起來完整無缺的外觀,在修復前破損成89塊碎片,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形,缺損面積接近三分之一。上博的文物修復師花費了十余年,在經(jīng)過清洗、拆除、除銹、矯形、焊接、翻模、鑄銅、刻紋、配缺、打磨等12項修復步驟后,才恢復了原初面貌。
青銅鑑流行于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當時使用的一種容器,多用來儲水、儲冰或洗澡。此鑑由上海博物館前館長馬承源于20世紀90年代自香港搶救回歸。其形制巨大,破損變形嚴重,補缺完形的難度尤高。
此件蟠龍紋鑑的修復,于2012年獲得美國銀行的資助,是美國銀行“全球藝術保護項目”的一部分。其修復難度之大在上博青銅器修復歷史上也屬少見,當年修復項目完工的新聞曾引起廣泛關注。上博館方表示,修復完成的青銅鑑對中國青銅器藝術文化保護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上博正在不斷探索傳統(tǒng)修復技藝與現(xiàn)代文??萍嫉慕Y(jié)合。
修復如初的青銅蟠龍紋鑑作為文物保護修復應用案例在上博東館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展出
“時隔多年,修復如初的青銅蟠龍紋鑑能夠作為文物保護修復應用案例在新建的上博東館展出,不僅為我們后代留下寶貴的遺產(chǎn),也向公眾傳播了文物保護理念,契合美國銀行‘全球藝術保護項目’的初心。”美國銀行中國區(qū)行政總裁王偉對澎湃新聞表示。
通過藝術贊助獲得本土認同在一些金融企業(yè)中并不鮮見。自2010年以來,美國銀行藝術保護項目已涵蓋了 40個國家和市場的260多個項目,其中包括上海、北京和香港的藝術品。比如上海博物館青龍鎮(zhèn)陶瓷文物、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的真覺寺石雕、北京首都博物館清朝乾隆《大藏經(jīng)》等。新近獲得資助的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金銀器藏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的受贈金銀器藏品 獨角翼馬形牌飾 7至9世紀 金、木、漆、皮革
夢蝶軒捐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2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成開放后,受贈一批珍貴的金銀器成為其首批收藏,2023年,美國銀行資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12件金銀器藏品的保護和修復,以便在大型展覽中展出。憑借這筆資金,博物館還將為易碎金銀物品定制專業(yè)文物儲存盒。
王偉表示,接受資助的項目要求符合諸如“保護的作品必須是瀕危的”;“這些作品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化遺產(chǎn)、或?qū)λ囆g史具有重要意義”;“修護工作完成后,作品必須向公眾展出”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