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籍華裔女作家、翻譯家,聶華苓女士于2024年10月21日在美國愛荷華的家中去世,享年99歲。
“我是一棵大樹,根在大陸,干在臺灣,枝葉在愛荷華?!甭櫲A苓曾這么形容自己的一生。
聶華苓,1925年生于武漢,1949年與家人到臺灣,后赴美與丈夫保羅·恩格爾創(chuàng)辦影響力龐大的愛荷華大學(xué)“國際寫作計劃”(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是20世紀(jì)華人文學(xué)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保羅·恩格爾、聶華苓夫婦
至今,寫作計劃已邀請來自100多個國家的上千名作家前往愛荷華進(jìn)行創(chuàng)作與交流。世界各地作家齊聚一堂,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奧爾罕·帕慕克、切斯瓦夫·米沃什、謝默斯·希尼都曾參加過這一計劃。幾十年來,“寫作計劃”共邀請了世界各地作家1400多位,而漢語寫作的作家,就占了100多位。1978年6月聶華苓與保羅·恩格爾到訪中國大陸,并從1979年開始陸續(xù)邀請蕭乾(1979)、王蒙、艾青、袁可嘉(1980)、丁玲(1981)、陳白塵等(1982)、茹志鵑、王安憶、吳祖光(1983)、諶容、徐遲(1984)、張賢亮、馮驥才(1985)、阿城(1986)、汪曾祺、古華(1987)等以及一些港臺地區(qū)作家訪問,聶華苓也在1987年接任保羅·恩格爾擔(dān)任“國際寫作計劃”主任。此后,蘇童(2001),李銳、蔣韻夫婦和孟京輝、西川(2002),余華(2003),陳丹燕(2004),莫言(2005),遲子建和劉恒(2006),畢飛宇(2007),胡續(xù)東(2008),格非、韓博、(2009),徐則臣和金仁順(2010),張悅?cè)?,阿來、王家新?013),池莉(2014),周嘉寧(2016)等也曾受邀參加。
1985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2006年)帕慕克(后排左三)在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同期還有中國作家張賢亮和馮驥才(后排左一)。
1981年,丁玲和陳明來到愛荷華,圖為丁玲與美國詩人墨文、作家桑塔格緊握雙手。
1979年,蕭亁(左一)是第一位被邀請到愛荷華的中國大陸作家。
1980年,王蒙(右一)和艾青(左二)
1981年,蕭軍
1981年,蔣勛(左一)和丁玲夫婦
1983年。陳映真(后排左)與聶華苓。
1983年,王安憶茹志鵑母女、聶華苓、吳祖光
1984年,諶容和柏楊
1986年,阿城等
1987年,汪曾祺和聶華苓
沈從文與聶華苓
冰心是聶華苓1978年回到中國大陸見到的第一位作家。
聶華苓與巴金
聶華苓與夏衍
蘇童、聶華苓、遲子建、畢飛宇
參考資料
1. 聶華苓.《三十年后—— 歸人札記》(武漢:湖北人民,1980年)
2. 聶華苓.《三輩子》(臺北:聯(lián)經(jīng),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