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藉新書《二十城記》出版的契機,建筑師馬巖松來到上海,與作家金宇澄一起,圍繞“從北京到上海:城市的漫游與哲思”這一主題,結(jié)合建筑、文學與歷史,展開了一場關(guān)于當下城市與居住的討論。策展人祝羽捷擔任嘉賓主持。
建筑師馬巖松與作家金宇澄
在《二十城記》中,馬巖松通過曾深度游歷的或參與項目建設的二十座城市,回憶自己的成長,追蹤建筑思想的形成,欣賞不同城市的氣質(zhì),分享他關(guān)于建筑、關(guān)于城市、關(guān)于藝術(shù)的思考。
“我小時候覺得北京是一個大的游樂園,”馬巖松談到了他對于北京的城市記憶,在他的兒時印象里,北京像是“巨型的村莊”,如同電影《邪不壓正》里的場景,所有的孩子都會爬樹、爬房頂,“你和房子發(fā)生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種,好玩,自由,有很多縫隙,很容易就融入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場所里?!痹谒挠∠罄铮硖幊鞘兄行?,時不時就會看到塔樓和山水,自然與城市融為一體,建筑也因此有了精神性。“無論是四合院還是園林,我覺得東方人把自己的精神延展到自然中,在這個場景中,看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意義,或者跟其他人的關(guān)系。城市寄托了很多人和自然的美好關(guān)系?!?/p>
馬巖松認為,現(xiàn)在的城市設計往往延續(xù)西方的思路,建造了很多千篇一律的大樓和馬路,因此而失去了城市的個性。對此,金宇澄談到了民居的重要性,他認為民居代表了一個城市特有的性格。以上海的石庫門為例,他指出石庫門背后所包含的城市歷史與文化?!拔膶W史里會說,我們的文化在鄉(xiāng)土。石庫門實際上是鄉(xiāng)紳階級把中國文化從鄉(xiāng)土轉(zhuǎn)移到了城市里,”以電視劇《繁花》里的拍攝地張園為例,金宇澄認為石庫門建筑反映了折中主義的風格,“里面有壁爐,上面有大煙囪,是‘土洋結(jié)合’,但是再怎么土洋結(jié)合,它的門頭上一定有中文元素,各種弄堂的名字都是中國文化的?!?/p>
在金宇澄看來,城市建筑要關(guān)注新與舊的關(guān)系。以馬巖松在《二十城記》中寫到的北京“胡同泡泡”與嘉興火車站改造為例,他認為這兩個項目在保留城市歷史記憶的同時,介入了新的元素。建筑的新與舊一直是金宇澄關(guān)注的問題,一方面,他懷念過去的城市風貌,另一方面,他也認為,對于很多老房子的拆和留,不該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考慮人在其中的居住情況,關(guān)注人和建筑的關(guān)系。
“怎么看自然,怎么看居住,怎么看人跟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中國建筑和西方不太一樣。如果能從這個基礎生長出一條線,這將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我也預感到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長期的過程,”談到對未來中國城市設計的展望,馬巖松說道,他也呼吁城市中能包容更多的公共聲音,這也是他寫《二十城記》的一個初衷。